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工会先锋
突出优势,加快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19-07-1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突出优势,加快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合江县人民政府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就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合江园区基本情况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创建于2007年,处于长江、赤水河交汇处,东北与重庆接壤,西南与贵州赤水、习水毗邻,园区内设有宜泸渝高速雨台互通,距贵州赤水50公里,距重庆外环高速26公里,融入重庆“半小时经济圈”,区位独特、水路交通便捷,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四川省首批“1525”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2018年成功申报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8平方公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新材料和化工、临港轻工、临港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川天华、中蓝国塑新材料、金田纸业、华艺陶瓷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集聚发展。截至2018年底,园区入驻企业达171家,规上工业企业72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45亿元,入库税收突破2亿元。

二、园区转型发展的探索

      (一)以转型升级为重点,突出抓好新材料化工壮大发展。

以提质增效为中心,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化工绿色化、链条化、集聚化发展,促进传统化工转型升级。一是发展聚碳酸酯产业。以聚碳酸酯项目为核心,开发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和高端化学品及下游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扩宽新材料产业链。二是承接泸天化“退城入园”系列项目,加快推进搬迁至县内的油脂、危废等项目,延伸开发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高级染整助剂、高端季胺盐化学品、特种纤维材料等精细化工产品。三是依托本地产业基础,引进国内外优势品牌,着力于高抗污、高反射节能、耐超低温、耐高温、防辐射、防水、钢结构重防腐等功能,转型发展节能、环保、安全型的绿色建筑涂料,大力发展汽车涂料尤其是乘用车涂料。

      (二)以现有资源为基础,突出抓好临港轻工加快发展。

合江县以楠竹、绵竹、合江方竹、慈竹、硬头黄、西凤竹为主,共有竹类30余种。截止2018年,竹林种植面积达到102万亩,位居全省第二。依托竹资源异禀优势,合江做“竹”文章,下“竹”功夫,充分发挥园区现有竹类生产企业华盛竹业、锦兰科技的带动作用,将威腾、科迪尔为龙头企业的18家木门生产企业引向“以竹代木”的发展轨道,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打造以竹材及林下产品精深加工、竹研发、竹博览、竹培训、竹文化展示为特色的竹产业综合产业园。目前初步形成以全套竹沙发、全套竹门、竹屏风、竹芯门为主的竹木加工产业,其中:华盛竹业成功生产出重竹板材,成为西南地区建成的首家“不去青不去黄热压竹集成材”企业;宣林木业到成都参加“第二十届成都国际家居工业展览会”,其竹门和竹屏风获得广大经销商的青睐。

      (三)以开拓思路为重点,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持续繁荣。

一是实行精准产业链招商。明确园区主导产业招商引资方向,坚持内生动力和外来助力“双轮驱动”。按照产业规划定位招商,遵循“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龙头项目辐射带动作用,找准上下游产业链,向产业集群化招商。二是大力推进活动招商。通过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中国国际酒博会”“中国西南商品博览会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投资推介会”等各大经贸展会活动,推介投资环境,拓展客商资源,洽谈对接项目。三是强化以商招商模式。出台以商招商相关奖励政策,支持园区企业招引上下游企业、拓展园区主营业务市场,对于招引成功落地的,按照投资规模给与相应奖励。

三、园区转型发展的困境

      (一)产业转型需求与要素投入不对称。

临港工业园区目前化工产业仍然占据主要部分,受经济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同质化竞争等因素影响,企业转型升级意愿强烈,但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极大制约了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二)环保要求与园区发展不平衡。

随着生态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临港工业园区位于长江沿岸,受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总体要求和地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因素的影响,可利用国土空间被严重挤占,园区产业发展范围受到严重限制。另外,“三线一单”政策目前暂未出台,园区规划环评修编暂未得到批复,导致泸天化退城入园、天华公司系列项目无法落地。

      (三)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不适应。

企业自身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创新力量薄弱,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不够密切,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的平台建设滞后,园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普遍偏低。

四、园区转型发展的建议

      (一)建议省级层面加强对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对现有生产企业以科技成果转化、节能减排和提升环保安全为重点的技术改造给予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

      (二)建议省级层面加强对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推进大学院校、科研院所、工程设计单位对产业园区的联系指导和交流合作,支持园区建设教育科技研发创新平台等,实现园区产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创新。

      (三)建议省上加快出台“三线一单”政策,便于园区开展规划环评修编,以便园区发展适应新的环保要求。


县域金融更多>>
交行四川省分行15亿元光伏贷助力理塘绿色振兴[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四川省总工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