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建设一城三区三基地
中共米易县委 米易县人民政府
米易县地处四川省西南、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处,幅员面积2153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素有“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的美称,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和国家“南菜北运”基地。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米易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谋划推进“一城三区三基地”建设,阳光米易“美”的魅力充分彰显,产业发展“特”的品质更富内涵,人民群众“好”的向往不断实现。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6亿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11元、增长9.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890元,被列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试点县,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今年1—6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一、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着力打造阳光康养目的地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坚持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统一,按照“公园城市、花园县城”发展定位,对标5A级景区标准建设管理县城,融合公园特点、生态元素、乡愁文化,构建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城市规划体系。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扎实推进“城市双修”和公园城市试点,高标准推进总投资444亿元的50个城市湿地公园、滨河景观、基础配套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24公里安宁河生态河堤、2公里滨河景观长廊、8公里沿河健身绿道等城市精品工程,“城在山中、水在城中、行在绿中、居在园中”的城市品牌更具魅力。三是坚持精细化管理。实施“白天花园、夜晚光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四化”提升工程,打造花道、花街、花园、花海“四花”景观,全面形成“一街一景”的靓丽市容。建成“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全响应服务治理应急指挥中心,实现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变。推行市场化运营、网格化管理、均等化服务的城市管理模式,打造基层党建与社区物业管理相结合的“红色物业”服务品牌。
二、加快建设安宁河流域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着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融入安宁河流域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一是着力做强现代特色农业。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建成稻菜轮作粮经复合基地10万亩、早春枇杷基地3万亩、晚熟芒果基地1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20万亩、优质烤烟基地7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场178个,形成了安宁河谷稻菜轮作、二半山区特色水果、中高山区优质林果“三大产业带”,早春蔬菜、特色水果、林业产业、优质烤烟、标准化养殖“五大农业基地”。今年1—6月,全县早春蔬菜、特色水果产量分别达34.4万吨、1.8万吨,主导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达62.5%。二是着力做响“阳光米易”品牌。坚持“绿色、生态、有机、安全”标准,建立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实名制和全程可追溯管理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控,全域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积极争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个、“三品一标”66个,创建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5个,“阳光米易”获评全省十大优秀农产品区域品牌。三是持续推动“康养+农业”深度融合。坚持优化布局促产业集聚。作为全国康养概念的“首创者”和康养产业的“先行者”,研究制定“康养+农业”专项发展规划及《农业产业融合规划》,以规划引领,助推产业融合发展,并通过在果蔬产业园、生态农庄等建设中注入康养元素,持续推动“康养+农业”互融互促、健康发展,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试点县。坚持政策保障促项目集聚。对“康养+农业”产业项目采取“一对一”服务,在立项、用地、规划、环评等审批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吸引金杯集团、川煤集团等实力单位、企业前来开发康养项目。2018年新引进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个,其中康养+农业项目3个,总投资115亿元。坚持专业教育促人才集聚。依托攀西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现代农业技术、康养护理等专业培育专项人才;着力提高乡村旅游酒店业的服务水平及运营质量,开展星级乡村酒店复核评定,促进农旅融合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县专门从事康养产业的人才达1万余人。四是着力推动高质量脱贫。在2017年全县25个贫困村、1291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的基础上,提出到2020年脱贫人口收入再翻一番,生活质量和生活保障再提升、致富能力和致富水平再提升的“一翻番两提升”目标,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2018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增长8.6%。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突出抓好1036户5164人凉山籍自发搬迁贫困群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补齐产业发展、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今年计划减贫的429户2163人家庭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以上。持续开展“感恩奋进”教育,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正在米易成为现实。
三、加快建设攀西钒钛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着力打造全国纳米和新能源储能材料产业基地
全力做好“钒钛”文章,高标准推进白马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配套,引导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钒钛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抓钒钛采选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机遇,着力提升钒钛产业优势,发展全流程钒钛和新材料、含钒钛机械制造等产业,鼓励安宁铁钛、东方钛业等重点企业创新研发直接提钒、特种钛合金等优势项目和钒钛高端产品,完善全流程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体系,推动钒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共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总产值达104.7亿元。二是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瞄准产业发展前沿,推进磷酸铁、碳酸锂等钒钛优势项目集群成链发展,着力形成“储能材料—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七星光电、一美能源科技磷酸铁年产量达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40%以上,磷酸铁、碳酸锂等新型储能材料年产值突破30亿元。上海英佛曼先进表面功能性纳米材料项目加快建设,预计到2020年产量将达1000吨以上,产品可填补国内空白。三是着力强化服务保障。制定实施重大工业项目招商投资建设办法,打好产业招商、科技招商、政策招商“三张牌”。2018年以来共签约重点工业产业项目15个、投资46亿元。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重大项目“经理式代办”“保姆式服务”“容缺审查”,审批时间压缩30%以上。建成专家楼、人才公寓240余套,吸引各类专业人才1500余名。
四、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着力打造国际阳光康养旅游基地
持续做好“阳光”文章,大力发展以“环境养身、文化养心、事业养智”为核心的“康养+”产业,加快推动省委“推进安宁河流域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阳光生态经济走廊”的决策部署在米易落地落实。一是着力培育康养经济业态。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在安宁河流域相继建成占全国市场80%、年产名贵鱼类种苗20亿尾的鱼米阳光康养度假基地,以“太阳文化+花山果海+康养医院”为核心的东方太阳谷,以产业化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一二三产融合为核心的时光田园综合体,以千亩精品兰花繁育观光为核心的攀西国际兰花谷,以万亩枇杷标准化生产、观光体验为核心的枇杷生态园。投入3亿元打造颛顼龙洞、杜鹃花海、米易傈僳梯田、海塔世外桃源、普威绿野花乡等精品旅游线路,建成旅游新村6个、乡村酒店108家,加快培育观光体验、运动健身、森林康养、养生度假等新业态。二是着力打造全时全龄全域阳光康养旅游品牌。在全国各地持续开展“清凉度假·在米易”“深呼吸·在米易”系列推介活动,配套推出集物业管理、旅游服务、民宿推荐、房屋租赁等功能为一体的“住这家”APP服务平台,米易康养度假周期由10月至次年4月延长为7月至次年4月。2018年共接待游客5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亿元,分别增长24%、36.9%,其中居住一个月以上的冬季康养游客超过3万人次。
下一步,我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指示精神为统揽,认真学习彭清华、尹力同志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把握好新形势新任务,在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发展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努力实现我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动能转换快速突破、财政保障显著增强、民生水平持续改善的目标任务,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