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树结出“金果果”
今年,是老陈种芒果以来收成最好的一年。卖出去的果子2.8万斤,收入11万余元。“自收芒果开始,他的嘴就笑得没合拢过。”老陈妻子边炒菜边说。
时至中午,老陈还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此时,老陈的客人——仁和区委党校新农校老师赵家华正带着学生来到了老陈家的芒果地里,现场指导老陈家儿子为芒果树施肥……
其实老陈在村里已算是芒果种植元老了。早在1999年,老陈就搞来一些芒果树苗,开始了他的芒果种植生涯。“那个时候我们就只晓得栽树,结不结果倒是没在意,反正是没指望芒果能挣钱。”老陈回忆说。
2005年,老陈发现有许多比自己后种植芒果的农户,都开始赚钱了。老陈心里不平衡,左思右想不明白,芒果到底能卖好多钱呢?
于是对技术一窍不通的老陈开始寻找关于芒果种植的书籍,但是找了很多书店都没有买到关于病虫害防治的书。“我都差点放弃了,硬是恨不得把树子全部砍了来烧柴。”当时的老陈很无奈。
2007年,仁和区委党校新农校进驻新街村,老陈打听到新农校是教授芒果种植技术的学校,便立即报了名。每周的培训课,老陈是最先到场的人,每一课他都仔细地听,认真地记笔记,争取把技术学到家。
随后,新农校老师赵家华到老陈家的芒果地里做示范教学,他发现老陈家的果树种植过分密集,便叫老陈将不好的果树砍掉,将间隔拉到4米左右,并嘱咐老陈按照课堂上教的去做,定能有个好收成。“看着倒下去的一棵棵树子,我心头难受啊,万一要是剩下的树儿不结果果咋办?”老陈回忆说。
2008年,老陈家获得了芒果种植的第一个丰收年,收入达到了4万余元。
“赵老师说,芒果不丰收他就不来我家吃饭,现在见效益了,我一喊他,他就欣然答应了。”老陈乐呵呵地说。
种植户感受新生活
“赵老师,我们今天是请您来吃饭的嘛,您还跑到地头去,让我们咋个好意思!”看着从地里回来的赵家华老师,老陈有些“抱怨”。
在老陈家,冰柜、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就在赵家华带着学生在老陈家转悠的时候,技术员杨学斌在赵家华旁边悄悄说,老陈准备盖新房子呢!
“赵老师,要不是你手把手教种植技术,哪来今天的大丰收哟。”老陈在宴会上对赵家华说。
2008年4月,果农们发现果子莫名其妙地就变黑了,从里烂到外,然后脱落。为找出原因他们立即给赵家华打电话,赵老师到现场后发现原来这是芒果缺钙而造成的。赵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芒果生长周期中会有两次生理掉果,只要在第一次掉果之后,把剩下的问题果摘掉,第二次再掉一些,剩下的就是优质芒果了。
从新农校进驻新街村到现在,果农芒果种植技术成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果农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赵老师,我准备把现在的一部分收入拿来弄个蓄水池,再请赵老师看看我的田哪些适合种植芒果。争取明年的收入能突破15万。”老陈雄心勃勃,准备扩大自己的芒果种植规模。
新街村的果农们现在可算是尝到了甜头,都开始为自己以后的生活作规划。果农们说,“我们正在和村支书记商量,看看是不是我们一家一户都拿点钱出来,把我们的村道路硬化了,再建个芒果集散基地。”
(文章来源:攀枝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