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丹棱县争取到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农村改厕项目1.2万座。截至目前已全部实施完毕。至此,丹棱的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8%(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通过改厕项目的实施,农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农民的健康生活意识得到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丹棱的新农村建设。
今天,走在丹棱县兴隆村、梅湾村、天宫村,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连绵的果园与果园中掩映的小楼,更是随着卫生厕所项目实施后,给当地村民带来的“跟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方式。
落实项目加强领导是关键
2004年,丹棱县开始实施中央补助农村血防改厕项目,截至2008年共改建了农村卫生厕所23577户。2009年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农村改厕项目,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2000户。从项目的争取到实施到完成,是当地党委、政府与传统落后观念斗争、旨在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的一个艰辛过程。
项目争取到后,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工作的艰巨性,把加强组织领导放到推动改厕工作的首要位置,确立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政策支持,群众实施”的改厕工作方法,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新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规划,同步规划实施。出台了农户修建沼气池卫生厕所,由国土部门多批给农户15平方米建设用地等政策。组建了领导与工作机构,将各项工作加以落实。同时,县政府将改厕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县定民生工程,保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宣传教育转变意识是重点
农民群众是改厕的主体,是受益者,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是农村改厕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了调动起农村群众对于改厕工作的积极性,丹棱县开展了大力的宣传发动,引导农民主动参与改厕工作。宣传动员、发放传单资料讲述改厕好处、播放农村疾病传播与预防及建造卫生厕所的相关知识。几年来,丹棱县先后组织了县、乡、村改厕培训11万人次,发放各种资料6.5万份,张贴宣传画和卫生厕所管理制度及沼渣处理办法32000余套,书写宣传标语160余幅,为改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通过健康教育,让广大群众明白了改厕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2004年,开始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农村血防地区改厕项目,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对口帮扶,帮助农户建设沼气池卫生厕所,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让农村群众看到了改厕工作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纷纷参与进来。
深入人心改厕带来翻天巨变
2009年,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丹棱在全县的三个示范村开展了卫生厕所管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容村貌整洁美观的示范活动,完善了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示范村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卫生厕所普及率、规范管理率达到95%以上,而且全面实施了“两池六改一集中”,群众的卫生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庭院达到“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净化”标准,内外秩序井然,容貌整洁,清新美观,展现了生态文明家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每逢节假日,络绎不绝的游人来到这里参观游览,无不惊叹于这些新农村的新风貌,同时给当地群众带来了财富。
丹棱县政府先后在示范村召开了各乡镇、村干部参加的现场会,各乡镇纷纷行动起来,带领村组干部、户主到示范村参观学习,激发群众改厕积极性。在示范村的带动下,全县农村改厕工作进入高潮,乡镇村社干部主动要求增加改厕任务,农民群众也纷纷向县卫生局爱卫办要求改厕,为满足群众要求,县政府领导亲自向省爱卫办争取了2009年度12000座改厕任务,于今年9月已全面完成。
通过几年的农村改厕项目实施,农民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逐步转变了卫生观念,增强了健康意识,培养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减少了疾病危害,提高了生产生活质量,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促进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田园丹棱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席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