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魏在禄:城镇化的核心是发展城镇生产力

时间:2012-07-03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等重大决策。宜宾城镇化为什么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宜宾城镇化为什么滞后于工业化?宜宾如何让城镇化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认识城镇化的规律性,增强推进城镇化的主动性与科学性。城镇生产力集中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供给力与需求力,也就是总体社会生产力水平。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推进城镇化过程的实质是推进城镇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服务现代化互动发展的规律,以工业化、城镇化互动为动力,实现“四化”联动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抓好具有时代特征的规划,建设特色鲜明的城镇化。规划是生产力,规划是发展方向。宜宾的城镇化规划与实施,首先要抓好百万人口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划,包括产城共融、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同时要注入一些智能城市、生态城市等现代要素,要重视治理和预防交通不畅、环境污染、功能分区不合理,以及基础设施不配套等现象。规划不仅要重视城镇化规模的扩张,更要重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不仅要重视实体产业经济、虚拟经济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展现城镇文化特色、生态特色。

  以工业化为主动力,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宜宾正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仍然要坚持工业强市、强县的方针,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宜宾要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必须在继续加大资源型工业发展的同时,核心在于加大制造产业的发展力度。制造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的上下延伸,相关的配套产业,服务产业的发展,才能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为城镇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只有制造产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才拥有未来市场竞争活力。各区、县都要按照就业优先、优势优先发展等原则,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

  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产业发展,大力提升城镇化速度和水平。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日益凸现,被称为“城镇化的后续动力”。宜宾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仍然是工业化,但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能力不足,已影响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今后必须加快现代服务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力度。

  进一步抓好民营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推动城镇化的主要推手。宜宾城镇化发展滞后,同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有着直接关系。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民营经济将是今后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撑力量。我们要结合宜宾实际制定一些更好的支持政策,鼓励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市民创造更好的创业与就业环境。

  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城镇化发展动力。我国未来10年将是实现城乡融合向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需要通过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相关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突破,实现产业、城镇、生态等空间布局的优化与协调;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在推进城镇化的具体工作中,首先要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农民流转制度障碍。今后要逐步彻底改变城乡有别的户籍管理、劳动用工和社会福利制度,形成城乡居民机会和社会福利制度,以及水平上的公平。

  加大“人居宜宾”建设力度,增强城镇化吸引能力。“人居宜宾”就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与管理理念的总体要求,现代宜宾应当更加适宜民众居住与兴业,更加适于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宜于宾客经商、休闲、疗养、旅游。这不仅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生产生活与服务环境的建设,同时需要加强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的建设。今后追赶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必须再解放思想,再加大改革力度,再增添措施,再创新的成就。

  强化管理,保障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函之一是现代化管理与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团队、手段、方式等都要与城镇化发展步伐相适应。特别是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有高层的、总体的、分时期的规划和实施保障体系。宜宾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解决好上述这些问题,积极推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大力提升城镇化质量,特别要抓好市民素质水平的提升。(


专家智库更多>>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了全面建设…[详细]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中国的文化。白酒是中国的品牌,更是中国的历史。…[详细]
研究成果更多>>
省决咨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后强教授作了《…[详细]
本项目位于顺庆区城西城郊结合处,即栖乐垭、父子桥、张关垭三村。项目…[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