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西充县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背景

时间: 2016-05-18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一、西充县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背景
(一)西充县的基本情况

      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南临重庆、西接成都,西接绵阳,北出广元,辖44个乡镇(其中15个镇,29个乡),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隶属四川省南充市,主体功能定位系限制开发区,县城距南充市区直线距离25公里,是南充市的生态后花园和卫星城。西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浅丘地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西充县水量充沛、县域内河流众多,全县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条,最大的是发源于南部县伏虎镇的宝马河,全长41.6公里,向东注入嘉陵江水系。
西充县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有乔、灌、竹等三科116种林木,森林覆盖率达45%。药用植物有半夏、红花、柴胡、杜仲等153种。经济类作物有桑、桃、李、柿、橙、柑橘等,牧草有白茅等33种。观赏植物有桂花、菊花、牡丹、文竹、吊兰等30余种。
(二)西充县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逐步确立
1.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历史任务,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构建进一步阐明,这是顺应国际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潮流、实现科学发展作出的必然选择。为此要求举国上下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从国家层面看,未来对生态建设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与督促会越来越严,因此,谁在这一国家战略下率先觉醒,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充县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顺势而为,在产业布局、项目引领、环境整治、文化熏陶等方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定位正确、思路清晰,为国家需要在生态文明的推进过程中,尤其是为西部落后地区赶超跨越式发展树立标杆、成立典范。


2.西充县的生态基础及生态责任
     生态基础逐渐夯实,生态优势不断凸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建设强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有效实施,森林覆盖率达到45%,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县。城南湿地公园、乡镇污水处理站相继建成运行,治理水土流失和中小河流污染成效显著。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城乡环境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生态污染防治工程、生态产业开发工程、生态文明塑造工程等一批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项目相继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
生态文化深入人心,生态意识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扎实有效,生态文化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主题活动实施到位,极大提高了群众的生态文化素养,民众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的生态习惯成为新风尚。多扶西三井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古楼镇创建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镇,凤鸣佛归寺村等83个村创建为市级生态村。
      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生态责任不断彰显。西充是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最早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县之一。早在“十一五”时期,西充就确立了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总体战略,提出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目标。2012年随着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项目的全面实施,西充县坚持优势优先,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的比较优势,确立了“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和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中国西部文化名县”、“国家法治先进县”四大工作任务。县委、县政府的生态责任不断彰显。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西充名片不断“擦亮”。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西充县找准农业基础好、工业基础差且污染少的优势,节约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加强生态建设,形成了有机农业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三产互动的良性发展态势。走上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被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授予“低碳中国行品牌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称号,以第一名的身份获得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称号,成为唯一纳入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有机食品基地县。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第三名)、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法制模范县、省级绿化模范县。2015年上榜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名单》。


3.西充县经济发展的历史选择
      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优势明显。西充县源于其人均占有耕地少(0.79亩/人),矿产资源储量少,各类资源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等约束条件,县域经济的规模、速度、效益与周边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不小差距,加快经济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在发展过程中,西充如果走工业追赶的道路,势必造成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向工业、商业转移,而且刚起步的工业较快发展注定属于资源导向型,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加之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低,农村水土流失严重,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必将凸显。所以,西充靠传统经济发展的路子追赶跨越、依靠自身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注定是一条走不通的路。然而,发展工业经济先天不足的西充,却有着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生态条件优越,没有工业污染。基于此,西充县依据自身优势,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紧扣“生态”做文章,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入围国家级试点县,踏上绿色发展征程。2009年末,中共西充县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经过三年努力,在历经国、省、市多轮评比筛选后,2012年4月西充成功突围,入选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成为全国74个试点县之一。在创建过程中,西充县面对资源与环境、开发与保护、发展提速与节能减排等诸多矛盾,统一全县思想、加压驱动、协调配合、全民动员,推进重点产业培育,提升三次产业现代化水平。以农业发展为例,随着一大批种养植大户的落地,目前全县已建成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了畜禽、果蔬、粮油、蚕桑四大优势产业,捧回了“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国家出口蔬菜基地”等金字招牌,踏上了绿色发展新征程。
      生态建设提速,生态经济成源头活水。西充县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环境保护模范景区和有机食品基地,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农村能源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绿色已成为西充的主要名片,先后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实验示范区、国家清洁生产示范县、全国粮油生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和全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新农村建设示范县,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荣膺“CCTV中国年度品牌城市”等称号。
在“十二五”期间,西充县实现GDP年均增长11.3%的好成绩。曾经是经济发展追兵的西充县,在发展有机农业上变成了标兵,成为全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样本。经济发展思路由迷茫到清晰、生态文明建设由探索到自信。


4.西充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和目标
(1)建设定位
战略定位:构建中国西部生态经济强县。分别由生态良好的国家生态示范县 、生产发展的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生活幸福的中国西部文化名县、社会和谐的国家级法治文明县四个部分构成。


发展模式:生态优先、有机突破、文化引领、三化联动、转型升级、惠民富民。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全面发展;充分利用西充县林竹资源丰厚、有机土地面积基数大等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积极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工作重点:一是构建立体化的生态规划体系;二是构建配套化的生态保护体系;三是构建多样化的生态修复体系。整治城乡面源污染、整治重点污染排放、整治环境执法秩序;四是构建特色化的生态产业体系。以有机农业为核心,打造生态农业集群。以食品加工为主导,打造生态工业集群。以高端突破为方向,打造生态旅游集群;五是构建多元化的生态科技创新体系;六是构建全民化的生态文化体系;七是构建规范化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2)建设目标
      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打造持续发展的强大承载力。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水涵养能力显著提高,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县”,让人们充分享受蓝天碧水的生态之美。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四川省和南充市平均水平。
建成“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提升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有机食品核心基地及有机认证面积进一步增加,有机农业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产品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以食品加工为重点的低碳工业成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70%以上。
      建成“中国西部文化名县”,彰显生态文化的独特影响力。建成全省一流的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影视娱乐等高端文化品牌,让祥龙板凳龙、西充剪纸、书法艺术响誉四川,忠义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走向全国,让西充真正成为多姿多彩的文化乐园。大众文化产品极大丰富,“忠孝、仁爱、信义”的传统美德蔚然成风,“诚信、包容、奋进”的时代精神深入人心,让西充真正成为生态文明的精神家园。
      建成“国家级法治先进县”,形成和谐社会的强大凝聚力。着力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法治建设持续深入,民主政治更加成熟,社会治安保持良好,社会管理扎实有效。民生投入成倍增长,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公共服务基本均衡,就业、就医、住房、入学、养老等民生问题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建、幸福西充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西充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放大西充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现实路径

      生态良好是西充最大的资源、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潜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放大生态优势、实现跨越赶超的现实选择。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西充顺势快进、提升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发挥西充生态优势、做强生态经济、塑造生态品牌,推进生态经济强县向更高层次发展,加速迈入“生态创富”的“上升通道”。
西充县无工业发展基础、也无工业发展的后发优势,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居于南充市的偏下水平,只能依据自身比较优势,深入推进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构建以有机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特色的新型工业、以乡村旅游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逐步向高端化、品牌化、效益化发展,三产联动、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才能成功实现跨越赶超。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传承西充历史,实现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有现实的紧迫性,于长远有持续的艰巨性。西充素有良好的生态和深厚的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凝聚西充资源优势、克服经济发展短板,实现永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有利于西充后发赶超。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和产业政策,有利于发展生态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有利于构建和谐西充。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兼顾生态与生计,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绿起来”、又要“富起来”,有利于统筹推进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顺应人民对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新期盼,夯实生态兴县的现实基础;三是有利于获得国家、省、市的政策支持。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切实改善民生,实现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公众的生态意识日渐萌生,更加关注现实和未来的生活环境。公民个体、社会组织、机构团体等各个方面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不断提升。外部的强约束形成了“倒逼”机制,生态建设越来越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形象塑造。
      当前,西充县的城乡污染不同程度存在、人居环境有待改善,清洁生产能力有待提升,干部群众生态理念尚未完全形成、行为塑造尚需时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切实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全力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文明开放的发展环境、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让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发展成果,着力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县域金融更多>>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筑梦天府向未来[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业发展工作委员会调研内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四川乐至黑山羊的“进阶之路”[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资阳雁江:让百姓在家门口有“医靠”[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