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要打造“世界钒钛之都”
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府参事 唐利民
人们所谓的“世界之都”是什么?“世界之都”是在某一个范围内、领域内有顶尖成绩的城市。比如音乐之都是维也纳,电影之都是洛杉矶好莱坞,高科技之都是旧金山硅谷,时尚之都是米兰、巴黎。攀枝花要打造国际钒钛之都,我的看法是三个字——产、城、人。
攀枝花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走到今天,一带一路再添新机遇。跟进时代步伐,如何把钒钛产业做强做大?我们需要回顾历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760-1840年,英国出现了蒸汽机和纺织机,标志着人类从手工走向了工业文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40-1950年,德国和美国出现了电气化,让黑夜变成了白昼。第三次工业革命是1950年到21世纪初,原子能和计算机技术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和精准性;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发生在当下。
我们要跟进这个时代,更要追求领跑。第四次工业革命通过互联网渗透各个领域,尤其是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5G通信,这些都将颠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产业兴则城市兴,城市兴则经济强。就资源而言,攀枝花不是遭遇枯竭,相反,攀枝花的资源远没有发挥其作用,潜力仍然巨大,尤其钒钛资源,只能说刚结束沉睡。比如,美国国防方面的钒钛运用达到了50%,钒钛进入其他领域的占比达到45%。就中国而言,无论国防还是其他领域,钒钛的运用只有10%,钒多数出口给发达国家。所以,攀枝花定位精准,打造国际钒钛之都,口要必须响亮地提出来。
具体做法:
1.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世界顶级钒钛产业握手。抓住生产者,抓住用户,通过会议、展览、参观,让世界目光聚焦攀枝花。
2. 加大产学研用,加强成果的转换。比如攀钢,钒钛相关研发费用一定要到5%以上。
3. 要研究钒钛产品的替代。从钒钛的特性出发,在军用、民用领域寻找机会。而如何把钒钛产品和深加工送进各个领域,和当前的能源替代是一个道理。
城市是托起人们生活工作的载体。攀枝花要建成“居者自豪、离者失业”的城市,也需要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综合开发,注重宣传,和世界对话。
要改善交通,尤其加大通用机场的建设。美国的通用机场数量是中国的100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经济质量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人都可以坐飞机,机场需求量很大。这样以来,大量的年轻人才来到攀枝花,攀枝花的气候、生态、水果的将发挥其吸引力。
在聚集人气上,攀枝花的康养产业做得很好,同时也要下功夫吸引年轻人,让他们为攀枝花打造世界钒钛之都做贡献。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四条建议:
1. 透过时代潮流持续开发,聚焦人才、项目、产品、新的工艺。
2. 加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尤其是航空。
3. 打造国际钒钛论坛,吸引科研、生产力量。
4. 保证旅游和农业产业的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