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园区“大跨越”“大发展”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政府
近年来,罗江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和五次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落实省委高质量发展各项要求,继续把园区作为罗江工业的“主战场”,以德阳金山军民融合产业园为载体,重点突出军民融合特色和优势,大力培育园区经济新的增长极,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支撑,以军民融合带动园区建设和工业产业“大跨越”“大发展”,为推动治蜀兴川宏伟事业再上新台阶做出罗江贡献。
一、园区基本情况
罗江于2008年灾后重建起步建设工业园区,2012年12月园区获批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7年7月园区所在地金山镇被成功申报全国唯一的军民融合特色小镇;2018年4月经德阳市政府同意,园区挂牌“德阳国家高新区北区”。罗江园区为“一区两园”格局,金山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新材料为主、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为辅的“一主两辅”产业;城南园区重点发展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产业,现正申报省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截至2019年6月,入园企业达270家,其中规上企业132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现有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15户,军民融合相关企业46户。
通过10余年发展,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发展势头良好。近三年,分别招引工业企业25个、43个、44个。今年1—6月新签约项目22个,协议引资8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6个,30亿元以上项目1个。储备项目67个。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
一是强力推进征地拆迁。2018年以来,全区启动征地拆迁17300亩,其中,金山板块产业新城、“一主两辅”工业用地8580亩;高教职教园区4100亩;城市棚户区320亩;德罗干道1300亩;其他重点项目区域3000亩。抢抓政策机遇,利用棚改有利时机,用足用活棚改资金,争取长城华西银行棚改资金、政府债券资金15亿元,保障拆迁工作平稳推进。二是推进产业新城建设。按照“四位一体”模式实施产业新城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冶交通已于6月3日中标,计划8月进场施工建设,投资10亿元打造金山湖及周边基础设施,将形成2平方公里新区。三是拓展产业片区基础设施。投入资金10.4亿元,正在实施的32个产业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包含修建道路15条,新改建污水处理厂2座、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等项目。
通过征地拆迁和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极大拓展了园区发展的物理空间,园区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今明两年,园区将能形成条件完善,具备承接项目能力土地11000亩,其中产业用地6000亩(电子信息产业园3000亩、新材料产业园1500亩、装备制造产业园1500亩),商住用地5000亩,能满足未来五年发展需要。伴随后期酒店、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相继落地,将逐步成为产业定位清晰、基础设施规范完善、产城融合的一流园区。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特区
一是优化园区产业布局。以创建国家高新区、全国有影响力的军民融合示范园区为目标,坚持高标准、高科技含量产业定位,严把项目入口关,对不符合产业布局投资项目坚决不予以引进,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近期已拒绝多家效益好但不符合产业布局的项目落地。对用地规模小于50亩的项目,不再单独供地,原则上均进入标准厂房。二是重点打造以玄武岩纤维为核心的全国专业化园区。把玄武岩纤维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关键支撑,致力于依托四川玻纤建设全国最大的玄武岩纤维生产基地、全国有影响的玄武岩后制品加工基地、全国最重要的军品非金属材料供应基地。三是做优营商环境。做实行政审批局经开区分局,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高审批效率,打造全省最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完善项目秘书工作机制,全程代办所有审批事项;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双轨运行”管理模式;整合工业经济相关部门到园区集中办公,节时提效,真正实现“园区事情园区办”。
四、加速创建德绵边界合作示范区
去年11月28日,德阳与绵阳签订了《德绵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共建区域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务实合作等6个方面25项合作内容。近两年,罗江党政代表团多次到绵阳高新区、安州区、游仙区对接规划管理、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工作,达成了系列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