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工会先锋
以三区建设促三化联动,努力与成都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时间: 2014-12-3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金堂县是四川省丘区人口大县、地域大县,总人口89.2万人,总面积1156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和2个省级开发区。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成都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确立了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三区建设,努力与成都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出分步骤开展设施提升年、全域开放年、产业提升年、追赶跨越年、全面小康年五个主题年活动,集中力量攻坚,发展县域经济。2013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4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1.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4.2亿元,增长22.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250元、10670元,增长11.9%、13.4%。今年1月至9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9.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2.8亿元,增长17.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20740元、9473元,增长10.5%、13%。

一、把工业强县作为首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成都工业战略前沿区
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总牵引,围绕主导产业,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新型工业发展。
(一)狠抓载体建设,推动集约发展
整合金堂工业区和成阿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工业园区,连片打造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目前基地面积达23.8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评为四川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20强。抢抓成都构建“4+1”工业空间布局重大机遇,启动远景规划100平方公里的成都工业战略前沿区建设,着力打造全国一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二)扭住主攻方向,推动升级发展
实施全域开放战略,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节能环保产业50强企业招建并举,先后引进中节能、西门子、丰田通商等工业项目230个,初步形成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污水处理、大气防治、固废处理等细分链条完善、主导产业突出的产业集群。201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单位。今年上半年,全县14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4.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5%,增速连续三年居全市前列。
(三)坚持产城互动,推动融合发展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充分依托国家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四川省百镇小城市建设重点支持镇、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淮口镇,为工业园区提供城市功能配套,建设20平方公里20万人的工业重镇、山水新城。遵循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思路,在园区建设职居相融、科创集合的巴德小镇和科玛小镇,组建四川联合环保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强化生产性生活性服务设施配套,现代产业新城初具雏形。

二、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村和谐、农民增收发展为目标,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重点,走独具丘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一)提高产业化水平,促进量质倍增
围绕千斤粮、万元钱目标,抓好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2013年获全省粮食丰收杯殊荣。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构建以食用菌、蔬菜、水果、黑山羊为主导,其他优新特种养殖品种为补充的“4+N”产业体系,连片打造三区两带功能区。今年上半年,全县食用菌产量18.8万吨、蔬菜产量60万吨、水果产量5.39万吨、黑山羊存栏16万只,羊肚菌实现商品化规模化种植。打造田岭涧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竹篙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成功创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县,举办中国食用菌博览会和国际油菜花节,初步形成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新格局。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产村相融
按照环境生态化、产业高端化、村庄田园化、功能城镇化、管理民主化发展思路,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以赵家镇平水桥村为试点的新村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成30个以上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今年上半年,全县共完成28个“1+21”、“1+23”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标准提升工程,村民议事会等基层民主治理机制逐渐完善。围绕构建中心村—聚居点—林盘大院—特色散户村落民居体系,集成使用一般场镇改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有序引导农村居民向场镇、中心村、聚居点集中,累计建设民居5.25万户,2013年被省新农办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绩效考核优秀县、2013年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秀县。
(三)统筹城乡改革,助农多元增收
坚持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协调、于法有据原则,以赵家镇、竹篙镇和高板镇为试点,以盘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经营权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开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工作,着力将农民手中的“权”变成“钱”,预计今年试点区域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将分别增加到798元、914元、270元。积极探索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经营、农业公司等多种经营方式,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位居成都市前列,被省委农工委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三、实施打造天府水城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生态城市样板区
发挥山水资源优势,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立足丘区实际,推进布局优化
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构建1个中心、2个副中心、3个重点镇、11个特色场镇和若干农村社区的城镇格局。县城区一江三河八岸是成都自然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县、四川城市发展范例、四川省文明城市等称号,力争到2020年建成31.26平方公里30万人的天府水城。
(二)突出旅游发展,推进立城优城
突出抓好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旅游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坚持以河流为轴线打造城市风貌,加快推进沱江流域通航,推动山、河、湖、林的自然生态本底和现代城市人居有机融合,6平方公里天府水城新区加快建设,打造五凤山江古镇,努力建成成都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成都会展金堂中心。目前建成三星大学城,3所大学建成投用,在校师生6万人,引进港中旅、恒大铂金、沃尔玛、宜必思等商服项目,举办国际铁人三项世界杯等高端文体赛事,成功创建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龙舟之乡,城市品质品牌大幅提升。
(三)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健康发展
紧扣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实施城镇老旧院落、背街小巷和一般场镇改造,抓好环境治理,确保镇镇有污水处理设施、村村通自来水,提升城镇的承载力吸附力;统筹实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抓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标准化建设,集中有限财力抓好民生事业。今年上半年,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2.82%,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做好保障性住房、随迁子女教育等工作,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县,补充医疗救助、阳光大病医疗慈善救助成效连续三年走在全市前列。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必须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县域金融更多>>
交行四川省分行15亿元光伏贷助力理塘绿色振兴[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四川省总工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