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半边山村:系统化建设带动新村崛起

时间:2011-01-04  来源:四川新闻网


  (李梦 陈柯江) 马边彝族自治县大竹堡乡半边山村是一个纯彝族聚居村,全村108户483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养殖业和种植业,人均纯收入2850元,有困难户51户,特困户30户,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半边山村被纳入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新村建设实施村。

  据大竹堡乡党委书记李永旗介绍,半边山村新村建设将按照新农村建设“六个一”的建设标准打造。

  一个优美民居村落

  半边山村综合扶贫开发新村建设示范工程规划集中新建房屋37户,改建21户。新建的每户房屋面积为81平方米,并将全部采用砖木结构,内部装饰按照马边彝族特色文化进行装修,体现独特的民族韵味。改建房屋每户补贴1万元进行外观改造,目前已完成10户房屋的改建。

  一条硬化的通村干道

  大竹堡乡党委、政府着力打破交通瓶颈,充分争取县级部门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已于10月底完成半边山村4.4公里通村公路的硬化,通组公路也已经全部完成。

  一个特色民俗广场

  在以体现民风民俗为特色,浓缩彝族文化精华的原则上,在半边山村新建一个集休闲、健身、民族文化为一身的民俗广场。目前,文化民俗广场已完成规划设计,并将于近期开始动工建设。

  一个综合服务中心

  在半边山村新建包括村级文化场所、便民书屋、村“两委”活动室在内的新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以便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各种学习培训,受理各种群众事务,减少办事程序,方便群众诉求。

  一个增收主导产业

  大竹堡乡政府紧紧围绕“林、茶、畜”三大支柱产业,根据半边山村自身特色,目前已规划建设400亩核桃生产基地,并将逐步规划为1000亩;建设柳杉经济林1000亩;并将与彝家香公司合作,建设一个规模为1000-5000只的乌骨鸡养殖基地。

  一套文明民主的管理制度

  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重要内容,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文明民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村规民约、财务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文明管理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

  “新村建设最大的意义在于:依托新村建设这个项目,使半边山村这样的纯彝族聚居地区村民的发展观念得到转变,拥有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念;产业配套真正解决彝区农民增收难的困境,使农民能真正可持续增收。”大竹堡乡党委书记李永旗告诉记者,“目前,新村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就绪,施工单位将于近期进场施工,一个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产业成型、高尚文明的民族风情村寨将展现在人们眼前。”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