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用足用够用活国土资源政策 用心用情用力助推脱贫攻坚

时间: 2016-12-19  来源:省国土资源厅扶贫办专职副主任 杨登全

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总书记指出:脱贫奔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民族地区由于历史人文、地貌环境、自然环境、生存条件等因素,发展不平衡,有的处于深度贫困,这是现实,也是我国的国情。实施精准扶贫、分类施策、加大政策、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力度,势在必行。所谓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其特点有很多,我认为其中三点很重要:1.它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它是一种行政区划型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2.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体单元。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的经济体系,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但是县域经济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又不能小而全,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3.它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央曾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三个没有”与脱贫攻坚一脉相承;脱贫攻坚与发展县域经济一脉相承,精准脱贫与发展民族地区县域经济息息相关,互为促进,脱贫攻坚以“积微速成”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力推动脱贫攻坚,二者不是此消彼长。这是我对今天精准扶贫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因此,这次会议极具现实性、必要性和指导性。
      今天在这美丽的极具民族特色的阿坝师院,面对领导、专家、各级官员,站在这个神圣的学术殿堂,我诚惶诚恐。我发言的题目:用足用够用活国土资源政策、用心用情用力助推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要“找对路子”。扶贫政策对路是“找对路子”的关键之一。“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威廉.配第的一句名言。国土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人类活动的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土资源系统应当在攻坚战中担负起重要责任。省国土资源厅在深悟国土资源部出台政策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十条措施》、《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助推脱贫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十条措施》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政策支持,不论是已有的国土资源管理政策,还是试点中的改革政策,都向贫困地区“开小灶”;二是项目投资支持,包括土地整理项目、地勘基金项目、包虫病病区打井找水工程等;三是工作措施支持,物事特办,开设快速通道,全力保障扶贫攻坚用地需求。《若干意见》主要体现在:一是科学编制实施矿产资源规划。统筹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的关系,支持贫困地区投放满足易地扶贫搬迁等脱贫项目急需矿种的矿业权,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二是减轻企业负担。优化采矿权抵押备案流程,支持贫困地区矿山企业通过采矿权抵押融资解决资金困难;落实煤炭企业缓缴采矿权价款、缓交地质环境保证金政策。三是加大新兴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做好新兴建材、玄武岩等新兴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资源潜力调查,研究开发利用方向;加强基础地质调查,支持扶贫找水、特色农业发展和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四是探索贫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长效机制,鼓励矿区村集体及群众以征地拆迁款、补偿提留款等多种形式入股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五是引导矿山企业履行社会义务,强化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吸纳,积极开展助学、帮老等公益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供应脱贫项目所需矿产品。部、厅的这些特殊支持文件集中体现了:坚持创新扶贫,以国土资源政策创新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激活贫困地区的土地、矿产资源,使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推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坚持协调扶贫,统筹土地、矿产资源,合理配置城乡要素资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绿色扶贫,大力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绿色矿山建设、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内在统一;坚持开放扶贫,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多方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助力扶贫开发,形成集聚效应和整体合力;坚持共享扶贫,依靠当地群众,共建共创共享,通过扶贫开发造福当地贫困群众。
       毛泽东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下愚公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些超常规、“含金量”高的国土资源政策,最终还得要靠人去实施。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在认真领会、深研悟透、创新运用、用足用活上狠下功夫,大胆探索与实践,强力指导督导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基层执行政策中的“堵点”,“巧夺天工”,把真金白银“挖”了出来。去年以来,以增减挂钩、土地整治、避让搬迁等为平台,综合施策、分类施治,精准发力,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各地善用巧用国土政策,创造了“巴中经验”,在全国树立了标杆;很多国贫省贫县(区)包括民族县在运用土地政策助推脱贫攻坚中,异军突起,以“一勺之多”、“积微速成”契合“多点多极”战略,确保了脱贫攻坚整体推进,其工作和成效得到部省领导肯定,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
围绕会议主旨,下面,我发表四点意见:
一、我厅做了哪些工作?

一是围绕重大项目统筹用地计划,做好县域经济发展用地服务保障。
     积极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发展建设,优先开展贫困区县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厅决定从今年起,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每年专项安排600亩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其余省级贫困县,每县每年单列150亩,连续安排4年,优先保障扶贫用地需求。鼓励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所需建设用地;对不具备开展增减挂钩条件的地区,优先安排安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用地需要,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行应保尽保。2015年,安排88个贫困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8.02万亩,较上年增长8.37%,相当于2011年的1.76倍。宜叙高速、宜宾兴文水库、巴中中软西部云谷云计算中心等省重点项目用地指标由全省统筹解决。2014年、2015年,国务院及省政府共批准“四大片区”3.33万公顷建设用地,特别保障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凉山州西溪河洛古水电站、马边县官帽舟水电站、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达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

二是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帮助群众住上好房子。
      “住上好房子”是省委提出的“四个好”之首。为解决“钱从何来”难题,国土资源部门坚持把增减挂钩作为解决贫困地区群众“住房难”的关键支撑,将增减挂钩项目立项申报与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规划布局紧密结合,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探索运用土地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新村建设。2016年,积极争取到国土资源部下达我省挂钩指标10万亩,其中优先下达集中连片特困县和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贫困县增减挂钩指标规模6.69万亩。同时,突破性允许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扩大增减挂钩收益的形成空间。例如今年3月,巴中市作为全国首个成功范例,以29.5万元/亩的价格向成都高新区流转4500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总金额达13亿元。南充市仪陇县与成都市签订框架协议,将中坝、金城、观紫等3个挂钩项目节余周转指标流转到成都,预计增加收益8000余万元;该县招引四川发展天府新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亿元实施新政镇安溪潮村等6个贫困村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农户840余户2586人,贫困群众由土木房、简易房、破损房等搬迁住进新楼房,建成的田园农庄实现了集中供水、供电、供气,并配套了医疗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等,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户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宜宾市屏山县在鸭池乡越红村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并整合省级财政新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省级财政美丽乡村专项资金、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等配套项目资金1026.8万元,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实现水电气光纤全通,入住农户61户,入住率达100%。


三是精心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
      围绕贫困地区产业调整方向,切实开展以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创造生产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引导和服务聚居点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特色林业、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持续发展的能力,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吸纳当地劳动力,直接增加群众务工收入。2016年,我省财政投资28.7亿元在四大片区贫困县安排省级土地整治项目192个,建设规模218.61万亩,预计新增耕地19.25万亩。特别是今年在古蔺县等“四大片区”38个贫困县投资10.46亿元实施的66个省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已被纳入省委省政府17个扶贫专项工程,这批项目于12月底前完工后,将拓宽和硬化乡村公路、田间道及生产路1254公里,新修排灌渠道507公里、蓄水池1813口、山平塘945座,新增耕地6.94万亩,耕地质量等级普遍提高一个等级,直接受益人口将达43万人。今年66个扶贫专项之一的青川县石坝乡土地整治项目,不还未完全完工,今年9月该乡政府引进茗崛茶业公司投入资金500余万元采取流转加分利的方式,在该项目三江村土地整理项目核心区发展优质生态茶叶500亩,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500亩,千亩脱贫奔康茶业产业园初具规模,公司按照土地租金加红利的模式,在茶业投产后,保障群众每亩土地每年最低收益520元,并组建以建卡贫困户为主体的茶叶管理采摘队伍,让他们就近务工。与此同时,土地整治也具有筹资功能,巴中市将贫困地区耕地占补平衡2万亩节余指标向成都市高新区流转,以1.5万元/亩的价格获得收益3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四是扎实推进地质灾害聚隐患治理工程实施和避险搬迁,帮助群众远离地灾威胁。
     把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现代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结合起来,精心做好地灾避让搬迁规划评估、科学选址布局,注重原住户与移民户、贫困户与非贫困户有机融合,让群众搬到安全的地方、住进新家园。今年以来,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着重向贫困地区倾斜,全省共安排搬迁计划25023户,补助资金96189.5万元,其中88个贫困县安排计划20134户,占全省计划户数80.5%;补助资金78266万元,占全省补助资金81.4%。全省民生工程避险搬迁已完成17747户,占年度考核目标的98.6%(年度考核目标18000户),特别是今年即将摘帽的五个贫困县避险搬迁安置任务508户,已全部完成建设搬迁任务。

 


二、启示是什么?
(一)国土资源政策助推脱贫攻坚威力巨大

     综合运用国土资源政策,成功破解了脱贫攻坚诸多难题。一是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占补平衡结余指标在省域内流转使用,筹集了大量的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有效解决了资金缺口问题;二是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在市域内挂钩使用,有效解决了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难题;三是复垦散乱低效的旧宅基地,有效提高了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四是通过土地整治,有效提升了耕地数量和质量;五是整治土地发展规模化产业,有效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了持续增收;六是通过避险搬迁,有效修复了生态环境。增减挂钩政策实质上是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区域补偿制度,增减挂钩指标兼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规模、占补平衡指标三项功能。用好用活用足这一政策,将成为国土资源系统助推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巴中市集成巧用国土资源脱贫攻坚政策,将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和地灾防治“三大工程”政策、项目和资金有机结合,形成“组合拳”,实现效用叠加、功能放大,为精准脱贫脱贫探索了一条高效直接路径。
(二)国土资源系统在脱贫攻坚硬仗中具有独特优势
对于脱贫攻坚,国土资源系统在用地保障、资产显化、资源开发、综合整治、地灾防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是能够有效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使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二是能够合理配置城乡要素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绿色矿山建设、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打通了绿色发展的路径。
(三)国土资源政策造福一方群众感受真切
国土资源“三大项目”直接惠及广大群众,项目区每户农民受惠资金最多可达10多万。在实施中,坚持把群众自愿、维护群众权益放在首位,杜绝农民“被上楼”、“住高楼”的现象。实行搬迁方式由群众定、规划方案由群众议、建设模式由群众选、工程质量由群众管,让群众成为项目建设的决策者、参与者、受益者,做到实施前农民愿意、实施中农民乐意、实施后农民满意。群众不但住上了好房子,而且过上了好日子,获得感、幸福感普遍增强。

 


三、明年怎么扶?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8.21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会议精神。重在项目帮扶,向贫困地区倾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靶向”明确。我厅紧紧围绕省委部署,资金随项目走,项目向藏区彝区倾斜。
    1. 土地整治项目,将中央返还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11.15亿元,全部预拨给今年第二批123个省投资土地整治项目,其中85个项目位于四大连片贫困地区,涉及古蔺县等38个贫困县;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分配,部下达我省增减挂钩指标共10万亩,我厅计划向贫困县分配6.69万亩。第一批分配指标共计4459亩,其中向凉山州分配22个项目,指标规模为511亩;

     3.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阿坝州安排工程治理项目2个、综合整治项目1个,项目资金共1689万元;甘孜州安排工程治理项目1个、排危除险项目17个,项目资金共842万元。


二是对民族的帮扶,从落地、落细、落小抓起。
     1.加大年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实施督导力度。省厅工作组于今年8月下旬对理县、壤塘县、红原县、松潘县、九寨沟县2015年第二批及2016年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开展了全面检查,确保了11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2.启动凉山越西县小流域地灾综合治理
我厅将先期安排10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启动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小流域地灾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包括泥石流治理、居民区保护、土地整治项目区保护、水毁耕地恢复、局部避让搬迁安置、避险场所建设等分项工程。项目完成后,将有效截断当地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源头,促进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


      3. 我厅三举措助推全省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完成。近日,《四川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正式印发。搬迁规模: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88个县(市、区)和片区外有扶贫开发任务的56个县(市、区)的116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我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用三举措助推这一艰巨的、复杂的、紧迫的、规模大的易地搬迁攻坚任务的完成:一是对国贫县,每年专项安排6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示,由任务市(州)、县(市、区)优先保障易地搬迁用地需要;鼓励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先解决易地搬迁安置所需建设用地;对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重的地区,倾斜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二是对连片特困地区中的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其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保障本县域范围内农民安置和生产发展用地的前提下,允许将部分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内使用;在贫困革命老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将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内使用。三是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优先安排省级土地整治项目覆盖,提升耕地质量,改善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区开展土地整理或高标准农田建设。


      4. 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项目实施与监督。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部门作为项目实施责任主体,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时限等,依法依规有序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确保国土资源项目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
      5. 认真做好丹巴县定点古帮扶工作。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带有关处室、派驻干部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到丹巴县进行督导指导,所派驻的6名驻村干部全心身投入到帮扶的第一线,与派出单位工作完全脱钩,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等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目前帮扶工作进度良好,有的项目实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是强化“土地整治+”理念,实现“1+N”综合效应。
      如果说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运用,让群众特别是让贫困人户住上好房子助一臂之力的话,如果说地灾工程治理、地灾避险搬迁解决群众远离危险保命根子的话,那么土地整治是解决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有票子的大文章。昨天晚上我与汶川县侯治强副县长交流,他说,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最适用的就是土地整治。这位国土人副县长道出了土地整治就是土里刨金的真谛。我们要拓宽土地整治思路,强化“土地整治+”理念,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现代化、精准扶贫、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的平台和基础作用,实现“土地整治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物质基础,推动现代农业、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的1+N综合效应。土地整治不是为了土地整治而整治,要有更宽的视野,创新工作思路,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要更加注重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建设,实现土地整治项目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品牌化;要坚持两手抓,既要把土地整治好、建设好,还要管理好、利用好,从而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让社会满意、群众受益。这月24日我们到广元督导检查今年厅下达给该市的13个土地整治专项扶贫项目,青川和旺苍县有6个项目还未完全完工就有农业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就通过土地流转或公司+农户等方式,栽上了茶苗和果树,项目区群众其中不少贫困群众吸纳其中,从而把土地整治与脱贫攻深度整合。当然以前土地整治项目有不少就是这种模式,或者说以前的土地整治项目正在为脱贫攻坚释放能量,正逢其时。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意见有哪些?
存在问题

     一是政策实施层面的问题,个别地方对国土资源助力精准扶贫政策理解还不透彻、运用还不充分;部分贫困地区受耕地质量等别限制等因素影响,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流转难度大,降低了贫困地区实施增减挂钩、土地整治项目的积极性,制约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进程。二是贫困群众“精神贫困”层面的问题,一些地方存在“干部干、群众看”和长期存在的“等、靠、要”思想。


对策建议
      一是培训解决术业有专攻,实施工夫在诗外。部和厅举办了多期培训,要让培训生效,让政策发力。对各地来讲,如果不学深悟透、不充分运用,再好的政策落不了地也是一纸空文。
      二是加快推进国土资源扶贫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五年看成头年,今年尤关键。对于省厅安排的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地灾防治三大年度计划项目,所在县(区)要狠抓实施,正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图施工,专人督导,确保质量,保质保量完工。今年要加快推进2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精准扶贫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完成四川省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争取项目尽快实施。
      三是鼓励试点探索。充分尊重地方的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开展试点,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新模式、新机制。引导并鼓励将连片特困地区列为试点区域,对农民和基层经济组织自行开展小规模的土地整理复垦、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实行“以补代投、以补促建、以奖代补”,进一步调动群众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种地者乐于整地、护地。在土地整理项目和增减挂项目规划编制和设计时听取群众意见,群众才是老师,增强群众的知情、参与度,把农民的意愿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增强获得感。
      四是发挥两个层面的作用。发挥省级层面宏观部署的优势,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项目倾斜、激励调动;发挥市县实施落地的优势,坚持“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工作机制,多元参与、聚合力量、创新模式、延伸产业,形成综合效益。
      五是坚持“多规合一”。将土地整治项目、增减挂项目、地灾避险搬迁项目与农业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项目、小流域治理项目等捆绑在一起,统一布局、协同推进,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以土地整治为平台,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合力,消除项目布局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
      六是依托多元主体实施。注重引入广大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土地整治、增减挂等项目实施,对接好产业整合,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力推动当地农民快速脱贫致富。运用市场机制激发内生动力,设计好投资者回报方案,统一指标交易,加强监管,实现资金与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互补。
      七是严格规范管理。扎笼子,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等政策,必须严格限定在贫困地区,专项用于脱贫攻坚,不以得任何名目擅自扩大范围。定规矩,省、市国土资源部门要承担起监管责任,建台账,建机制,严格项目验收。重意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以政府意愿代替群众意愿,不搞行政命令,不硬性摊派。管好钱,扶贫资金是“脱贫钱”、“救命钱”,要严格规范管理,流转收益全额返还贫困地区,不得挤占、挪用、克扣、冒领。
      八是要有容错机制。最近,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意见(试行)》,提出建立容错机制,对于干部在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先行先试中,主观上出于公心、担当尽责,客观上由于不可抗力、难以预见等因素,未达到预期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行为或失误,可予容错免责。该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
      九是坚持扶贫先扶志。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对居住在偏远山区、文化程度较低的贫困群众特别是“直过民族”,要解决好“精神贫困”问题,宣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调动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参与、户户行动、勤劳脱贫致富的局面。志不立,穷无期,一定消除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他们用自己双手摆脱贫困的志向和能力。
      十是上下同心齐攻坚。必须看到我省贫困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程度深、区域边缘性强的特点,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国土资源政策也不是万能,其政策的实施也仅仅是助推助力脱贫,单打独斗万万不能。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政策的执行中还会遇到不少问题,还有一些盲点,需要系统上下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覆盖盲点,畅通堵点。脱贫攻坚战,也是一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考验场,需要国土人真诚投身到扶贫攻坚的战役中去,检验我们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我们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土资源扶贫政策,用心、用情、用力助推脱贫攻坚,为使贫困地区群众与全省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县域金融更多>>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筑梦天府向未来[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业发展工作委员会调研内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四川乐至黑山羊的“进阶之路”[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资阳雁江:让百姓在家门口有“医靠”[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