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践行“两山理论” 壮大林业经济

时间: 2018-01-17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包建华

      当前,全省林业系统正以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认真践行 “两山理论”,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总体要求,着力培育林业资源、发展林业产业、繁荣森林文化,不断满足人们对优质生态产品和林特产品的有效需求,为县域经济腾飞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培训林业资源,夯实林业经济基础

      一是试试全域绿化行动,增加生态资源。要抓实生态工程造林,谋划启动一批造林绿化项目,全力推进造林增绿。围绕建设绿美家园,加强城区、城郊绿化,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抓好森林城市、森林小镇等绿化模范创建。健全绿化机制,创新义务植树尽责方式,发动社会造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强脆弱地区生态修复,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规模,增加林草植被。

      二是实施爱绿护绿行动,保护生态资源。从护绿着手,严格落实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等生态红线制度,保护古树名木和生物多样性,加强森林火灾、有害生物预防检测,加大退化防护林的改造复壮力度,恢复天然沼泽湿地,提高林业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从爱绿着手,强化森林文化、竹文化、自然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激发全社会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维护生态平衡。

      三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增加产出效益。科学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推进林业资源分类经营管理,严格保护公益林,集约经营商品林。国有林区重点培育长周期、多目标、多功能的混交林。国有林场以提供森林生态服务为主线,重点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优质木材和优美森林景观。集体林以推进规模经营为抓手,开展人工商品林精细化管理。通过补植补造、封山育林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植被盖度,提升水土保持能力。

发挥比较优势,优化林业经济布局

      就成都平原区的县(市、区)而言,重点加强森林城市(小镇、社区)、绿道网络和人工湿地建设,加快林盘改造提升;壮大森林食品、现代物流业和城郊型林业生态旅游业,走“精品林业”的路子。

      就盆地丘陵区的县(市、区)而言,重点加快百亩纯林改造和城郊型森林公园建设,加强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沿岸及现有中小水库库周绿化;加快低产低效商品林和落后加工产能改造提升,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立体林业,走“效益林业”的路子。

      就盆周山地区的县(市、区)而言,重点加快实施石漠化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加强林区道路与外部连接道路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优势林产加工企业,加快林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走“融合林业”的路子。

      就川西北高原区的县而言,重点抓好沙化土地治理,天然湿地恢复与天然林资源保护,增加高原林草植被盖度;适度发展高寒湿地生态旅游业和治沙产业,走“保护林业”的路子。

      就川西高山峡谷区的县(市)而言,重点加强天然林保护,干旱半干旱土地治理,沿江生态廊道建设,有序实施灌木林分改造;大力发展以原生态森林观光、森林体验、湿地观光、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生态旅游业,适度发展林下经济和特色经济林果,走一、三融合发展的路子。

      就川西南山地区的县(市)而言,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加快干热干旱土地、石漠化土地和工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强化天然林保护;大力培育木本油料、特色干果、亚热带水果等名优经济林,建设“生态旅游+”目的地,走“集约林业”的路子。

壮大新兴产业,改善林业经济结构

      一是发展林业生物产业。运用现代科技和工艺,重点发展以造林营林为主的碳汇产业,以木本药材、林下草本药材为主的林药产业,以油漆、樟叶油、松香为主的林化产业,以竹缠绕复合压力管、竹纤维、重组木为主的生物材料产业,以林产品加工剩余物、次小薪材为原料的生物能源产业(颗粒燃料),以楠竹、慈竹为主原料的竹活性炭产业。加快研发以核桃、花椒等为原料的医药产品或保健食品,提升附加值。

      二是发展林业旅游产业。实施“生态旅游+”工程,积极开发森林体验、生态教育、林业创意、科考探险、森林康养等林业生态旅游新业态;扎实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县、森林小镇建设、规范举办生态旅游节会,提升从业者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努力做大做强林业生态旅游品牌。

      三是发展森林食品产业。因地制宜利用宜林地或“四旁”地,积极培育核桃、油橄榄、油茶等木本油料基地,培育花椒、八角等木本调料基地,竹笋、木耳、椿芽等森林蔬菜基地,银杏、板栗等木本粮食基地,沙棘、茶叶等特色饮品基地。

创新机制模式,挖掘林业经济潜能

      一是创新投入机制。重点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支持和引导社会和工商资本参与造林绿化、资源开发。加强林业金融服务,建立健全省、市(州)、县三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林木资源收储体系和担保体系,打通林业资源资产融资信贷渠道。

      二是创新经营机制。重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三权”分置制度,通过林地(木)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托管、代管等方式构建以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体系。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紧密型利益共同体模式。

      三是创新服务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逐步将林业生产服务功能向社会服务机构转移,加快建立一批以规划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品牌策划、质量检测、资产评估、林权交易、碳汇交易为主的林业基层服务机构、中介组织或专业公司。

      四是完善经营模式。重点总结推广“林-草(沼)-畜(禽)”等立体循环发展模式,推广无公害绿色防治技术,滴灌微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开展节水节肥节药行动。采取法治手段和市场机制,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利用的临产加工产能与工艺设备,化解过剩产能,防止重复建设。

县域金融更多>>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筑梦天府向未来[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业工委举办投融资政策解读操作实务专题培训[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四川乐至黑山羊的“进阶之路”[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因地制宜构建梯队、激发活力、优化服务 四川卫健人才队伍“提质扩容”[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