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错位优势 培育特色产业
射洪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射洪深入贯彻落实省委“重点培育万亿级支柱产业,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坚持高点定位,突出延链发展,将锂电产业作为射洪“3+3+1”现代产业体系主力军和全省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亮点,聚焦优势,抢抓机遇,着力打造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的锂电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2018年,射洪锂电产业实现产值104亿元,占全省的25.6%,占全国的3.9%。今年6月,射洪建设“中国锂都”的典型做法得到了省委书记彭清华同志的重要批示。
一、高定位、细谋划,着力打造特色化园区
(一)园区定位高远,建设优势示范基地。射洪锂电产业起源于90年代初期,历经30多年的发展,积淀了厚实的专业发展基础。2013年,射洪规划建设了国内首个专业化的锂电产业园区,依托天齐锂业整合川、青、西及国外锂矿资源,面向锂电新能源、新材料需求腹地市场,全力将锂电产业园区建设成“支撑西部锂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极核、引领世界锂产业发展的创新示范高地”。
(二)产业布局完整,凸显集群集聚效应。射洪锂电产业以高端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为出发点,依托天齐锂业上游资源优势,重点布局基础锂材料、锂化合物、锂电池材料、锂电池组件、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项目,同时培育金属锂和锂电池回收处理再生企业,构建“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电池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上、中、下游及配套产业高度融合,彼此互补,射洪已成为西部地区锂电产业链最完善的集中区。
(三)链条关联紧密,提升产业带动能力。我县天齐锂业基础锂盐足不出县即可销售一空,朗晟科技的正极材料是孚能科技和比克电池的主要配套商,盛威致远的金属锂产品已被美国洛克伍德公司全部签约订购,新锂想的前驱体产品已与湖南杉杉达成销售协议,新锂想的正极材料除了供应绿鑫电源需要外,也与宁德时代达成了合作关系,弗罗蒂科技的负极材料与国轩高科和比亚迪签有战略合作协议。
二、聚合力、促合作,着力创新市场化招引
(一)探索政企合作办园。以绿然集团为投资运作主体,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模式,大力推进锂电园区建设,变“筑巢引凤”为“引凤筑巢”。绿然集团负责平台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培育和技术支撑;政府负责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服务保障。政企共同出资建立了2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推动锂电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高端人才引进等,双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园区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二)建立多元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民企办园机制优势,支持园区围绕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服务等方面不同需求量身订制,采取技术入股、股权入股、厂房租用等多种合作方式吸引入住。先后与绿鑫电源、新锂想、川荣科技等10余户入园企业签订参股入股投资协议,以不同比例的股权形式,解决企业融资和风险分担,实现合作双方利益捆绑、抱团发展。
三、夯基础、抢机遇,着力构建集群化产业
(一)扶持龙头,盘活亏损资产实现“由弱变强”。国有射洪县锂盐厂于1995年建成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市县财政维系运转补贴近亿元。2003年,射洪县着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将锂盐厂转让给具有资源渠道优势的成都天齐矿石贸易公司,借助民营资本盘活亏损国企。同时采取稳定职工队伍、支持拓展市场、强化基础管理等一系列举措,帮助天齐集团连续稳定生产、渡过转型难关。2007年锂盐厂股份制改造为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成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2018年天齐锂业被评为四川民营企业100强,电池级碳酸锂产能占据全国市场40%份额,实现“化蛹成蝶”的华丽蜕变。
(二)构筑载体,发展产业平台实现“脱虚向实”。射洪锂电产业园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4.14平方公里,取得了原省环境保护厅区域规划环评批复,拥有足够产业发展的环境容量和建设指标。园区已建成日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供水站、日处理能力4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220kV、110kV、35kV变电站共15座。截至目前,园区已引进四川能投、盛屯矿业等5家上市企业投资锂电产业,入驻项目40余个、投产25个。射洪锂电产业园被国内权威锂电行业咨询机构—高工产业研究院评为2017年最佳投资环境锂电产业集群、2018年优秀锂电池产业园区。预计到2025年,园区全面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
(三)量质并举,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上拓下延”。一是聚集上游资源优势。指导龙头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与阿坝州、甘孜州、青海省格尔木市建立锂资源战略性合作关系。采取引入外部财务投资者、引入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及过桥资金、目标公司股权质押等多种方式,助力天齐锂业斥资298亿元成功收购澳大利亚泰利森锂辉矿和智利SQM公司股权,实现四川金额最大跨境收购。盛屯集团与华友钴业和金川科技建有锂资源OEM合作关系,掌握了川内最多最具开采条件的锂辉矿场。未来3年,射洪每年将利用全球锂辉精矿粉超过100万吨,可持续掌控资源优势超过20年,射洪已成为矿产资源界的“无中生有”地。二是做强中游产业规模。聚焦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构成等中游产业,整合政府资源、企业资源、民间资源实施锂电企业和项目定向招商,瞄准高端型、前瞻性领先技术,对成熟的技术管理团队进行项目孵化招商。先后引进四川路桥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四川弗罗蒂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朗晟新能源年产5万吨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盛威致远科技年产1000吨金属锂材料等产业中游项目建设,目前已储备中游产业项目60余个,固定投资将达到500亿元以上。三是完善下游链条布局。整合县域现有绿能力合、悍林汽车、川中客车等资源,瞄准新能源汽车整车市场,引进云制造集团和洪芯微科技电控产业,加快发展客车、物流车、观光车等整车制造产业,同时发展以盛屯集团、威华股份为代表的金属锂和锂电池回收处理再生产业。目前,绿然集团已收购四川客车厂并与江苏天洋等3家整车制造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落地年产100亿瓦时电芯、年产5万台纯电动客车等主导项目,金圆环保股份20万吨固废回收、新锂想10万吨电池回收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四、抓保障、强支持,着力提供一体化服务
(一)搭建创新平台,技术驱动发展。引导校企“联姻”,建立“产、学、研、用、投”跨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与省有色冶金研究院合作成立“锂资源综合开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郑绵平院士工作站”、锂资源与锂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锂电基础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射洪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与九三学社共建创新合作基地,与哈佛大学等知名院校共建研发机构,引进两院院士、外籍专家、归国创业人才共计140余人。截至目前,我县锂电企业已拥有国家授权专利218项、发明专利82项,牵头起草和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30项,“硫酸锂溶液生产低镁电池级碳酸锂的方法”荣获国家专利金奖。
(二)完善要素保障,助力企业生产。一是强化金融支持,化解融资难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向锂电产业企业优先提供信贷支持,鼓励锂电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借助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金融手段实现多渠道融资;设立锂电产业发展基金、技改项目补贴基金,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给予奖励,用于支持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二是强化要素支持,解决成本高问题。对投资强度大、市场前景好的锂电项目,建立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机制,对宗地容积率超过1.3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优先为锂电企业申请“直购电”和绿色高载能电力扶持政策,支持园内企业“打捆”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最高可享受0.05元/千瓦时工业用电优惠政策,单位电价平均降低15%;支持企业天然气改“转供”为“直供”,享受天然气主产区“应供尽供”政策。三是强化人才支持,破解发展慢问题。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联合高等院校、研发合作基地、专业培训机构等共同实施人才定向委培和职工提升培训,重点引进和培育行业发展急需的研发型、管理型和复合型人才,有效破解企业发展中的技术落后和技术过时问题。对高层次人才给予资金补助,提供“遂州英才卡”综合服务,在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为其创造良好的居留、生活和工作环境。支持锂电优秀技能人才参加技能大赛,对获得“创新创业奖”的给予10万元奖励,获得“遂州技能大师”“遂州技术能手”分别给予3万元、1万元奖励。
(三)提升服务水平,营造最优环境。积极打造公共展示、公共交流、信息共享、金融支持、物流服务和创新服务等平台,为入驻锂电企业提供政务、法务、人才、研发、物流等全方位支持。一是成立锂产业发展促进局,“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二是开通锂电及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的立项审批“绿色通道”,限时回应企业诉求;三是精简项目审批程序,联合开展“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并联评价”,企业评估评审时限缩短50%以上;四是推行“企业秘书”工作机制,为入园企业提供手续办理、困难协调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