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比较优势 着力夯基赶超
中共资中县委 资中县人民政府
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以来,我县紧扣市委支持资中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四川丘区经济强县的发展定位,按照“每年有升位、争取名次靠前、进入类区先进”的总体要求,主动融入“一干多支”“七轮驱动”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抓紧抓实“十大行动”,积极探索农产品主产区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力争到2022年进入全省类区先进县行列。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 99亿元,增长4.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1亿元,同口径增长8.5%;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02元、14638元,分别增长8.4%、9.2%。2019年1至6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3%、9.8%。
一、坚持量质并进,加快构建“4+5+5”现代产业体系
聚焦产业项目重点推进年,按照“提升老字号、做优原字号、培育新字号”的思路,积极构建产业发展新支撑,力争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90元、增速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5元、增速9.4%。一是提升农业发展质效。大力发展以资中血橙、内江黑猪、资中鲶鱼、优质蔬菜为重点的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围绕“双3百亿”方案抓好资中血橙标准种植扩面、老果园改造、精深加工延链,将银山镇打造成中国血橙特色小镇;围绕“四场三园一小镇”抓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工程和蜀畅达肉牛等非猪养殖业发展,抢抓公民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机遇,加快建设回锅肉特色小镇;围绕“一场一中心一带两小镇”抓好甜城果鱼循环产业示范园、资中通威渔业产业园和“美丽渔村·休闲鱼溪”“高铁新镇·美味球溪”特色小镇建设。力争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6.64万吨、增速1.02%,一产业增加值实现69.8亿元、增速3.9%。二是提升工业发展质效。大力发展以新型建材、食用酒精、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新能源为重点的五大特色产业,重点抓好成渝经济区新型建材大县、绿色食品大县、新兴机械汽(摩)配基地和全省基酒生产大县建设,力争到2022年新型建材产业实现年产值70亿元、食用酒精50亿元、绿色食品25亿元、汽(摩)配6亿元。三是提升服务业发展质效。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特色美食、健康养老为重点的五大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电商扩面增效、全域旅游发展行动,建设“一园三心多节点”现代物流体系,打响擦亮“资州味”特色品牌,探索多元化健康养老新路子。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13.89亿元、增速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亿元、增速12.1%,进出口总额4305万元、增速37.46%;到2022年电商交易额突破90亿元、物流总产值达50亿元、实现旅游收入80亿元,积极争创四川天府旅游名县。
二、坚持创新聚能,推动区域协同和改革创新
一是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围绕“一点三线”战略,盯住成渝轴线、提升沿海沿江、突破南向开放,重点抓好“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和区域协同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方案的落实,积极对接成都“东进”、重庆“西拓”,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内自同城化发展,在谋划生成244个项目的基础上抓紧谋划生成新的项目,加快半山·悦谷、五洲国际商贸城、北京新发地物流批发等60余个落地项目建设。二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抓实国家、省、市在资中布点的改革试点事项和农村“2+1”等重点改革事项,确保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圆满完成;抓好2019年度省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10项21个项目试点工作;按期完成3个乡镇区划调整改革,确保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单位有序高效运转;稳步推进县镇综合执法改革,探索向重点镇下放行政审批权力机制。三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抓好“三园”互动融合、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力争全年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户。密切与40余所科研院校(所)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办好匡廷云院士工作站,发挥中国血橙研究开发中心、资中血橙和资中渔业川渝合作专家大院、全省首个“长江上游渔业科技研发中心”作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园建设。四是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四川民营经济20条、内江民营经济25条和资中民营经济“1+5”等系列政策,严格执行《落实内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6个实施细则责任清单》《资中县“主动服务企业(项目)一线解决问题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六条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力争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85.35亿元、增速8%,税收贡献超过85%。
三、坚持城乡融合,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实施生态城镇建设行动。按照“生态塑形、文化立魂”建设理念,加快建设以“文化之城、教育之城、音乐之城、生态之城”为支撑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深化“百镇建设行动”,加快建设球溪、银山两个县域副中心和罗泉古镇、球溪高铁新镇、明心工业新城等一批特色小城镇以及岗石村、杨柳滩村等一批四川特色村。二是聚力推动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乡村振兴先行区“二园二区同创”。持续抓好 “15815”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创建工程,力争到2022年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5个、市级8个、县级10个、镇级50个。抓实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办好资中县乡村振兴学院,培养一批返乡下乡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全面落实“美丽资中·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10”推进方案,力争今年创建乡村振兴省级先进镇1个、示范村10个,市级先进镇4个、示范村19个。三是筑牢生态发展屏障。深入实施以水美城战略,重点抓好“1128”生态城市体系构建和“三带绿化、两线出彩”工程。逗硬落实服务保障环保治理项目“驻点服务”“容缺后补”“停工亮灯”等7项制度,认真抓好124个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巩固提升368个问题整改成果。加快实施城乡垃圾污水治理两个PPP项目和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有序推进资中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4个场镇垃圾压缩式中转站建设,推动2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开工,力促球溪等4座污水处理厂尽快投运。确保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力争全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2.40%、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83%以上,森林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32.5%、90%、94%。
四、坚持共建共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深化交通三年攻坚。主动对接“一带一轴一区”重要交通枢纽,重点抓好成自宜高铁资中西站建设和资荣等快速通道前期工作,配合省市启动井研—资中—乐至、乐山-安岳-铜梁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做好成渝高速公路改造提升,加快银山大桥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路网,抓好投资4.8亿元的乡村振兴道路PPP项目建设,形成县城至各镇“40分钟”交通圈。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围绕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河库联网输水、两河口水库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围绕建设川南教育强县,积极引进品牌幼教、特色职教,加快建设教育园区,抓好3所高中创示,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围绕健康资中建设,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内江肿瘤医院、四川妇幼保健院川南分院等卫生健康重点项目;加强与北京健和公益基金会合作,积极探索内建医共体、外建医联体,推动分级诊疗体系有效提升。三是全域推进基层治理。深化“平安资中”建设,巩固全国法治先进县创建成果。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赢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下一步,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区)经验,突出农产品主产区县特点和高质量发展取向,保持发展定力,着力夯基赶超,加快建设四川丘区经济强县,为内江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贡献资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