“幸福生活不忘党的恩情,新居落成感谢政府惠民。”歧坪镇旭光新村聚居点,农户门厅上、墙垛或柱子上,这样的字画、楹联、剪纸随处可见。
“过上好日子不忘恩,雕刻字画表我心。”农家书屋义务管理员彭芬说,村里便民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健身活动中心啥都有,日子越过越舒心。
三井现代农业园区内,雷锋等时代英模格言、艺术家感恩字画、红色励志歌谣形成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园区配有20幅感恩诗词、警句石刻和50多幅广告,节庆休闲时大伙儿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元坝镇井坝村杨光斌说。
加强文化建设,倡导文明生活。该县以新农村建设和创建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通过开展“三下乡”、传唱红歌、雕刻警句、修建诗词碑廊等多种形式,促进民风和谐,村里谁家有困难,大家会合力想法子,出点子,奋力建设“物丰美、家秀美、人乐美、村和美”的“大美”新村。
挖掘特色文化,富足农民口袋
“依托优势资源,挖掘特色文化,既富农民脑袋又富他们口袋!”苍溪县找到了文化惠农突破口。
“卖”特色、“售”生态,乡村旅游异军突起;以文促经、以文富农,苍溪红心猕猴桃、苍溪雪梨等知名品牌声名远播。
“不愁生意,节假日要提前预订才有座位!”集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一体,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陵江镇红军村,络绎不绝的游客带旺了村里10多户农家乐,户平均年收入逾30万元。
“每天都有人来耍,一年搞个七八万元不成问题。”全国庭院文化大户、元坝镇将军村陈也先的小院里,慕名而来的游客正欣赏他的水泥壁画、根雕艺术。
苍溪县依托厚重的文化和良好的生态,将文化、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形成了以文化体验、农业观光、山水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矩阵,实现了农业经济跨越发展。2012年上半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130万余人,同比增长23.5%,全县乡村旅游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48.35%。
“红军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品牌的打造和‘中国·苍溪梨花节’、猕猴桃产业文化的传承创新,富了农民口袋,扩大了苍溪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范舜华说。
活跃群众文化,提升农民品位
“获四川首届传统民歌大赛广元赛区一等奖的《妹是麦子遍山黄》,就是根据咱石门山歌改编的。”山歌队负责人张九龙说,文化建设让村里多了文化室,来了流动演出队和电影放映队,他和村民常用山歌、打夯歌、薅秧歌等形式歌颂党的政策、农村巨变。
建成农家书屋514个,配送图书77万册,光盘3.5万张;每村每月放映1场公益电影;每年开展20多场“送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公共文化服务成了梨乡农民生活“常用品”,农民参与热情日益高涨,文化品位也不断提升。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亭子乡大云村李世金不再讲迷信;白驿镇方山村赵大普主动和邻居握手言欢,陵江镇九宝村村民放弃生二胎……
一方沃野百花香。“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和“中华诗词之乡”、“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一张张精美文化名片,记录了苍溪县农村文化建设闪光轨迹。乘着文化建设的东风,苍溪正合力演奏农村幸福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