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工会先锋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探索

时间: 2018-05-1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绿维文旅城镇规划设计院院长林峰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先富起来已经走过了非常长的阶段了,接下来的阶段一定是共同富裕和升级发展的需求。中国经济一直是不平衡发展的经济模式,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那么特别是由于工业化带动的大型城市化发展,成为了对乡村最大的欠缺和最大的不充分和不平衡,第一个工业阶段,乡镇企业,第二个重大工业发展阶段,它带动的是城市化高度聚焦,形成了大城市城市群和规模化城市聚集结构,小城镇,乡到村这个结构基本上和大规模工业化之间形成了完全不一致的一个节奏。

大工业的高度聚集和城市不具有工业化聚集,乡村不具有乡村工业化资源,村镇就地城镇化问题成为中国40年欠缺最大的一块,今天中国在十九大以后,面向小城镇和乡村发展,必然是政府扶持的核心目标和必须探索通过改革导入市场化动力来真正让它形成活的、有市场化机制、市场化配置合理的区间,到2020年除了攻坚扶贫之外,另外就是探索,探索乡村振兴怎么突破。未来的城市化、工业化就是领先有效的资本要素的解放,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结构,乡村如果不能实现,那乡村振兴解决方案,政府不断地投入,与市场不断地抽干之间的矛盾结构。

面对这样的矛盾,最重要的是改革和政策发展,社会实践和社会企业的参与和模式,乡村结构在中间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此外还有四个观点,第一个是乡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本质就是乡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怎么振兴?振兴到什么目标?数字化的目标,都是终极目标的数字化体现;四个现代化,产业现代化,还有三个不等于,产业不能现代化,不仅是现代农业,而且涉及到乡村产业有效导入乡村,使之和文创产业融合和三产模式的融合。第二个是生活现代化,因为乡村生活,特别是宜居生活条件,对于城市来说,最不宜居的是污染,乡村同样有污染,是否有公共设施,能否达到高水平生活水平,乡村宜居如何实现乡村现代化是巨大的难题。第三个是乡村文化现代化,现在仍然保留着村落结构,但是缺乏传统村落模式和治理基础,现代文化和乡村之间,如何形成新的乡村文化,传统文化和新的文化怎么结合。第四个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现在的自治结构,以村为主体的结构,未来的乡村我们会问第二个问题,就是农村人口是否就是农民?那么未来的农村人口,农村随着现代化结构的发生,还是依托于只有承包地的农民才能算农村的人口吗?

那么这个破题一定是围绕着现代化的落地,基于市场整合资源的落地,基于农民福利的落地,如果三个落地没有落下去,一定是在打架的状态,市场要素不能反复导入,这场战打下去不等于破题。乡村的发展无论是产业现代化还是治理现代化,最后两个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化,未来是乡村最重要的支撑,以粮食安全,生态基础,现代化发展是基础,农业带动附加值带来的利益结构和外来市场化主体在农业生产和乡村产业中,获得盈利能力的结构,实际上是乡村发展最重要的内容,产业融合,基于一二三产相互融合,这是一产为基础,融合二产三产,还是二产为核心,带动一产三产,还是三产游客导入结构,三产带动二产,一产,有很多种模式,产业融合是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和方向。

再次是产居融合,每个人都有田园梦,中国文化桃花源带来的田园生活梦想,恰恰是未来中国农村发展最重大的希望。一种田园居住和田园生活方式宜居发展,没有产业的乡村居住,变成了城市人跑到乡村去,占有农民的土地变成别墅区,那是违反规律的,美国人的方式不是我们要走的路子,我们养老居住,休闲居住,体验式居住,文创农创一体化形成的农场化居住,这些产业和居住融合模式下的发展结构是我们需要的,两个融合是关键发展路径,一二三产发展路径和产居融合是发展路径。

      另外就是三个不等于,乡村居民不等于农民,乡村不等于农村,乡村产业不等于农业。这三个不等于的背后恰恰是如何运用现代化的理念手段和目标去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乡村振兴应该是站在三农之外解决三农问题,不是就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十九大战略的规划框架,两大分析,四大目标,六化手法,八大战略思路,空间规划,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包装,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安排,那么构成了我们我们关于乡村振兴如何实施的模式。


县域金融更多>>
交行四川省分行15亿元光伏贷助力理塘绿色振兴[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四川省总工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