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农业现代产业园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全国人大农委副主任、国际合作社联盟副主席、亚太地区主席 李春生
一、创建农业现代产业园区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农业总体已经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质量兴农、绿色发展,一项主要任务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重要举措是创建农业现代产业园。
首先,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对于转变现阶段农业粗放、低质、低效意义重大;其次,创建农业现代产业园对于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产业链、打造全产业链条、复合型产业意义重大;第三,创建农业现代产业园对于推进了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开展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已经批准创建了4批,共107家国家级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认定了20家,创建了148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区,153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各地先后创建了1000多家省级产业园区和一大批县级产业园。
二、农业产业园发展需要认真面对解决的问题
1.区域之间园区发展不平衡。从目前107家国家级农业现代产业园分布来看,东部地区40家占38.5%,中部地区36家,占33.6%,西部地区31家,占28.8%,区域间分布差距不大,但园区建设内涵差距比较大。
2.高层次研发、技术人才缺乏,高新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
3.龙头企业集聚不够,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4.园区基础设施不足,路网、水利排灌、科技、机械设施等建设滞后,园区功能不完备。
5.园区融资难,缺少资金。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回报慢,多数园区经营存在资金短缺。
6.园区政策和机制不健全。
三、推进农业现代产业园提级增效的几点建议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就下步农业现代农业园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园区建设:产业特色要鲜明,要素要高度集中,设施装备要先进,生产方式要绿色,经济效益要显著,示范带动要有力。
第一,应进一步强化人才、技术的支撑。园区建设好,很重要是将现代农业技术引进来,形成新型农业技术、先进科研成果的集成,注重实行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的人才与科研成果。
第二,应进一步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和带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增加产品的研发投入,向产业链条中、高端延伸。
第三,应进一步组织好农民,健全组织运营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是有效的产业园区建设组织经营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建立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保障园区运转协调、高效。
第四,应进一步促进相关产业集聚,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突出主导产业,促进、引导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努力形成全产业链条、复合型的产业,不断提升园区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第五,应注重培育创建产品品牌,以品牌战略引领园区建设和产业的发展。
第六,应进一步完善健全运行机制,形成正确导向。从产业园区发展的目标,保障措施的要求等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其中包括:鼓励各经营主体和产、学、研机构参与园区建设的激励机制;产业研发,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机制;产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连接机制;产业发展有关部门、相关方面的协调推进机制等,从而使产业园真正建设起来、真正实现高质量、有实效、可持续。
第七,应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支持政策。健全完善支持政策,促进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向园区倾斜,为园区建设稳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