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攀枝花

时间:2011-12-05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海拔最高点位于盐边县境内的柏林山穿洞子(4195.5米),最低点位子仁和区平地镇师庄(937米),相对高差3258.5米,一般相对高差1500米一2000米。

  
    攀枝花属长江水系,河流多,境内有大小河流95条。分属金沙江水系、雅砻江水系,两水系在雅江桥汇合。流域控制面积较大的主要有安宁河、三源河、大河三大支流。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千米以上的6条;100平方千米—500平方千米的26条;50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18条;5平方千米—50平方千米的小河流只统计直接汇入金沙江、雅砻江的共45条。


   攀枝花市属南亚热带—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被称为“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具有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侯干燥,降雨量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年平均气温是四川省年平均气温总热量最高的地区。一般最热月出现在5月,最冷月出现在12月或1月。一般6月上旬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无霜期达300天以上。


2010年平均气温19.9℃~20.6℃,较多年平均值正常略偏低。总降水量为746.2~878.7毫米,较常年偏少;年日照时数为2 455.2~2 509.2小时,较多年平均值显著偏少;平均相对温度56%~66%,较多年平均北部正常,南部略偏小。
综合经济
2008年,全市各族人民在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目标,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克服地震和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有力推动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较快发展。据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61亿元,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13.53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94.75亿元,增长10.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37277元,增长14%。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8.30亿元,增长19.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3%,比上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6%;第二产业增长23.9%;第三产业增长14.5%。年末全市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为 41915户,私营企业7870户。
  物价水平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0%;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5.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7%,衣着类价格下降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5%;居住类价格上涨2.9%;服务项目类价格上涨2.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水平上涨34.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8.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8.3%,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1.7%。
 
  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当年到位资金181.10亿元,增长24.7%。其中:省外国内资金115.81亿元,增长17.4%。全市进出口总额3.91亿美元,增长42.2%,其中,进口总额1.32亿美元,增长55.4%;出口总额2.58亿美元,增长36.3%。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新增投资项目558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2个;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30亿元,增长26.6%,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89.75亿元,增长31.2%;更新改造投资66.96亿元,增长41.6%。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82亿元,增长34.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1.46亿元,增长35.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3.02亿元,增长18.5%。
财政、税收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6.76亿元,增长32.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61亿元,增长22.4%。地方财政支出76.52亿元,增长33.6%,其中:教育支出7.32亿元,增长16.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74亿元,增长54.5%。国家税务局组织收入总计45.08亿元,增长14.9%;地方税务局组织收入总计29.2亿元,增长20.9%。
经济水平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0%,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5.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7%,衣着类价格下降 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5%,居住类价格上涨 2.9%,服务项目类价格上涨2.3%。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综合考虑发展的资源环境和支撑条件,经济发展力争实现四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投资规模、地方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五年累计突破2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人均GDP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位置,逐步提高我市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比重。


前沿观察更多>>
岷江,古称汶水。汶川,因汶水得名。越来越多的考证表明,作为中华…[详细]
7月8日,2022川西文旅走廊精品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都江堰市举行…[详细]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