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双核双区 宣汉城市蝶变迈向大城

时间:2020-02-13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


宣汉县城

大街小巷整洁靓丽,摊位摆放规范有序,这是本刊记者对四川省宣汉县城的第一印象。

近年来,宣汉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有序推进“双核双区”建设,着力构建“2+8”城镇体系,全面推进宣汉县城“三路三片三园”、布局实施县城“一环一区两园两路”工程建设。如今,宣汉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增长到20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亦不断提升。

此外,宣汉县南坝镇副中心建设不断加快,拓展了城镇空间和容量,增强了辐射带动能力。并且,宣汉县还成功纳入全国“新型城镇化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四川省“城市双修”试点县,荣获达州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先进县。宣汉县城、场镇、新村均衡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2%。


宣汉城市一隅

多规合一  超前理念

一直以来,宣汉县委、县政府都明确城市建设管理的战略定位,科学布局,坚持高起点规划,始终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行超前决策。在县城建设中,宣汉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以“三路三片三园”“一环一区两园两路”拉大城市骨架、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城市魅力,着力打造风光秀美、风貌独特、风情独具的生态魅力城市,为建设繁荣美丽新宣汉打造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宣汉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曾伶俐向本刊记者介绍城市建设与管理时说,在县的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宣汉县委、县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行了超前规划和科学决策,以“三路三片三园”“一环一区两园两路”等市政重点工程为载体推进城市建设。

此外,在“多规合一”上,宣汉县专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多规合一”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县住建局则组织了专班队伍负责具体抓落实,建立了一套部门间协作的管理流程,定期组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始终突出理念合一,通过将城建、旅游、文化、环保、交通等多种理念有机融合,科学提出空间战略导向、功能定位、管控指标等,合理布局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等发展空间,形成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规划布局。

有了“多规合一”与超前理念,宣汉县更是坚定不移地为此进行“一张蓝图”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后,高度重视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严格执行规划设计和各项要求,定期召开重点工作规划建设专题会;更以严格的程序防止规划随意修改,从制度上保障规划的强制性和严肃性,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宣汉巴山大峡谷下的美丽廊桥  周淼葭摄

西区新城  人气聚集

宣汉老城由于受到地势的影响,向东已无发展空间,北面则以工业用地、专业市场和安置小区为主,再加上老城交通拥堵,道路狭窄,居住环境较差。在此情况下,宣汉向西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西区新城总建设用地规划面积约13平方公里,以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乡风貌、提升城市品位为着力点,按照城市的理念,规划打造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教育科研、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居住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在宣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政企资源、社会资本、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纷纷进入西区新城。通过几年的开发建设,西区新城拔地而起,昔日的荒凉地域如今已成为商气、人气聚集的闹市区。记者所见的西区新城已是现代化气息浓厚,更成了宣汉的城市新名片。

随着公安局、环保局、政务中心等政府资源陆续西迁,西区政务圈也逐步成型。职教园、宣中初中部、宣汉职业学院等教育资源的入驻,不断升级西区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一站式全龄教育;甲级综合性中医院、千亩百节溪公园、森林公园等优质资源环伺周围,将满足整个新区居住人口的优质居住资源需求。

宣汉城市向西发展的标志性工程——西区景观大道,全长2.7公里,从东到西,贯通新老城区,构成了西城新区“龙骨”,让宣汉西城新区具有了大都市的体格风貌。另外,据达宣快速通道工程部负责人介绍,快速通道起于通川区徐家坝,经韩家坝、八庙河、洋烈、插旗山、石花寨、谢生坝,止于宣汉县城张家坝,通车后达州至宣汉仅需半小时车程,无缝接驳西区景观大道,宣汉将正式步入达州半小时经济圈。


宣汉县城夜景

精细管理  宜居宜业

顾名思义,城市精细化管理就是按照“精准、细致、严格”的原则,以标准化、网格化、数字化、规范化的思路,细化城市管理空间,量化城市管理对象,规范城市管理行为,创新城市管理流程,推进城市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管、高效能管理。宣汉县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下足了功夫。

曾伶俐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站在宣汉全县的整体高度上通盘考虑,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着力破解各方面瓶颈制约,才能稳步提升宣汉县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宣汉。

破解难题,在推进精细化管理中清理旧账、不欠新账。曾伶俐认为,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重在治、难在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标本兼治。要着力破解城市精细化管理难题,要加强日常管理。以治“乱”为重点,对占道经营、市场外溢、流动商贩、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现象集中清理,严格执法,防止反弹。要加强专项治理。把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提升作为“严管”部位,开展专项整顿,做到严管深治,提高精细化成效。要强化联合治理。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合力作用,加大联合执法、联合攻坚力度,实现工作有机衔接,提高精细化管理工作效率。

理顺体制机制,规范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统筹管理、职能衔接等方面暴露的问题,设立城市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奖惩问责的考评机制。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共性问题、遗留问题、苗头性问题协调指挥和综合调度。以机构改革为契机,重新明确住建、综合执法及各乡镇街道涉及的城市管理权限、范围和职责,探索机制相融、职能相促的管理模式,形成“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强化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独特作用。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组织,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自我管理的基本结合点。为适应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建议把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作为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抓手,强力推进。网格员在做好居民信息采集工作的同时,要加大网格内安全生产、消防、大气污染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出店经营、市政设施等日常巡查力度,努力尝试居民诉求“格内”解决,密切社区与居民群众的关系,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将智慧城市理念运用于城市管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安居服务、智慧交通等建设,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建立网格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服务模式,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提高认识,积极营造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倡导“城市是我家,维护靠大家”的理念,切实提高市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形成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单位带头、企业跟进,支持、配合、参与城市管理的浓厚氛围。

本刊记者  廖俸  周淼葭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宣汉县住建局提供)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