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乡村振兴之郫都实践

时间: 2018-05-1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郫都,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位居成都市上风上水。郫都人民,世世代代聪慧勤劳;郫都热土,平坦肥沃,得成都大都市辐射之便,享都江堰水利工程之惠,受官方民间抬爱之恩,造就了水旱从人,时无饥馑的历史运脉。

20182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郫都区战旗村视察,就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为郫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动力、坚定了信心。

一、乡村事业欣欣向荣,先行先试效用凸显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上,郫都坚持先行先试,已取得佳绩。

(一)乡村产业逐步强大。按照接二连三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实施农业+”行动,发展农业+文创、康养、旅游、互联网等新产业,实现高端种植业产值100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500亿元、乡村旅游业收入22.8亿元,乡村振兴示范区核心区战旗村及周边区域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实施品牌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天府水源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农产品精深加工三大品牌,郫都灌区轮作系统与川西林盘景观成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235个,绿色有机农业覆盖面达60%。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17 项国家省市试点改革取得成效,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展开,在各村(涉农社区)设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完成16个村(涉农社区)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87家,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种方式抱团发展,盘活农村承包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等土地资源,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二)城乡环境生态宜居。实施绿色发展二十条,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43.8%以上。深化河长制,强化了锦江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合作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全面消除区内黑臭水体,完成磨底河、桤木河等宜居水岸建设。实施增花添彩、亮水治水、拆墙透绿三大行动,推动稻鱼共生、有机蔬菜等大地景观再造,建成500公里绿道、10个生态湿地、39个小游园、微绿地,促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三)乡风文明喜获涵养。在四川率先研究制定新乡贤标准,培养新乡贤人才;持续开展十大明星示范村创建,积极推动三美四好示范村建设,市级、省级四好村建成率分别达40%16%以上,市级、区级三美示范村建成率分别达25%65%以上,各级文明村镇建成率达到60%以上。截至2017年,已建成市级三美示范村21个,创建区级文明镇1个、区级文明村5个。

(四)社会治理有效推进。全面实施五大行动,构建完善的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拓展社区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专业社工服务、志愿服务功能,大力推广政务微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等服务平台,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

(五)农民生活富裕幸福。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0058 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015 元,增长8.5%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郫都区已完成33399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获得成交价款2.53亿元,相关农民集体及个人共获得了1.7亿元的土地收入,其中约1.36亿元用于集体经济的积累和发展,约3400万元用于农民股东的现金分配。

二、全面整合发展资源,铸就强大发展动力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考量资源整合,是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郫都党委政府对此认识明确。多年来,郫都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表现形态的内在属性、主体功能、内外关系等方面把握资源的本质和功能。从战略层面寻求现实资源与潜在资源、核心资源与边缘性资源、实体性资源与虚体性资源的有机整合,着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了一条系统性的资源整合路径。

(一)继承性整合。郫都学习和应用已有的优秀成果,做到了对既往资源的及时性消化吸收、发掘性转化利用,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壮大。秉持了古蜀文明的开放合作、善治良治、创新创业、官民良性互动的文化基因,开拓了三类齐头并进的资源整合模式:

一是政府主导的资源整合发展模式。政府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制定合理化的资源利用政策,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创造科学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政策环境的方式,调动各类主体建设乡村的积极性。

二是政府和社会协同跟进的资源整合模式。政府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环境打造和服务保障上,鼓励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着力培育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体,为乡村群众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形成社会主导型的资源整合发展模式。让具备条件、懂得乡村发展规律,且有助于农村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的机构如农业科技推广、乡村教育培训和农村互助合作等组织机构在乡村振兴的资源整合中,发挥主导作用。

郫都通过继承性的农村资源整合,努力发展自己的后续资源,对政府和其他主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导与从属地位的掌控,都契合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

(二)选择性整合。这是以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整合方式,郫都在这种整合上的思路是坚持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的原则,以此凸显了自己比较优势。一是淘汰落后资源。2017年以来,郫都区着力于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采用市场化手段调整区域内的种植结构,有序退出辖区内的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种植,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构建了每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收入的生产体系。

二是挖掘合规的新兴资源。西控是挑战,更是郫都区创造独特竞争力的重大机遇。郫都区落实成都市委西控战略部署,按照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大力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提升绿色发展能级,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的任务要求,坚定不移地落实西控战略,积极推进水源涵养生态保护、都市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奋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都市新区。

三是做大做强特色资源。从区域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郫都区正经历从农村变城市、郊区变市区、代管变直管的历史性跨越,面临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产业体系正从传统产业主导向新兴产业引领转型。现已引进陌上花开等农业产业化项目76个、总投资457亿元。中国数码港、成都影视硅谷等1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三)外延性整合。郫都在该类资源的整合上坚持发挥了自身核心资源的纽带作用。首先,着重横向联合中扩大资源。按照借智借力、创新发展的思路,郫都区深化与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西南交大等高校院所合作,以重点、难点项目委托研究方式,实现乡村振兴理论与实务上的攻坚克难。如郫都区邀请四川省农林科学院、四川省社科院等机构共同就水源保护地范围内水稻种植的适宜性进行论证,其论证结果为当地水源保护区的水稻种植农户带来了额外的补贴收入。

其次,着重引入本土的合作开发。2018年,袁隆平成都试验田将搬迁至新址——郫都区德源街道。新的成都分中心启用后,将围绕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两个梦想以及建立一个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的心愿而展开,计划35年建成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种业硅谷的落成将为郫都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成都分中心将12年的科研沉淀,用最新的科研技术为郫都区8万亩粮食种植区域提供技术顾问,支撑郫都区生态农业结构调整,助力郫都区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

最后,着重返乡创业的合作开发。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返乡创业迎来高峰,逆城镇化成为一种必然现象。而返乡创业的地区都要有足够的吸引点。比如在产业方面,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区位上,靠近大城市或地处边境。郫都区以生态产业、电子产业为本底,具有临近成都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成功吸引了大批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创业,在吸引人才的同时,还吸引了资金、技术的回流

(四)攀升型整合。郫都抓住时代潮流的发展方向,对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前瞻性好、发展性强、附加值高的资源高度重视。

一是重视发挥政治资源优势。19583月,毛泽东主席曾赴郫县合兴乡红光高级农业合作社视察。时隔一甲子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已撤县建区的郫都区视察,提出了乡村振兴要走在前列、起好示范作用的嘱托。郫都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聚焦聚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全面固化、转化和深化总书记在战旗村留下的足迹和讲话精神,将其转化为郫都区的发展资源,转化为政策优势、项目优势、影响优势。

二是重视发挥政策资源优势。郫都区依托其良好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础,国家已确定的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有4项,分别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土地二级市场试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通过顶层设计与地方试验的结合,郫都区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的改革经验,并形成了强大的政策资源优势。

三是重视发挥影响力资源优势。战旗村,这个有着鲜明改革基因的村庄,因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等方面的一系列探索,成为郫都区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中不断勇于下深水和蹚新路的一个生动缩影。

不仅仅是战旗村。农科村、青杠树村、指路村……一大批明星村”“改革村,在郫都区不断涌现。五年内,郫都区力争将农村区域打造形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功能区、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农业文化遗产核心区四大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在成都市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是重视整合各层次人力资源。为精准服务乡村传统工艺振兴,充分发挥郫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郫都区紧密结合安靖蜀绣、唐昌布鞋、古城三编等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弘扬,加快制定支持传统工艺技能培训政策,打造一批理念先进、技术精湛的乡村工匠,切实壮大以乡村传统工艺为核心的乡村特色产业。同时,建立了重点产业人才信息发布机制,将围绕郫都区乡村振兴的全方位科技人才需求作为重要发布内容,进一步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出台政策,加快引导优秀人才服务基层一线,通过发放岗位补贴、支持职称申报等方式,鼓励城区学校、医院和农业领域人才向镇、村流动,实现城乡人才均衡发展。

三、准确把握战略要领,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一)振兴目标辨识精准,战略任务布置到位。精准辨识产业兴旺目标。在乡村振兴任务的总要求中,产业兴旺位列第一。郫都按照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推动农村产业从平面扩张向立体拓展发展。用现代物资设备武装农村产业,用现代科技服务农村产业,用现代生产方式组织农村产业。农村物联网、大数据、电商发展迅猛,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逐步成为过去,家家种地,户户养猪的传统生产方式成为历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

精准辨识生态宜居目标。全面提升农村环境、产业文化和服务水平,实现向净化、美化、绿化、亮化、文化的方向迈进。将农村打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的宜居地。

精准辨识乡风文明目标。通过建设各具特色的民居村落、组织充满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挖掘具有区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开展家规家训传承活动、开展诚信守礼树新风活动等提升郫都农耕文明,走特色文化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精准辨识治理有效目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领头羊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龙头抓手,形成共治共享格局,健全全覆盖的法律服务网络。

精准辨识生活富裕目标。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拓宽居民财富增长路径。通过提升农业品质,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精品农业等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收益,推进农民共同富裕。

(二)振兴主体辨识精准,振兴力量组织到位。乡村振兴主体在民,把中央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精神变成农村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调动农民建设美好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是郫都在乡村振兴中进行顶层设计的重要战略考量。郫都乡村政策调整的根本方向是高效地组织农民,切实地帮助农民。为全面贯彻这一理念,郫都区通过科学设计、优化组织构架,按照功能区+管委会+平台公司的方式设置组织构架,形成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筹)+功能区管委会+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管理运营模式。

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局,议决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已建立的大地景观规划设计与管理专委会、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专委会、乡村旅游规划管理及历史文化保护专委会等9个乡村振兴专委会根据职能分工,按照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思路进行运作,其职责是吸纳各界智慧和力量,按高水准要求进行专业化的谋篇布局、高水准的建设运营、高水准的管理服务;按照不增加领导职数、不增加编制的原则,以区统筹局为基础,重组新建的区委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专职负责全区乡村振兴各项日常工作,督查目标任务,履行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为贯彻功能区发展理念,打破街道、村行政空间界限,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将全区农村区域划分为农业文化遗产示范功能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功能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功能区、文化创意功能区五大功能区,并设置相应功能区管委会,负责功能区乡村振兴工作。

为聚焦乡村振兴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风貌环境打造、川西林盘打造、产业化项目包装经营等领域,郫都区将蜀都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从川菜公司剥离,成为具备独立法人、独立市场主体、独立运营的国有公司,重点以市场化运营主体的身份,开展实体化运营,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快速有效推进。

(三)创新突破口选择精准,内耗减持到位。坚持把乡村振兴看作是全新战略理念下的创新型发展,而不是三农工作的简单加强版,所以不能用老手段对付新挑战,不能新瓶装旧酒。立足郫都实际,从多规合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四方面寻求创新突破。

一是形成多规合一的规划管理机制。按照统筹协调、长远长效、刚柔并举的原则,实施全域乡村规划。将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等融合到一个规划上,实现多规合一,保持规划和建设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保障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建设用地二级市场试点等国家级试点。集成运用改革试点与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土地政策,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科学配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做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涉及的宅基地和农房补偿安置,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居住权和财产权。稳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广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巩固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

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深入开展资源、资产、资金三资清理,民主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明晰产权归属,公平折股量化,探索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以战旗村、青杠树村为示范,创新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方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方式抱团发展,逐步实现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治理机制的现代化。全面开展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土地经营权、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养殖水面经营权、经济林木(果)所有权新五权登记颁证,实现农村各类产权应颁尽颁。

四是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推进国家级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拓展农产品仓单、生产设施、农业机具等农村动产及其他财产权抵(质)押贷款。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推进农贷通”1个区级平台、12个街道服务中心、115个村级服务站规范运行,完善政银企综合性融资服务平台,推动支付惠农示范工程建设和保险下村,支持互联网+”农村金融发展,逐步建立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

(四)振兴路径科学,提质增效到位。一抓农业+项目路径。立足特色产业、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结合土地入市改革、林盘院落改造、田园综合体建设,围绕有机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花卉博览等重点方向,大力开展生态圈招商,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加快构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建成全国一流的集育种研发、生产加工、商贸物流、乡村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有机农业、农产品加工、精品花卉苗木等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打造都市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抓农业+园区(基地)路径。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优化农业产业体系,促进高端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景观化发展。围绕安德、新民场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及唐元韭黄(韭菜)基地、新民场生菜基地、德源大蒜基地等产业基地,依托多利、湖西岛等有机农业项目,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提档升级。

三抓农业+科技路径。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重塑农业产业生产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借智川农大、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研发、转化、应用。聚焦互联网+”农业新形态,推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农业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智库建设,打造农业大脑,依托农业专家大院、农业科技人才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实施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聚工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全力推进袁隆平国家杂交水稻种业硅谷建设。

四抓农业+工业路径。以川菜产业化园区为载体,聚焦郫县豆瓣、川菜工业化、复合调味品、微生物工程、食品包装五大产业生态链,搭建产业研发、检验检测、网络营销和金融服务等专业服务平台,构建以郫县豆瓣为核心的食品饮料产业生态圈。推动郫都造川菜原辅料和农副产品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开辟川菜调味品、旅游休闲食品、养生食品等精深加工新空间,促进一二产业融合互动、集群发展。

五抓农业+旅游路径。实施大地景观再造工程,萃取古蜀望丛文化、川西农耕文化、扬雄文化等文化精华,重点建设34个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特色川西林盘聚落群,整合形成1个独具魅力的竹里林盘景区。

(五)振兴机制优良,制度保障到位。健全完善领导机制。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管方向、管统筹、管根本的核心作用。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逐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

构建联动推进机制。围绕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区委区政府、主体功能区管委会、相关街道三级联动的扁平高效推进机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畅通三级管理协调渠道,密切分工协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区委、区政府将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纳入全区目标管理体系,要求各牵头单位加强过程跟踪和监督检查,要求责任单位建立工作专项台账。严格落实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管理主体的目标、任务、资金、权责的内部监督考核机制。区督查室依据牵头单位考核意见严格开展年度考核,加强目标督促检查,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力度,深化项目资金区级统筹制度,科学配置利用各类资源要素,进一步整合各级涉农资金,广泛引领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领域,打捆使用、精准投放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效益评估,强化群众监督,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重拳查处项目资金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六)振兴前景广阔,引力培育到位。郫都区已将广阔的乡村振兴发展前景,植入到不同的时空节点上,重点是确立了三步走的目标任务。

2018年,在该区乡村振兴战略格局初步形成基础上,按照城镇化、产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重大要求,坚持示范引领,实现战旗更精彩;坚持面上提升,使郫都区三农工作取得新突破。

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全面升级,乡村环境更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大幅提升,农民生活富裕幸福,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走到全国前列。

2025年,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大力提升,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按照《郫都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方案》,该区将在2022年底,规模连片发展形成10万亩有机农业基地、3万亩赏花观叶基地,实现高端种植业产值100亿元,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500亿元、乡村旅游业收入1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6万元、3.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6:1以内,新型城镇化率提高到80%,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让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潜能得以充分释放。

四、郫都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一)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协同相结合。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行政权与自治权究竟应该发挥怎样的功能,二者之间应当如何协调,才能实现乡村的善治,是当下应当深入思考的重大话题,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素有分歧。郫都区的实践为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个案。即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协同相结合,推动乡村事业同步发展。

从郫都区的实践来看,在乡村事业的每一方面,都能看见政府的身影,但政府却并不包办乡村振兴事务,最终将乡村振兴的权利和义务交到乡村民众手中。这既激发了广大农民自我发展的内动力,又避免了目前乡村自治组织缺乏自我组织的动力机制与进行自我规范和制度设计的能力。政府仍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推动者,引领着乡村社会的整体发展,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选择设计乡村治理模式,制定相关发展制度;二是部署和落实相关乡村政策;三是提供公共服务,特别是为公共组织的运转和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财政支撑。在这三个方面,郫都区的各级政府承担了相应的责任。但郫都区各级政府,又在尽力规避政府越位的问题,避免政府强势主导下乡村社会自我发展活力的萎缩。表现为政策制定的原则,从多余转向放活,不再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支持乡村发展,而是积极鼓励乡村组织发挥自治的主体作用;政府政策的重点不再是用财政资金购买农村发展,而是通过消除制度瓶颈、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的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政府行为从行政干预转化为制度规范,超越了具体情景的限制,以更具共识性的、普遍化的方式处理乡村问题。通过下放土地经营、人力资源等要素的支配权增强了乡村社会的自组织能力。农民开始了从受治者向自治者的嬗变。

(二)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和市场主体的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是让农民能够真正共享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如何让农民参与其中并合理分享收益,离不开对农民主体地位的坚持。郫都区始终坚持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创新成果分享机制,推动实现共建共享,大幅度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以农民为主体的积极作为,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也离不开社会资本等市场主体对农业农村的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投入。乡村振兴涵盖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内容,需要借助社会资本的介入,也需要吸引更多的高端人士来乡村休闲,甚至工作。郫都区通过鼓励设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市场主体,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等,让农民主体与市场主体间形成了公平、合理且稳固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切实保障了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必须坚持法治和德治的结合。实现乡村振兴,要以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作保障。强化党建引领、强化法治引领、强化德治引领,进一步建立科学、有序的基层治理制度。郫都区通过推动基层依法治理,扎实开展七五普法,丰富法治宣传教育载体,将法治文化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干部群众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建立完善乡村道德评议机制,研究制定新乡贤标准,培养一批有威望、有能力、有德行、有担当的新乡贤人才,带动形成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郫都区通过建立议事会成员直接联系群众机制,民主协商、直接选举,选出了由党员、德高望重的村民、致富带头人为主要成员的村议事会成员,要求每名议事会成员联系固定户数的村民,每周走访联系村民、收集意见建议、宣传涉农政策、向支部反馈情况。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议决,针对村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使用,建立了支部领导、村民议事会议决、村委会执行、监委会监督、公示栏公示的运行机制,大力推行阳光村务,改变了过去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的形象,让贫穷落后村变成了幸福美丽新村。

按照中央赋予郫都区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新时代新使命,郫都区乡村振兴站上新起点、开启新航程,作为中国方案的试验基地,现正沿着中央一号文件规划的发展路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郫都实践制度规范,塑造力强,成效明显,辐射力强,有可推介性、可复制性、可迁移性,有内在的规律性,必将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实践贡献郫都力量。

​(执笔:伏绍宏 洪运 张人才)


县域金融更多>>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筑梦天府向未来[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业工委举办投融资政策解读操作实务专题培训[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四川乐至黑山羊的“进阶之路”[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因地制宜构建梯队、激发活力、优化服务 四川卫健人才队伍“提质扩容”[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