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的致辞
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 包建华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及全省乡村振兴大会部署,我们联合省县域经济学会举办这次座谈会,旨在借智借力探索新时代林业助推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举措。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资源丰富,是全国森林资源大省、生态建设大省、物种保护大省和林业经济大省。林地面积3.6亿亩,森林蓄积18.6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3位。森林覆盖率38%,高出全国平均16个百分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发源四川,生态工程资金占中央总投入10%。高等植物种类居全国第2位,脊椎动物种类占全国45%以上,林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324个。大熊猫数量占全球80%,大熊猫国家公园占地2万平方公里。竹子、花椒均居全国第1位,核桃居全国第2位。竹浆造纸、板式家具高居全国第1位。林业年总产值超过3300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建设,全省林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发展并重,大力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实施营造林500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8个百分点。建成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16个、全国及省级绿化模范县区76个,授予省级森林小镇67个。推进建设40个现代林业重点县,启动建设首批25个木本油料重点县和30个重点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园区,涌现出了青神竹编、汉源花椒、朝天核桃等一大批典型代表。
党的十九大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着眼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全面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刚刚召开不久的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强调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加快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这为加快发展林业,壮大县域特色经济,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高质量建设林业经济强省”两大目标,突出发挥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着力构建“生态安全、自然保护、绿色产业、支撑保障”四大体系,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作出积极贡献。
第一,高质量实施绿化全川行动,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构建稳固的生态安全体系。实施绿化全川三年行动计划,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规模,开展长江廊道造林,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推进沙化、石漠化、干旱河谷等脆弱地区生态治理,加快改善县域生态环境。推进市、县两级创建森林城市,加快建设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开展村庄绿化行动,推进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四旁”绿化。加强天然林资源和乡村古树名木保护,推进乡村小微湿地保护和恢复。实施家园变花园行动,积极发展庭院林木经济,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保护地“厕所革命”,高质量打造一批森林小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
第二,高水平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构建完备的自然保护体系。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弘扬大熊猫文化,支持按照区内游、区外住模式,开展科普游憩、入口社区和特色小镇建设。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加强生态旅游示范市、县建设,做强大熊猫、森林、湿地和乡村四大生态旅游品牌。创建一批森林康养示范市县,推进建设大峨眉、大贡嘎、大秦巴、大乌蒙、大龙门、大华蓥和攀西阳光等森林康养示范区。鼓励开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等立体经营,打造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县。推进野生动植物人工繁育利用,积极发展观赏、药用的野生植物标准化、规模化人工培育园区和基地,支持建设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驯养观赏园以药用动物人工繁育基地。
第三,高标准打造现代林业园区,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构建发达的绿色产业体系。出台现代林业园区建设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完善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协调机制,统筹解决人才、土地、资金、财税、业态等瓶颈,分区域建设高标准林业科技园、生态经济园、特色产业园。推进竹子、花椒、核桃、木材等特色优势林产业重点突破,加强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培育,注重全产业链发展。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支持企业、专合社、业主大户建设木竹、特色经济林果、木本药材和森林蔬菜等大宗林产品原产地初加工设施。整合区域和企业品牌,培育壮大“四川竹浆纸”“四川花椒”“四川核桃”“四川竹笋”等“川字号”林产品牌,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企业品牌。
第四,高效率推进数字林业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构建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县域和乡村造林绿化、生态治理、物种保护、资源管理、产业发展等数字化进程。实施“互联网+”林业产品行动,建立特色林产品营销网络和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大核桃、花椒、油橄榄、竹林等标准化栽培、精深加工、功能产品开发。加强新品种选育、审(认)定和繁育,支持经营主体建设种子园、采穗圃、良种繁育基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林业“三权分置”,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
第五,聚力聚焦彝区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大力推进林业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推进生态建设扶贫,将造林绿化任务优先安排到贫困县,新的生态工程优先布局到贫困县。支持脱贫攻坚造林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造林绿化。推进生态保护扶贫,争取国家增加生态护林员指标,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贫困群众管护国有林。推进生态产业扶贫,在凉山州深度贫困县中选点建设国家级水平的现代林业示范园区。支持贫困县实施核桃、花椒、油橄榄、木竹原料林等低产林改造,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建立绿色发展试验区、生态经济示范区。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更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融合体。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是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领域的权威,学识渊博,见解深刻,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为加快林业高质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希望你们在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帮助我们呼吁,积极争取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现代林业园区、发展特色优势林业产业等相关政策,共同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我们将认真梳理各位领导、专家和学者的金玉良言,积极吸纳转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