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高起点规划 聘请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与镇村干部一道,深入村庄田间现场踏勘,把脉问诊,通过召开院坝会和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始终坚持:“一保留”,即:保留农村历史文脉;“两坚持”,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一律;“三配套”,基础设施配套、房屋设计配套、公共服务配套;“四统一”,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供地调剂、统一建设形式、统一联户建设。确保了新村聚居点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和镇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无缝对接,切实提高了规划水平。
二是高标准建设 新村建设以“金土地”工程项目为支撑,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新村配套功能,整个新村建设快速有序推进。通过各方努力,先后完成4.6万立方米的建设场地平场工程,完成13千米聚居点新建道路的硬化工程,新建道路780米;通过财政“一事一议”率先安装太阳能节能环保路灯24盏。在配套过程中,逐步完善以村支两委和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为主要内容的“1+6”新村公共服务建设体系。
三是高效能治理 充分利用项目建设“一事一议”,促进新村建设民投、民建、民管、民受益。通过在村中推选一些有公心、有威望、有能力、公道正派且愿意为村民服务的老党员、老干部、青年积极分子等人员组成新村建设村民理事会,通过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使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实行以奖代补、实物补助,建立”奖勤罚懒“机制,有效激励了农户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