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今年的收入,建宁县绿源果业老总付兴安乐得合不拢嘴:200株成年黄桃树,2000株刚开始挂果的新植树,总收入接近20万元。
作为省农科院科技下乡“双百”行动示范基地,绿源果业近水楼台先得月,“黄桃栽培技术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率先被运用到实践中。
近年来,建宁县通过绿源果业以点带面发展黄桃种植,目前全县黄桃种植面积2000余亩,产地售价每公斤8元,还供不应求。
科技带来的效益,还体现在农产品加工上。
建宁黄花梨以前只卖鲜果,台企福建兴辉食品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对黄花梨进行深加工,先后研发出黄花梨果醋、饮料、果酒、肉脯等,通过深加工,附加值翻了好几倍,企业和果农都得到实惠。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建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常态。通过借智发展,建宁食品加工业效益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县食品工业实现产值6.46亿元,同比增长18.59%,占工业总产值的22.92%。
今年1月,建宁县与省农科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实施智慧农业创新、产业化提升、合作组织提质、产业园区集聚、信息化提速等五大工程,同时,农科院还在建宁县成立无患子、落叶果树技术创新中心。
此外,建宁县还不断培养本土科技人才。结合本地产业特色,选聘了14名县级专家、100名技术指导员、1000名科技示范户,建立了10个示范基地。
当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步与现代农业产业化技术对接后,建宁县又不断加快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建立。目前,建宁县共制定并发布三项国家标准、三项福建省地方标准。
[品牌篇] 借势发力,山区小县大商标
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资源特色,是建宁县实现绿色崛起的最大优势。近年来,建宁县借助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一流农业品牌。
福建孟宗笋业有限公司,原先是个不起眼的小企业,但借助“孟宗哭笋”的典故,打响品牌。“孟宗笋”是省著名商标,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证。公司生产的产品通过了美国农业部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检验并注册登记。“孟宗”商标还通过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向其20个成员国进行注册,拿到了笋制品允许进入国际市场的“护照”。
孟宗笋业的成长轨迹,只是建宁县打造农业品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建宁县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户,加强品牌意识,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大力培育从事果子、莲子、笋竹等农副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的龙头企业,先后培植了文鑫、绿田、孟宗等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省、市、县级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县里围绕打造品牌强县这个目标,成立了“品牌工作”领导小组,为品牌创建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定了扶持、奖励创牌企业的激励政策,对获得品牌的企业进行奖励,对创牌企业给予政策倾斜,激活了企业创牌的积极性。
目前,建宁县在特色农业品牌方面,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6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3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5项,品牌农业名列三明市各县市前列。已初步形成“闽江源”、“文鑫”、“孟宗”、“建宁通心白莲”、“建宁黄花梨”、“山雪”等农业品牌体系。
[营销篇] 产销一体,抱团发展闯富路
溪源乡东溪村黄家坊小组, 35户竹农联合成立了富源笋竹专业合作社,每年合作社销售笋干700多吨。2010年,合作社又成立加工厂,笋干加工成各种笋制品后,利润翻了几番。
黄埠乡的桂阳萝卜,是远近闻名的绿色农产品。村里萝卜种植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为萝卜注册了商标,对桂阳萝卜全面包装。去年,村里萝卜种植面积达400多亩,小山村里的萝卜第一次摆到了省城大超市的货柜上。
建宁县天一油茶专业合作社引进了台湾元素,与台资企业应德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做强做大油茶产业。合作社吸纳社员400多户,种植油茶1万多亩。
通过专业合作社这一形式,让建宁县的特色农业壮大了规模,让建宁县的农民实现了抱团发展。
农产品卖难,一直是困扰建宁农业的一大难题。困难面前,建宁县积极探索,闯出了一条山区农业大县的特色营销之路。
2003年,全省首家县级经纪人协会在建宁县成立,会员116人,现在已经发展到224人。经纪人作为一个中介组织,在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2007年,建宁县又引导经纪人与合作社有机结合。目前,建宁县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13户,其中有48个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人是经纪人,同时,有117名农村经纪人参与到8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营销工作。
如今,建宁县的建莲、笋干、槟榔芋等农副产品,九成以上通过经纪人和合作社销售出去,总成交量超过4亿元。经纪人与合作社把当地特产带出大山,销往五湖四海,销往世界各地。
[富民篇]
助农增收,现代农业效益显
建宁县以“农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富民兴县步伐。
在黄花梨上,引进的早熟新品种“翠冠”,提早了上市时间。目前,这一新品种总面积达4万亩。近两年,县里又开始推广更早熟的“翠玉”品种。
在杂交水稻制种上,利用烟后稻制种,解决了烟稻争地难题。今年,建宁7.8万亩杂交水稻制种,预计可为农民带来收入2.1亿元,人均增收1500元。
莲子的收益同样可观,现在,一公斤特级莲子的价格达到70元,每亩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全县莲产值达两亿多元,可助农增收1000余元。
生态农业的效益还不仅于此,建宁县正将生态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利用11万亩桃梨、5万亩荷花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将其打造成为建宁县旅游品牌之一。
随着向莆铁路和建泰高速公路通车时间日渐临近,建宁将成为闽西北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大武夷旅游区重要的支撑点。届时,建宁县的观光农业将迎来更美好的发展机遇。
“实现科学发展,生态保护是根本,经济发展是核心,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大产业扶持、项目引进、招商引资的力度。争取在未来五年的时间里,努力把建宁建成‘闽江正源生态新莲乡、闽赣边界活力新莲乡、海西中部富裕新莲乡’。”建宁县委书记林守钦说。
(本文来源:东南网-福建日报 )
(文章来源:福建日报(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