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白茶仙子”带出一个专业村

时间:2012-11-08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记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女党员宋昌美

 

  这个只有380户农户的江南山村,有着412辆名牌小轿车。走进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青山绿水、茶园逶迤,一幢幢漂亮的别墅,简直让人怀疑是否到了欧洲。

  黄杜村没有大公司、大企业,也没有什么人外出打工。黄杜村发家致富,靠的是家家户户种白茶。因为种茶,村民的人均收入近2万元。那么,黄杜村是什么时候开始种白茶的,又怎么会家家户户种白茶呢?这里,人们不能不提起宋昌美这个白茶产业的领头人。

  23岁那年,宋昌美嫁到溪龙乡黄杜村。这是个山区村,面积很大,有12.5平方公里,但只有915亩水田,其余都是荒山坡。农户大多靠种毛竹过日子,一年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黄杜村穷得让宋昌美吃惊。住的全都是泥巴房,遇到狂风暴雨常常倒塌。

  1990年,安吉县在高山上发现了白茶。这种茶鲜爽可口,风味独特,有别于其他任何茶叶。宋昌美意识到,这可能是个难得的发展机会。于是,她抱着满心希望,自费到中国茶叶研究所参加培训。

  学得一门好手艺,宋昌美想回来后大干一场,但因为贫穷,她没钱买茶苗,也没钱开发荒山,万般无奈之下,宋昌美只得举家外出打工。辛辛苦苦两年整,宋昌美带着10万元的积蓄,回到老家种了10亩白茶。

  为了提升白茶品质,宋昌美的茶山,全部按有机茶标准种植,每50米海拔高度为一个区域进行编号,每一区域所适宜的施肥、采茶、炒茶具体情况,她都一一记录。

  种白茶种出了名堂。2005年,宋昌美成为安吉县第一个开着宝马种白茶的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种茶中尝到甜头的宋昌美,决定把技术传授给村民,帮大家一起致富。

  种茶需要投入,村民没钱投入的,宋昌美就去银行替人担保,至今用自家的资产为别人担保贷款400多万元;没有茶苗,她就提供自己扦插的白茶苗;种有机茶需要严格的标准,她就采取统一购肥、统一配药、统一时间操作等方法;没有炒茶技术,她手把手教;没有销路,她又以高于市场价格回收青叶方式包销。

  为了更好地带动周边妇女走上种植白茶的致富路,2001年4月,在当地党委的引导下,宋昌美成立了安吉县溪龙乡女子茶叶专业合作社,吸收50多户中小茶农,联合200多户农村妇女共同种植白茶。2005年,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

  近5年来,合作社发展了21名女性党员,举办了279场培训,1.8万余人参加了培训,解决了周边乡镇7万多名妇女的季节性就业问题。

  作为一名女性党员,宋昌美具有比较强烈的感恩心和同情心。她总是觉得,没有党的政策扶持,就没有她的今天。因此,种茶小有成就之后,她就把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公益事业。

  近5年来,宋昌美向福利院、学校献爱心41次,慰问周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50余人,村里修路、汶川地震、2008年雪灾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

  对于今后的发展,宋昌美充满信心:要探索白茶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科学发展;要引导全县白茶加工企业走向整合,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竞争,力争白茶企业上市;要提升白茶品质,提高白茶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国外注册商标,让白茶香飘世界……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