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中共苍溪县委 苍溪县人民政府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苍溪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世界红心猕猴桃原产地、中石油中石化天然气开发会战地,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近年来,苍溪县围绕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目标,认真落实省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抢抓机遇拼命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坚持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核心和基石,突出规划为先、产业为要,狠抓红心猕猴桃、中药材、健康养殖“三大百亿”产业发展,着力体制机制创新,以产业大发展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
一、主要做法
(一)抓好“三项规划”,做强三个百亿产业。立足资源优势编制区域产业规划。紧扣农业产业地域性特征,科学构建“一核多园四链”产业总体布局,规划打造红心猕猴桃、中药材、健康养殖“三个百亿产业”,奠定了县域产业良好的品牌优势和发展基础。
因地制宜编制产业园区规划。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强县,致力“一村一品建园区、一户一园助脱贫”,在全县39个乡镇全面规划打造红心猕猴桃、中药材、肉牛、土鸡、生态鱼养殖、雪梨、林产业、优质粮油等8个产业示范带,大力实施低效林改造、土地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全域规划适度经营农业园区和户办产业庭园,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县域全覆盖。
着眼长远编制专项产业规划。大力推广猕猴桃有机果生产,推行猕药套作高效种植、温氏托养带动稳定增收等先进种养模式,促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需求。
(二)突出规模发展,壮大特色基地建园。培育特色产业。园区内集中连片发展红心猕猴桃、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39.5万亩,特色产业覆盖面达85%以上,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90%。
推进绿色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面达80%,种养循环面积达90%以上,建成区域公共品牌18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品牌农产品占比达85%以上。
强化质量安全认证。先后获得国家出口基地认证、欧盟认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建成全国健康食品供货基地,被评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县。红心猕猴桃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验被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园区路网、水网、田网、通讯电力网互联互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以上。建冷冻仓储库189座,农产品预冷率达80%以上,冷链运输率达85%。建成数字化试点园区2个,信息化覆盖面达80%。
(三)聚力“三产融合”,推动园区全域覆盖。坚持“大园区带小庭院”联动循环发展。按照每年新建1个万亩园区、2个千亩园区的“滚动发展”思路,规划建设20万亩以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建成万亩园区18个、千亩园区69个,集中连片发展红心猕猴桃、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39.5万亩,带动农户建成“户办庭园”10万余户,促进产业农户户均增收3400余元。
深化“加工园联物流园”延链延伸发展。立足产业优势,建成红心猕猴桃加工及冷链物流园、万吨猕猴桃采后处理中心,新开发猕猴桃精深加工产品32种;引进“种管销”一体化企业4家,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2家,中药材种植面积跳跃式发展;建成温氏集团鸳溪、永宁2个年产12万头的仔猪繁育场。推进农超、农企、农校、私人定制等产销对接,在北京、上海等全国大中城市建特色农产品超市和直销店45个,建成全国首个红心猕猴桃交易中心和县级“京东馆”,发展电商268家,农产品电商销售占比达55%以上,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创新种植园联旅游园”全域互动发展。创新“农、旅、医、养、疗”互动发展模式,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建成红心猕猴桃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个,建成乡村旅游休闲体验农庄187家,寻乐书岩农旅融合园区全面建成,老鸱山药博园初具规模,连续举办十五届梨花节和四届红心猕猴桃采摘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二、主要成效
(一)产业更具规模活力。建成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9个、千亩园区66个、户办庭园13.8万个,发展红心猕猴桃38.5万亩、中药材12.7万亩,年出栏生猪108万头、肉牛4.3万头、土鸡656万只,水产品总量1.55万吨,“三个百亿产业”融合产值分别达到40亿元、35亿元、7亿元。被评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县、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示范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二)新村更加美丽宜居。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通组村道硬化率达62.6%。启动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加快乐园水库建设,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40处,94.5%以上群众实现安全饮水。整理土地7.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5.1%。农网改造覆盖面达72%。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省级新农村示范片1个、新型农村社区38个、新村聚居点59个、幸福美丽新村492个,打造生态农居12.9万户,新村覆盖面达68.5%。
(三)环境更显绿色生态。实施农技推广项目17个,标准化种植覆盖率达95%。建成种养循环生态示范园区2个、示范基地10个、示范养殖场200个,生态农居比例达8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完善“户收村运乡处理”治理机制,建设废弃物收集处理池1200余个。建成沼气池13.5万口,户用沼气入户率达92%。实施“绿化全川”苍溪行动,森林覆盖率达48.7%,被评定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生态文明村比例达到85%。
(四)乡风更为和谐文明。结合生态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现代农业园区旅游文化,建成村级文体中心718个、农家书屋7.2万个,培育文化大户534户;打造梨博园、药博园、寻乐书岩等文化体验园;培育星级农家乐275家,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三、几点启示
(一)组织引领是基础。坚持选贤任能,配齐配强农业系统领导班子;引才聚智,配齐配强农口专业干部队伍和乡镇干部队伍;坚持以专题会细化产业发展工作举措,以一年两次的乡镇“乡村振兴大比武”全覆盖流动现场会比武排位,保证当年产业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党建引领。采取强带弱、富带穷、大带小的方式,合建村党组织495个,基层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开展党员脱贫奔康示范县创建,深入实施产业人才保障工程和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214个,建成党员脱贫奔康示范片28个,抓党建促脱贫做法在全省全国交流。
(二)改革创新是动力。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等4项国家、省级农村改革试点,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全面推广,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顺利通过省级评估,进一步释放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创新实施“订单+保单”双单保险,充分发挥华朴农业、金瑞药业、温氏集团等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作用,着力化解经营风险。全县产业保险覆盖保持在95%以上,产业订单生产率稳步提升,其中,红心猕猴桃订单生产率达100%。创新金融服务保障,创新推出猕猴桃果农特色贷款、林权抵押贷款、“银保财”互动生猪贷款、猕猴桃特色农业保险等惠农金融产品。开办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成立扶贫资金互助合作社。
(三)科技推动是支撑。与清华、北大等30所高校签订合作项目181项,特聘专家和技术顾问56人,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农科创新团队4个,实现创新成果56项。落实“一村一名农技人员”,办好“科技扶贫在线”,常态化开展实用技术推广服务,免费培训农户10.9万人次。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创成国家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园区良种推广全覆盖,实用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建成国家猕猴桃实验示范基地,技术创新获部、省奖励11项,申报国家专利18个。
(四)龙头带动是关键。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新型经营模式,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7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农民专合社450家。以租赁、股权量化、入股联营和“五统一保”“四保三分红”等方式联结利益,农企利益联结覆盖面达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