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川南、成渝、攀西三大经济区结合地带的马边彝族自治县,资源富集,不仅拥有全国储量第四的磷矿资源,还有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15种,水电可开发量达56万千瓦。
然而,就在这块四处藏金,八方淌银的宝地上,曾经一度连年“捧着金碗讨饭吃”。沟壑纵横、山高路远,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了马边的发展。2002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重重戴在了马边的头上。“贫困”,既是马边在发展的历史中所面临的现实,也是全县20.94万人心中的痛。
穷则思变。马边人没有在“贫困”中止步不前,而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面打响了扶贫攻坚、经济崛起和强县富民的硬仗。几年时间,马边GDP以年均12.3%的速度递增;县级财政收入以年均29.02%的速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9.05%的速度递增……
马边,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经济崛起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一提起马边,人们或许忽略了她山川旖旎,资源富集,更多想到的可能是遥远、偏僻和荒凉,守着金山银山的马边却过不了“贫困”这座大山。马边,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彻底甩掉“贫困”的帽子?
立足于“资源支撑、提升突破、集聚集约、承接转移”的发展思路,马边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主动融入乐山市千亿盐磷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做活产业经济,做强做大磷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全面提升工业质量和效益,水电、磷化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产业的支柱作用逐渐凸显。
“要打造四川省重要磷化工基地,立足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磷化工产业集群。”马边彝族自治县委书记郭正强斩钉截铁。
2012年2月,与川化控股正式签订了30万吨/年湿法净化磷酸投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30亿元,利税3.2亿元。2012年10月与和邦股份签订磷化工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20亿,包括100万吨/年磷矿开采、200万吨/年磷矿洗选和20万吨/年磷酸及磷酸盐项目。川化、和邦项目的落地,标志着马边磷化工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磷化工业发展体系雏型初步形成。
事实也在证明,马边这个昔日的“贫困”县已在不经意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马边县地区生产总值较2002年增长2.6倍,工业增加值增长6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倍,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9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2家,较2005年增加13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36亿元,较2005年增长41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6 %,较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马边招商引资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引资到选资的质的转变;工业经济实现了转型,经济体量逐年增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水电、磷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体系。那么在不远的未来,马边将立足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对接乐山市千亿盐磷化工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百亿磷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并大力发展水电等能源产业,积极打造“四川省重要磷化工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川西南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目的地”。
“马边苦,马边穷,富裕何时到家门?”这首流传已久的民谣,多少道出了马边人的无奈和心酸。马边,路在何方?
“要真正实现脱贫,必须跳出单纯给钱给物的扶贫模式,以战略思维、长远眼光,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之战、科教兴县之战。”马边彝族自治县县长李夫铁表示,马边全面实施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积极探索整村推进与连片开发、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马边高起点规划,着力打造优美村寨;高标准建设,着力夯实农村基础;高品质培育,着力促进农民增收;高要求规范,着力养成文明习惯;高素质打造,着力建设过硬队伍。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如今,农民居住环境、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仁沐高速公路马边连接线、马边至屏山新市镇矿山专用公路、峨边至马边公路、马边老河坝至沐川建和公路……一个“横贯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县、连通周边”的交通运输网络,将彻底打破马边交通瓶颈制约,助推彝区新跨越。
而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彝族自治县,马边人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有着最深刻的理解和真切的体会。“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马边县委、县政府已经坚定了“再穷也要办好教育的信心”!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了教育经费预算逐年加大、教育投入逐年增长。在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基础上,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据统计,2008—2010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投入达2.6亿多元。
通过新建和改扩建,马边县各中学全部建成计算机、多媒体、卫星接收、光盘播放教室,中心校和部分村完小有了卫星接收、光盘播放教室。每当走到乡镇,看到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国旗最鲜艳的是学校,人气最旺的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
统计显示,马边县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6.36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1.732万人,十年减少4.62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323元增加到2010年的3088元,增长233.4%。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3亿元,增长12.2%;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2710元,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63元,增长14.5%。
幸福村寨“六个一”加快彝乡建设
如今的马边,最美的是彝寨,最便捷的是村道,彝乡村寨处处旧貌换新颜,一跃千年的巨变让人惊叹不已。
走进星罗棋布的彝家新寨,歌声婉转,笑容绽放。平整开阔的水泥村道、宽敞明亮的彝家新房,富有彝族特色的窗棂门楣,好一幅“村在绿中掩、人在绿间居”的美丽画卷!
“去年底住进新居后,再不用下山挑水,拧一下水龙头就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出。”马边县大竹堡镇旧山村村民罗龙阿妈说,曾经的旧山村今天焕然一新,那些颇具民族特色的“别墅”是自己从未想过的。
罗龙阿妈的幸福生活仅是彝家新寨的一个剪影。马边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标准建设彝家新寨,按照“一建一改三配套”(房屋新建和改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配套)和“六个一”(一个优美民居村落,一条硬化通村干道,一个特色民族广场,一个综合服务中心,一个增收主导产业,一套文明民主的管理制度)原则,规划5年内投资16亿元,建设145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彝家新寨,其中2011年建设42个村,2012年建设40个村,2013年建设23个村,2014年建设19个村,2015年建设21个村。并完善配套服务,把彝家新寨建成舒适生活家、快乐致富园、特色新彝寨,推动农村人口有序集中,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马边彝家新寨修到哪里,政府帮扶就到那里;特色产业配套到哪里,基础设施就完善到那里。”县委书记郭正强表示,要在发展中充分打好“资源、特色、生态”三张牌,集中力量办大事,集聚资源见效益,集约产业成规模,依托大山大水大资源,实现大开发大发展,加快建设让来者不忘、居者自豪的山水宜居的民族风情精品小县城。
展望未来,马边正以“三年大发展、五年新跨越、十年同步小康”为奋斗目标加快发展,到“十二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到2019年,实现与乐山市同步小康。
马边,这块沉睡已久的土地,正在一项项扶贫行动的浪潮中苏醒过来。如今的马边,正迈步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牢记服务宗旨
助推马边发展
马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巡礼
秋末冬初,天气略为有些寒冷,但记者来到马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马边联社”)办公大楼,一入大厅,“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服务县域经济”几个金灿灿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让人暖意洋洋。这是马边联社成立7年以来,始终坚持的服务宗旨。
马边联社自2006年成立独立法人以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以深化信用社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经营效益为目标,以谋求农村信用社有效发展为主线,扎实拓展各项业务,切实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积极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通过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县联社资金实力达到有效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提高,经营效益稳步提升,资本实力及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11年末,全县现有营业网点16个,其中,1个营业部、15个分社,在职职工101人。各项存款余额74617万元,较2006年增长258.32%,占全县市场份额的29.08%;各项贷款余额54237万元,较2006年增长330.86%,占全县市场份额的33.54%。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力争把马边联社打造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和灵活便捷的‘社区银行’。”马边联社理事长冯楠透露,马边联社将继续为支持马边地方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牢记服务宗旨
助推马边发展
马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巡礼
秋末冬初,天气略为有些寒冷,但记者来到马边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马边联社”)办公大楼,一入大厅,“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服务县域经济”几个金灿灿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让人暖意洋洋。这是马边联社成立7年以来,始终坚持的服务宗旨。
马边联社自2006年成立独立法人以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以深化信用社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经营效益为目标,以谋求农村信用社有效发展为主线,扎实拓展各项业务,切实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积极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通过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县联社资金实力达到有效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提高,经营效益稳步提升,资本实力及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11年末,全县现有营业网点16个,其中,1个营业部、15个分社,在职职工101人。各项存款余额74617万元,较2006年增长258.32%,占全县市场份额的29.08%;各项贷款余额54237万元,较2006年增长330.86%,占全县市场份额的33.54%。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力争把马边联社打造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和灵活便捷的‘社区银行’。”马边联社理事长冯楠透露,马边联社将继续为支持马边地方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