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工会先锋
从无到有,闯出转型发展新路

时间: 2019-07-1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从无到有,闯出转型发展新路

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


      宜宾市翠屏区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和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是宜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白酒之都”“一曼故里”的美誉。曾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工业百强区、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全省工业强县示范县、全省电商十强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翠屏区是宜宾主城区,连续十年入围全省“十强县”,综合实力一直稳居川南经济区各县(市、区)首位,但产业结构不优、五粮液“一酒独大”的特征明显。面对资源、环境、市场倒逼的巨大压力,翠屏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过度依赖传统产业的粗放、单一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支撑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充分认识到发展不足是翠屏最突出的问题,如经济总量仅为县级昆山市的六分之一;切身体会到“抱着一瓶酒过日子”绝非长久之计,“两条腿”走路才能行稳致远,“慢改变会死、不改变等死”的危机感、紧迫感十分迫切。如何根治发展之痛?宜宾市委提出“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他们北上京津冀、东进江浙沪、南下桂广深,直面差距、提升境界、放大格局,广泛凝聚破除盆地意识、破除路径依赖、破除转型犹豫的共识,牢固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坚持“无中生有”发展新兴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36平方公里四川长江工业园区,整合50亿元资金,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园区转型,义无反顾投入到新兴产业发展中,加快引进培育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以及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竹产业“3+2”新兴产业,泽晟科技、华伟泰、中科钢研、万华板业等一批智能终端和新材料企业落户投产。经过两年多发展,新兴产业对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39.3%,短短两年时间,形成了新兴产业从无到有、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县域产业园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抢抓机遇、转型破局,打造县域产业园区转型新引擎

      翠屏区地处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川滇黔渝区域的战略要地,扼四川出海南通道要冲,居于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叠合部,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体系配套完善,是长江六大重要枢纽港之一和全国50个铁路枢纽之一,“4高7普”铁路干线网、12条高速公路骨架网在此交汇,是四川出川的“南大门”。翠屏区立足良好的区位优势,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断健全招商机制,工业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处与区投资促进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成立工作专班,强化“精准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充分利用深圳市手机报大数据、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等平台,积极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等重大活动,聚焦龙头企业、跨区域并购企业、金融机构和产业基地运营商四类主体,从平台对接、品牌开发、项目建设、金融合作、会务论坛等五个层面深化合作。围绕宜宾市委“8+2+5”产业发展指南,依托四川临港经开区、四川长江工业园区两个平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新材料等高端成长型产业,累计已落户智能终端企业134家、其中行业前30强8家,达产产值1000亿元以上。

二、聚焦主业、创新思路,摸索新兴产业发展路径

      引入“工业地产”理念,做好新兴产业发展载体。推行借资代建园区、借力代造厂房、借企代孕产业和企业自建厂房并招引配套企业相结合的工业地产模式,破解财政资金短缺、企业招引落地难等问题,现已建成标准化厂房467万平方米,其中自建336万平方米。推进“产研耦合”模式,厚植新兴产业发展基因。加快建设占地36平方公里的大学城、科创城,新建成西华大学宜宾校区等3所高校、同济大学汽车研究院等6所产研院,入住师生2.5万人。与引进院校在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专利取得、企业孵化等方面订立“对赌”协议,实现双城建设与新兴产业发展高度耦合。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做大做优新兴产业集群。积极破解新兴产业企业引进难、本地化更难的难题,出资控股凯翼汽车、实现全省首个整车企业迁址,预计到2021年年产汽车20万辆、产值300亿元;先期出资2亿元入股支持园区标杆性企业。与株洲中车、四川交职院等6方合资共建宜宾轨道交通产业园,预计到2021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区委还坚持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一起做,采取全产业链引进和专业化配套方式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加速推进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等配套园区建设。积极引导五粮液、天原等传统产业企业为新兴产业做配套,天原集团由单纯做化工走上为智能终端企业做电池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实现“新产业带着老产业转、老产业跟着新产业走”的“双轮协作”乘数效应。

三、聚合要素、做强保障,厚植园区产业发展沃土

      建立国际化、便利化、法制化、人性化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深化“终身保姆、贴身管家”的“妈妈式”服务,为签约入驻企业建立企业订单领导责任制,由区领导牵头负责沟通协调、搭桥牵线,帮企业跑订单、拓业务,做到“请进门、扶上马、送一程”。充分用好省级下放22项审批权限,打造审批绿色通道,投资40亿元的轨道交通产业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仅15天,项目建成投产后远期产值将达到300亿元。设立出口退税周转资金,先期注入资金2000万元,企业拿到出口退税由最短2月缩短到3天;实现电价最低0.39元/度、天然气最低2.19元/m³,用工成本比东部沿海每人每月降低500元以上,切实变单个要素保障为综合要素吸引。创新园区投融资模式。成立区国资平台公司专注四川长江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划拨注入平台公司标准厂房等优质资产20亿元,发挥公司投融资服务和公共服务的支撑作用。推进平台公司发行项目收益债14亿元,主导或参与园区供水厂、污水处理厂、物业管理等现金流收益性项目,搭建入园企业平台公司、产业基金、银行三大融资平台,专项支持企业上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全面落实充分用好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员工招聘培训支持政策,从招工补贴、培训补贴、企业减负、员工增收等四个方面给予支持,按不高于企业承担社保60%的标准给予稳岗奖励,仅为企业减负稳岗奖励一项,一个月就能为26家智能终端减免近80万元的社保费用,一年将减少960多万元的人力成本。

翠屏区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是勇于转型,精准定位。翠屏区在发展中勇于走出传统产业的光环,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认真细致的调研,精准选定产业转型方向,集全区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投入,实现“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壮大”两手抓、两手硬。

      二是创新模式,破除瓶颈。通过勇于探索,翠屏区引入“工业地产”理念,成功破解财政资金短缺、企业招引落地难等问题;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破解招引企业本地化的难题;采取全产业链引进和专业化配套方式,助推传统产业走上多元化发展道路。

      三是优化服务,提升品牌。深化“终身保姆、贴身管家”的“妈妈式”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投融资模式,尽最大力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融资成本,是翠屏区能吸引新兴产业企业入驻的“法宝”,也是需要继续优化和打造的翠屏品牌。

县域金融更多>>
交行四川省分行15亿元光伏贷助力理塘绿色振兴[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四川省总工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