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旺苍县紧紧围绕551发展方略,加快绿色低碳资源转化步伐,以“两化”互动、一二三产联动,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借力、借势、借智谋发展,切实加强涉农项目引进和争取工作,成为推动旺苍县农村经济“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农业项目资金的强大注入,挺起旺苍发展现代农业的“脊梁”,加速了现代农业的快速提升。
一、主要成效
旺苍县坚持把引进涉农项目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第一着力点”,做大优势产业的“第一引擎”,积极吸引农业项目和县外资金聚焦“三农”领域。通过连续几年的努力,引进涉农项目工作实现重大突破。2011年至今,旺苍县共引进涉农项目89个,总投资11.6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8.13亿元,占旺苍县“三农”总投资的70%,同时,储备农业招商引资项目102个,其中种养业47个,农业产业化项目55个。涉农项目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强大动力。
1、夯实了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1年以来,旺苍县涉农项目达到89个,重点包括财政扶贫、农业综合开发、惠民补贴、农业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强大的资金注入,使旺苍县农业和农村的基础条件显著改善。有效地促进了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建设、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农村道路等设施的显著改善。加快了脱贫致富的进程。特别是农村扶贫项目、农村沼气项目、畜牧现代园区建设项目和互助资金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成功推广。
2、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一是提高了农业科技率。以“母猪工程”、“良种工程”等为抓手,大力推广良种及其技术的应用。旺苍县引进农业种养品种达30余个,茶叶、桑蚕、蔬菜、干果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率达52 %;新农机利用率达48%;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5%,科技贡献率达到42%。二是培育了新型农民。2011年旺苍县各类培训农民4.5万人次,其中“绿证”培训0.23万人;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农民工技能培训0.28万人。三是运用了生态新技术。2011年,旺苍县推广农业新技术,运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免耕技术、喷灌滴灌等生态新技术栽植30万亩,大大提高了粮油生产能力。
3、催生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一是实现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提速。通过争取和实施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加快了现代农业园区的标准化、生态化、特色化的高效发展。建成了以嘉川鸡鸣山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园区、木门有机茶叶产业示范园区等一批示范性工程。二是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大推进。旺苍县通过涉农项目引进和争取,巧打“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三张牌,发展畜牧、茶叶、蚕桑、核桃、中药材等“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131个,“一乡一业”特色乡镇13个,“果草畜”、“茶草畜”等一批循环经济发展片45个,大力推进了“5+3”特色产业的提速发展,2011年,旺苍县畜牧养殖规模达到600万头(只、头);茶叶规模达到 21.1万亩,核桃规模达到22万亩,蚕桑规模达到5.4万亩,中药材规模达到52.6万亩,优质蔬菜规模达到5.4万亩,森林蔬菜规模达到480万棒(袋)。特色农产品产值达到17.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0%。同时,旺苍县通过招商引资、土地入股、技改重组等涉农项目的引入,先后培育米仓山茶叶集团、东河食品、天马丝绸等省市县级龙头企业26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的龙头企业2家;已规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1个,带动农户 4.2万户,促农户均收入达到1200元。三是实现了精品农业大发展。建成省知名品牌、知名商标5个,市知名品牌、知名商标 12个。“米仓山”商标成为四川省著名商标,“米仓山”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米仓山”品牌被评为四川省知名品牌。四是实现了二三产业齐步走。旺苍县通过引进旅游骨干项目和发展业主,加快了特色产业“主枢纽”、生态新村“主骨架”、农村交通“主通道”等大项目和大产业的实施,促进了现代农业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农业和二、三产业的相融互动、互促共进。特别是以龙潭子、鹿亭温泉、七里峡为主的生态游带动了沿线生态科技示范园和乡村旅游的较快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悄然兴起,农家乐、乡村酒店和“农超对接”等三产服务服务项目雨后春笋般涌现。
二、主要做法
1.吃透政策,抢抓机遇。高度重视项目争取工作,全面加大对国家政策的研究力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的项目投资信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投入的政策机遇,及时组织指导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按照国家和省资金投向编制上报农村项目,扎实做好项目的策划、申报等前期准备工作。
2.聚合力量,沟通协调。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农口部门负责人带头跑项目争资金,加大与省、市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力度,争取他们到现场指导项目规划的前期论证,做好项目资金的争取对接工作。先后成功争取到了秦巴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项目、以工代赈示范片项目、小农水项目、生猪调出大县项目、水土保持项目、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试点项目等一大批涉农项目。
3.严格程序,积极争取。加快建立完善涉农项目库,积极抓好项目包装、论证、规划工作,深入一线搞好现场踏勘与测绘、规划,做深做细项目文本,按程序及时申报,确保项目早日入库。确保文本切实可行,有操作性。同时,严格按照项目申报相关程序,把工作责任细化到项目争取的每个环节,确保了项目申报工作不出纰漏,大大提高了项目申报成功的机率。
4.整合实施,提高实效。在农业项目实施过程中,把农业项目的效益放在首位,切实做好项目的整合工作,成立了项目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下设整合办公室,努力使农业项目向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集中,保证了一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建立规范机制,破解涉农项目研究工作滞后的问题。一方面,旺苍县项目研究人才短缺,工作靠领导推、效果靠部门考,缺乏规范的体制、制度和长效机制的持续性和完整性,农业招商引资缺乏好平台、好载体和新“组团”;另一方面,没有充分发挥部门项目专才的潜能和作用,没有从全局性、专业性、超前性进行产业项目筛选梳理和项目研究,致使涉农储备项目的存量相对较少,且项目库更新频率不高,项目竞争力不强成为引资“短板”,为引进和承接项目带来难度。建议充分发挥县农业项目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和权责,建立规范、有效和长期的项目争取、监管、实施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落实部门的责任,并把县域内有资历、有专长的农业项目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领导小组、充实到农业项目的“第一线”,组织好专门、专业的团队,做到统一设计、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统一谋划、统一布局和实施好农业项目,提高农业项目争取的成功率和实施成效。
2.加大资源整合,破解涉农项目申报的竞争力不强的难题。旺苍县在农业资源、农村产业等领域还存在规模较小、品质低、优势资源转化率低等问题,引进大项目的条件、基础、环境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务、林业、扶贫移民、畜牧、以工代赈等农业大项目争取资源有待于有效整合,客观解决“散打”和“各自为政”的现象;为此,需进一步加大整合招商引资资源,形成“拳头”合力。建议以提升旺苍县农业农村工作水平为目标,建立关键项目长期联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合力聚集机制,要统一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农业大工程,提高农业项目申报工作的竞争力。
3.加大项目整合,破解涉农项目的效果欠佳的问题。从旺苍县宏观层面来看,农业项目量多、实施部门多、地点散,基本都是各摆各的“点”,各铺各的“摊”,即使投入大量资金,由于缺乏有效、有力、有序整合,结果是成效不突出、亮点不亮,见不到大效益。同时,项目安排缺乏科学性,资金投向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资金安排缺乏全局统筹协调,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强大合力,难以发挥真正的示范效应。建议在今后的项目争取和安排上,要以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为核心(如:西河高新农业示范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整合项目,捆绑使用。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计其功”的原则,有计划地对涉农项目进行适度整合,优先将建设项目投放到重点区域,做到重点区域定在哪里,涉农项目就实施到哪里。做到多部门“一盘棋”统筹,“铁拳”合力共做“一桌餐”、共待“一桌客”,集中财力办大事,重点倾斜、整体推进,使重点工程建设一步到位,板块推进,达到预期效果。
4.加大投入,破解项目争取工作经费保障不足的难题。农业项目申报、争取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工作,往往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当前财政预算体制下,部门工作经费预算相对紧张,除保障单位正常运行外,项目争取和实施工作经费就是一笔“额外”且没有来源的开支,甚至出现争取项目就“亏本”的现象,严重挫伤了部门争取和实施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议将项目申报经费列入财政专项统筹安排和预算。(作者系旺苍县委农工委 杨承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