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农业的几点认识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
大家知道,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美不起来,中国也难美起来。
建设美丽乡村,关键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五句话”的总要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乡村美丽的基础。产业要兴旺就必须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为此我就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谈几点认识。
第一, 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一场深刻变革,是贳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应该看到,这些年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和形势发展的要求比、和老百姓的期待比还有不小的距离,所以抓紧解决农业绿色发展问题,已成为农业农村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要看到,农业绿色发展是满足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生产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消费导向。长期以来,我们为解决中国人吃得饱的问题,做了不解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满足人们农业的吃得好、吃得安全就成了头等任务,就要把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作为农业的主攻方向。
要看到,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些年,农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当前面临的基本情况是,一方面农业资源比较紧缺,无论是耕地也好,水资源也好,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而另一方面,我们对有限资源的保护、防止环境破坏和污染等方面,又做得还不够。如果不立即行动起来,采取坚决的措施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发展就难以为继。
还要看到,农业绿色发展是生产、生活、生态协调融合的必然选择。产业要绿色,农村也要绿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农村要增绿。这个绿讲的就是农村、农业的生态环境问题。过去我们到村里去,特别是到搞养殖的村,有的把水污染了,空气也污染了,农民很有意见。实际上,中国的农耕文明是最讲究天人合一的,我们要挖掘这方面的宝贵经验。先从生产入手,通过绿色生产来创造绿色生活,保护好録色的生态,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 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农业的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鲜明标志。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这是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提出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遇的农业发展格局。
按照中央的要求,农业部2015年就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提出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一控”,是要控制农业用水的总量:“两减”,是把化肥、农药的施用总量减下来,按照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要实现零增长“三基本”,是针对畜禽污染处理问题、地膜回收问题、秸秆焚烧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也就是说通过资源化利用的办法从根本上解決好这个问题。今年农业部又进步聚焦重点和关键,启动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药使用量已经“零增长”。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农业就会从粗放的发展方式提升为绿色的发展方式。
第三, 要创建绿色产品品牌。
全球主要农业大国、农业强国几乎都是农业品牌大国、农业品牌强国。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农产品区域性、差异性特征明显,具备打造绿色优质农业品牌的天然优势。
这些年,各地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培育,加强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加大品牌营销推介,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三品一标”作为优质安全农产品的代表和公共品牌,社会认知度全面提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作为绿色优质农产品形象深得社会各界的推崇;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保护产地环境、传承农耕文化、彰显区位优势、营销特色产品的重要载体。绿色农产品品牌,关键在创建,要守住质量安全底线,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要把功夫下在推进标准化生产上,下在压实市场主体责任上,切实维护好品牌的公信力。
第四, 要保护绿色生态环境。
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一定意义上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农业农村发展必须守住生态环境的底线。
为保护农业绿色生态环境,我国建立了轮作休耕制度、退耕还林还草制度、渔业资源养护等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2015年开始实施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推进顺利,取得了实效:同时,实行的渔船“双控”制度、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以及伏季休渔三大制度,科学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为海洋生物资源休养生息创造了良好环境。绿色是农业底线,保护好农业生态资源环境,农业发展才有希望,才有前途。
第五, 要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最根本的在于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要建立政策的激励机制。为什么草原保护很有成效?关键就是建立起了政策的激励机制。对耕地的保护、对水的保护要靠人去做,要靠千家万户农民去做。对农民而言,激励的机制尤为重要。不久前,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这是今后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完善的方向和改革的重点。
要建立法律的约束机制。没有制度约束,保护生态环境就很难办成。对规模养殖场必须经过环评,解决好粪污处理问题才能允许开张,在南方水网地区尤其要严格起来。
要建立市场的选择机制。对按照绿色生产方式生产的产品一定要优质、优价。实际上现在绿色消费已经形成了,如果我们真要按照这个方式去生产,是有市场的。
要建立主体的带动机制。要搞绿色生产,靠留在家里种地的老人是费不起那个劲的。为什么施化肥?为什么烧秸秆?它就是方便。农村现在怕的就是用工,怕的就是繁琐,因为如果不挣钱,又耗费精力体力,当然不愿意。所以我们要研究农民的行为、农民的心理活动,这个事情才能解决好。怎么办,要靠新的经营主体带动。绿色发展应该先从园区、基地、新的经营主体入手,再由他们来带动千家万户。
要建立科技支撑体制。解决质量的问题、环境的问题,都要靠科技。对绿色生产应准确理解,原始的生产方式,靠野蛮生长不一定是好的,还得靠科技要在科技创新上想办法,绿色发展要从科技开始转变。
农业绿色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各位朋友,我们相信,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