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县域产城融合发展之“富顺探索”

时间: 2017-11-04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 沈光明

    富顺县位于川南城市群、川南经济区地理几何中心和区域经济中心,成自泸赤高速、自隆高速的建成通车和川南城际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的开工建设,将有利于富顺县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和配置资源,增强人口集聚能力,加速推进“十三五”时期的“建设四川经济强县、川南教育强县、生态宜居中等城市”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研究富顺县的产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产城融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领域的热门主题,作为国家经济细胞的县域经济、特别是百万人口大县的产城融合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富顺县产城融合发展为例,总结经验、提出问题,探索县域产城融合发展路径,为全省县域产城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由于未在该县进行较长时间和深入调研,可能片面,以供参考。


沈光明

一、富顺县具有开展产城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面对经济新常态下错综复杂的环境,富顺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省市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围绕“十三五”战略目标,统筹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夯实底部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2.6亿元,是2010的2.0倍,年均增长12.2%,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这为富顺县的产城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发展方面。三次产业比重从“十一五”期末的21.4:48.8:29.8调整为2016年的17.3:53.0:29.7。工业主导地位增强,新兴服务业培育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

    城市建设方面。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谋划城镇、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化、生态和安全“七大体系”。201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21.1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期末增加6.6平方公里;聚居人口22.6万人。

    生态建设方面。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加大,水土流失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更加有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深化,环境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0%。森林覆盖率达35.6%,创建为省环境优美示范县、省绿化模范县。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富顺县产城融合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城市规划与市政配套相对滞后、旧城改造搬迁难度大、优势资源品牌影响力不足等制约因素。这有待加强产城融合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提升产生融合新高度。

二、富顺县产城融合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激发市场主体投资热情,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围绕县域产城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通过建设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现代化产业、一流的交通体系、一流的配套服务、一流的文化旅游,打造“产、城、人”融合,“山、水、城”共生的格局,建成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业和城市深度融合、城乡环境优美、居民生活更加殷实安康的新富顺。

三、产城融合路径探索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兴城

    围绕全省“双七双五”产业发展部署,立足富顺县资源优势和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强力推进优势产业和新型产业的集聚发展,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城市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推动工业向园区集聚。晨光科技园区。进一步突出化工及新材料、机械制造、医药等富顺县主导产业优势和特色,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配套发展上中下游关联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园。充分发挥“富顺缝纫”品牌优势,立足纺织服装、鞋业为主导,融合发展机械、包装、印刷等产业,加大纺织服装产业园建设。食品加工和酒业集中区。重点发展G348沿线农副产品贸易物流与精深加工。加快发展白酒产业,提升白酒产能、品质与品牌知名度。

    ——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县、乡、村三级服务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引导传统服务业向场镇和城镇集聚布局的同时,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产品物流中心、专业市场等现代物流业发展。整合历史、文化、山水等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康养产业。

    ——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巩固提升中稻+再生稻、生猪、黑山羊、甜橙等特色优势产业;完善扶持政策,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二)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以城带产

    以强化城市功能建设为核心,科学规划城镇发展体系,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与产业共生共荣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提升主城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功能。优化县城空间布局。按照“东拓南移、北适西协、沿江布局、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思路,加速推进产城相融。着力构建“一核、两心、三带、四轴”的城市总体框架。

    改善县城发展软环境。加强县城人文环境建设,保护开发特色人文景观,大力弘扬富顺豆花等特色文化。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效率。在城区改造中要正确而强有力的引导群众,解决群众参与度问题。旧城改造和征地拆迁不是眼前利益,是产城融合可以带来的长远利益,要支持、配合、参与到建设中来,扭转拆迁安置问题现状。可以通过新城区、好地段、较高质量(标准)的安置和货币化安置等引导措施争取群众的积极配合。

    ——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小城镇体系。围绕各乡镇的产业特色,按照一镇一特色,打造纺织服装及鞋业加工基地、综合商贸镇、历史文化名镇、白酒产业基地、生态旅游与物流基地等,形成特色鲜明的小城镇体系。
——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坚持“产村相融、四态一体、共融发展、连片推进”,突出“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规划要求,推动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配套,夯实产城融合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沱江航道“三位一体”的对外联通交通格局,建设县域城乡交通综合交通路网。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电力、天然气、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网城市”行动,积极实施“三网融合”工程。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三医联动”机制,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构建现代保险服务体系,为产城融合保驾护航。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中,加快生态功能区建设。统筹推进天然林、土壤和矿山地质环境等修复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行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建设川南教育强县。围绕产业和城市发展,构建更加完备的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设川南教育强县,为产城融合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对富顺县产城融合发展推进的几点建议

(一)探索“模拟卫星城”的发展
    成为卫星城市与城市的人口规模及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距离无关,而是新兴城镇同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联系的密切程度。建议充分利用富顺优越的区位优势,建设成自贡市及多城市的卫星功能城市,一级为自贡、宜宾、泸州的部分卫星功能,与自贡的工业、灯龙产业等契合发展,与宜宾的酒业契合发展,与泸州的酒业和自贸区、机械制造、物流契合发展;二级为成都重庆的卫星功能,承接和配套两市的产业链条、技能培训、劳务输出;三级为粤广澳深的卫星功能,依托自贡市未来联通沿海城市的交通建设规划,将农业生鲜大输入港澳。

    通过主动对接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推动城际交通主动脉建设,全面提升县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壮大县域经济,最终形成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产城融合发展带。

(二)加强优势资源品牌影响力
    正确引导本土企业,品牌建设和转型升级是唯一出路。本土企业中,不乏许多小而美的“珍珠”企业 ,但往往都有小富即安、分散投资的想法。引导这些企业坚持走品牌之路,对标国标要求甚至是国际市场,自加压力提高标准。政府可以通过单品种(如地标产品香辣酱、电力金具行业)的入围标准建设,不达标的限制使用地标、示范区标识,促进企业转型。

(三)创新产城融合的组织与考核机制
    一是成立富顺县产城融合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产城融合过程中的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和路径规划,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二是创新产城融合推进工作考核机制:将产城融合建设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并落实责任;定期检查,将检查结果通报。动态调整、优化考核指标,确保产城融合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在“互联网+”的理念指导下,加强产城融合顶层设计,强化部门间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推动各部门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城融合,提升产城融合效率。

(四)推进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创业工作
    结合富顺实际情况,一是结合富顺实际情况,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和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农村旅游休闲、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新经济增长点,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二是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晨光科技园区、纺织服装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存量资源,整合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将农民创业与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融合发展。围绕富顺县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发展,推行“一专一企一产业”的“学校+公司”模式,建立起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中高职衔接,培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完善优惠政策,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富顺职业技术学校创建国家级职业技术学校,推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订单培养,打造辐射川南的职业人才培训中心。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水平,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五)实施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用”互动合作,搭建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互动交流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载体建设模式,推动各类创新载体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鼓励企业参与研究制定政府重大技术创新规划、政策和标准;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落实人才引进行动计划。努力建设院校与企业双主导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富顺百万人口的人力资源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激励评价、使用流动和服务保障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进一步完善乡土人才和拔尖人才选拔评定机制。

(六)创新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
    一是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优化城市公交线路,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环卫保洁水平,提升大气、河湖水系等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城管执法水平,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二是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搭建县级智能城管应用平台。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探索网格化城市管理与“互联网+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城市管理终端应用,推动智慧城管平台延伸至乡镇,完善“县-镇-社区”层级完整、指挥联动的数字化、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城市管理模式。三是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的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城市管理安全监管责任制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

 

县域金融更多>>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筑梦天府向未来[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业发展工作委员会调研内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四川乐至黑山羊的“进阶之路”[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因地制宜构建梯队、激发活力、优化服务 四川卫健人才队伍“提质扩容”[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