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园区
中共邻水县委 邻水县人民政府
邻水地处川东门户,属重庆1小时经济圈,是长江黄金水道与西部内陆腹地双向对外开放经济新走廊重要节点。近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按照省委“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以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园区为目标,以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园区为抓手,以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全力推动邻水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邻水经开区位于县城南郊,规划面积2818公顷,于2006年启动建设,建成面积419.5公顷,入驻企业10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7户,2018年实现产值208.3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73.6%,是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支撑。被列为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500亿培育园区,被重庆市政府和广安市政府共同授予“渝广共建机电产业园”,是“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汽车(摩托车)产品出口基地”“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川省知名品牌创建试点园区”“四川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一、实施“规划引领”工程,定位转型发展
突出规划的先导作用,不断完善园区规划体系,以规划引领园区功能拓展、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多规合一”要求,融合城市空间、土地利用、低碳生态等规划,完成了《邻水经开区总规》和《邻水经开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修编。按照产城一体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园区生产生活性功能,新建日处理1万吨污水处理厂1座、专业性职业技校2所、综合性医院1个等配套设施,生产服务型企业15户,实现了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根据市场变化和重庆工业动向,适时调整产业发展规划,找准定位,对标省委“5+1”产业体系、市委“341”产业体系,构建了以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为主攻方向,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配式建筑为产业集群,以数字经济为新业态的“231”产业体系,完成了《邻水经开区产业规划》编制,确立了产业发展目标,力争到2022年,园区经济总量实现500亿元。
二、实施“产业集聚”工程,拉动转型发展
按照“231”产业定位,实施产业集群化战略,壮大骨干企业,做强优势产业,推动主导产业“关联、成链、聚集、集约、合作”发展。2018年,园区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配式建筑三大集群实现产值166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80%。实现了由“一黑一白”(煤炭、水泥)两大传统资源型产业向机电制造产业转型,再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迈进的三阶段两次转型升级。围绕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壮大圣锦高科、天坤模具、赛特制冷、裕罗电器等企业,形成了汽车内外饰件、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及车用电子系统完整产业链,打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两个产业集群,园区现有汽车总成及零部件企业68户,为长安、力帆、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吉利沃尔沃等企业定点配套的一级供应商23户,摩托车总装企业3户,推动制造产业实现了由零件向部件的转变,由部件向成套设备的转变,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围绕先进材料依托汉驭钢构新型建材园,重点发展预制混凝土(PC)结构、ALC板材、竹木纤维墙板等产品,形成原材料生产到施工建设完整产业链,打造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集群。
三、实施“招商生命”工程,促进转型发展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转型发展的生命线,聚焦 “231”工业产业体系,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准度。始终把重庆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区域,定期举办渝邻经贸合作恳谈会、“渝邻合作桥”对接会和“百名企业家进邻水”等活动,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建立与重庆相关部门、园区长效对接机制,确保对渝招商取得实效。园区70%的企业来自重庆,80%的产品为重庆配套。深化粤港澳、成都等重点区域,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组团式招商、以商招商、活动招商等招商模式,引进一批产业引领型、配套补链型、科技创新型、税收贡献型的大项目、好项目。2018年,引进汉驭新型建材产业园等项目15个,协议资金50亿元。鼓励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园区现有外贸出口企业17户,产品出口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柬埔寨等30余个国家,嘉逸股份柬埔寨工厂于2017年7月建成投产,是柬埔寨国宾护卫、国王军队专用摩托车生产基地。
四、实施“创新提质”工程,助推转型发展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产学研合作”思路,主动聘请中科院、清华大学机械学院、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重庆大学、重庆经信委等院所和单位专家教授担任工业发展首席顾问,引导13户企业成功与同济大学、北大资源整合中心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圣锦风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并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微车风冷系统占国内市场75%;天坤模具的热成型模具制造技术领先国内水平;盛弘机械的高端数控精密机床占据国内前三名。园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实验室1个,省级技术中心5个,省级科技孵化器1个,市级技术中心15个,院士工作站1个,专利1459项,其中发明专利89项。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6亿元,占园区企业总产值75%。
五、实施“环境头号”工程,保障转型发展
全面对接企业发展需求,在行政审批、营商政策、投融资等方面积极创造良好的“软环境”,让企业安心发展。全面落实与“放管服”相结合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经开区成立了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政务服务局,实行“一站式”服务,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园”。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严格落实省委20条措施、市委18条、县委22条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制定出台创新驱动发展决定、园区提档升级意见、工业经济稳增长“二十条”、促进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十条措施”等文件,量身定做、分层分类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特色优势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分险基金,扶持企业做大做强。2018年发放奖补资金2100万元。
近年来,邻水经开区在转型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内先进园区相比,无论从规模体量,还是标准层次,我们还有一定差距。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中高端项目不多;企业规模效应不突出,龙头带动性企业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支撑作用乏力等问题仍然突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强有力推进园区转型发展,努力把经开区打造成“主导产业鲜明、基础支撑有力、科技创新活跃、服务水平高效”的产业集聚区和全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县,推动邻水由“工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