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发扬奔跑精神 建设五新宣汉

时间: 2014-12-3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宣汉县位于川渝鄂陕结合部,距今近2000年历史。全县幅员面积4271平方公里,辖54个乡镇、491个村、77个社区,总人口131万人。素有巴国故都、红军之乡、气都之心的美誉。境内襄渝铁路、达陕高速、达万高速、国道210线纵横贯穿,有全国最大的海相整装气田和亚洲第一的天然气净化厂,有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先秦巴人文化遗址巴国三星堆罗家坝遗址,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百里峡,有唐代贡米桃花米、蜀宣牛肉等特色农产品,在我党建军史上曾创造一个县独立组建一个军的奇迹,孕育了新中国10余位将军的殊荣。宣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四川省绿化模范县、四川省文明城市、四川省卫生城市、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和四川省最具投资价值城市。2013年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宣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履行职能,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奋勇拼搏,克难攻坚,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92.7亿元增至2013年的231.1亿元,年均增长13.9%;工业增加值从22.6亿元增至114.2亿元,年均增长25.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从2.37亿元增至10.01亿元,年均增长3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2.4亿元增至75.5亿元,年均增长18.4%;城镇化率由24.3%提高到3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461元增至15508元,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849元增至5158元,年均增长12.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5亿元,招商引进项目110个,到位资金40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36.8:32.7:30.5调整为22:55.9:22.1,实现了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向工业经济为主导的战略性转变。连续3年荣获达州市经济发展先进县。

(一)现代农业持续壮大
2013年,全县粮食总产达56.2万吨,完成整县制玉米高产创建,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省级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2.65万亩。出栏生猪88.4万头、肉牛8.8万头,存栏蜀宣花牛5万头,实现畜牧产值27.5亿元。方斗食用菌产业园提档升级,全县新发展食用菌5000万袋,实现产值3.6亿元。种植白肋烟3.5万亩,收购9.2万担。新发展中药材2万亩、茶叶5000亩,漆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水果产值达1.7亿元。培育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2个。实现劳务收入33.5亿元。

(二)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园区4+4工程、企业2552工程有序推进。普光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亿元,规划面积拓展到26.7平方公里,产值突破200亿元,成功纳入省级51025重点产业园区培育计划。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主体工程、110KV变电站全面建成。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门气站和管网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入园企业达38家,完成投资246.5亿元。弘泰铁合金、东响新材料等19个项目建成投产。颜锋铝业、熠晖铁合金等19个项目加快推进。

(三)商贸旅游蓬勃发展
2013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实现48.8亿元,同比增长10.3%。西区综合市场加快前期工作,城市核心商圈快速形成。博美装饰城、南坝圣墩商贸城竣工投用。城乡市场体系加快建设,新(改、扩)建城乡农贸市场8个,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3家。成功举办首届宣汉商贸文化节。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验收命名。用5个月时间快速优质完成洋烈水乡、峨城山景区主体工程建设。全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外贸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

(四)财税金融稳健运行
在近几年基数连续攀高、中石化税收趋于稳定、煤炭企业全面停产等不利情况下,去年宣汉克服困难,广辟财税渠道,积极组织增收,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在达州所有县(市、区)中率先突破10亿元大关,占全市总收入的1/6。实现政府基金收入7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总支出突破43亿元,位居全市第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国库集中收付全面推进。金融信用体系不断健全,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工作扎实推进。金融机构新增存款21亿元、贷款13.5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理念,真抓实干
宣汉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县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认识,不断丰富完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和举措,开创了各项工作新局面。一是在发展中创新理念。始终把优秀当作目标,把完美当作标准,克服庸懒散、打破潜规则,提倡新风尚、聚集正能量,大力发扬抢跑争先、领跑竞位、长跑跨越的奔跑精神,深入开展争当人民满意服务员活动,扎实推进治庸提能力、治懒提效率,治散正风气、治奢赢民心的“四治”作风,强力提振党员干部精神状态。二是在创新中完善思路。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强化又好又快发展导向,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完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和举措,特别是第十二届县委确立了一年大突破、三年大变样、五年大跨越的阶段目标,力争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跨进全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县第一方阵,基本建成畅通、洁美、健康、平安、活力的五新宣汉,进一步形成了共识,凝聚了人心。在城镇建设上,提出了114发展战略(一个中等城市、一个小城市、四个产业新城。一个中等城市是指将县城规划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以上的山水田园城市、精品旅游城市和中等城市;一个小城市是指将南坝建成人口1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四个产业新城是指通过普光经济开发区四个工业园的产业集聚发展,带动普光、柳池、胡家、下八四个城镇成为产业新城)。在主导产业上,提出了做大做强天然气能源、盐卤化工、特色农业、煤电冶建、现代服务生态旅游五大产业链。三是在思路下真抓实干。坚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勇立奔跑之志、善谋奔跑之策、汇聚奔跑之力。立足优势做大工业,在产业承载上为川渝鄂陕腾笼换鸟预留空间;拉开骨架做大城市,实施了一大批在全市叫得响、推动宣汉大发展的亮点工程。坚持改革开放、突破瓶颈,注重由拼优惠政策向比优质服务转变,超前做好项目用地、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服务,破除市场潜规则,严厉打击损商侵商行为;注重由招商引资向挑商选资转变,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有的放矢,把好项目准入关、投资强度关、环境评价关。坚持项目兴县,投资拉动,立足高点谋项目,牢牢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切实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和对接,确保在重大机遇面前,拿得出项目、合得上政策、争得到补助。

(二)发展特色,确保增收
以一个产业一个示范园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强势推进特色产业。一是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传统农业的转型产业、现代农业的核心产业、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2013年,全县发展食用菌1.7亿袋,产值13.2亿元。筛选出了适合宣汉发展的一耳两菇(黄金木耳、老君香菇和其他珍稀菇),探索出了稻-菇、稻-耳、菌-菜等多种高效粮经复合模式,每亩纯收入达1.2万元以上,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吨粮田五千元目标。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成为产业兴旺、设施配套、技术领先、体制机制创新的产值超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引进广州富力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香港翔丰实业公司、金翰食品公司,分别在普光等地建立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物流园和食用菌酱类食品厂。二是茶叶产业有序发展。打造漆碑富硒茶万亩示范区。2013年,全县茶叶投产面积7万余亩,茶叶鲜叶产值2.23亿元。三是水果产业逐步壮大。形成了宣-君线优质枇杷、宣-南线优质桃、210线优质梨和南坝万亩达州脆李基地、庙安万亩脆红李基地,达陕高速万亩脆李基地的三线三基地发展格局。2013年,全县水果面积11万余亩,总产量4.16万吨,产值1.73亿元。

(三)推动转化,鼓励创新
建立了玉米、水稻、油菜、食用菌四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区,研发一批、示范一批、集成推广一批精深技术,为宣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注入新的活力,获得达州科技进步奖、县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积极开展院(校)县合作,与省、市农业产业创新团队紧密联系,致力开展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成果转化;先后为农业引进研究生10名,博士生1名;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全程开展技术人员直接到村指导、技术培训直接到户落实、技术指导直接到田间操作的三直接田间大课堂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突出优势,壮大企业
一是突出资源优势引企业。着眼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围绕天然气等特色资源,主动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突出天然气、煤、电、包装储备项目,大力招大引强,不溶性硫磺、颜峰铝业等4个10亿元级项目,宏盛电化、纳斯气等12个亿元级项目为骨干的36个重点产业项目落户园区。二是强化政策支持育龙头。积极争取天然气工业用气指标,保持工业用电用气价格优势,气、电价格具有全市最低的比较优势;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行县领导挂包、部门对口服务,优先满足土地等要素需求。刚性保障工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档升级。

(五)集群发展,建立优势
一是致力集群发展强支撑。持续深化以气为原料、以气为燃料、与气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微玻纤生产基地,200亿元量级天然气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退城入园、技改扩能,组建100亿元量级合金集团,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基地。二是优化内部环境铸平台。出台了《宣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孵化器(标准厂房)招商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完善了内部政策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行中的重点问题,做优工业发展服务环境。

(六)扶持旅游,打造精品
——加大对乡村旅游扶持力度。一是改变了规划编制停留在县上的惯性思维,重视乡镇旅游产业规划,先后编制了庙安瓜果之乡、下八米岩花海、东林城郊旅游片区、明月川东莲乡、大成-双河香炉山旅游体验区、清溪红色旅游片区旅游规划设计。二是加大对全县乡村旅游规划指导,深入下八米岩村、东乡镇插旗村、庙安八庙村、明月乡重石村、南坝沙湾旅游新村,提供智力帮扶和农家乐培育,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程,累计培训30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旅游创业近万人,人均增收400元。三是全程参与旅游创建,庙安乡自驾车营地、下八镇花卉基地、明月乡荷塘景观打造。
——凝心聚力打造精品景区。一是高点建设生态景区。2013年投入4500余万元,建设完成了洋烈水乡旅游景区黑龙桥观景台、洋烈新村风情小镇,鱼子溪湿地公园,打造了峨城山核心景区,完善景区、交通旅游标示系统。2014年继续投入3700万元加快推进洋烈水乡、峨城山-观音山4A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二是精心培育民俗景区。2011年至2014年财政投入千万元建设百里峡山地旅游度假区,先后完成百里峡石河坝旅游公厕、停车场、观景亭台、百里峡土家旅游客栈等接待设施;2013年完成了百里峡溶洞、天坑群等旅游资源详查,启动百里峡招商引资造势片的拍摄工作。2014年,将建设打造百里峡高山避暑度假、激情漂流、溶洞观光、极限休闲运动、高山滑草、缆车索道、滑翔机场、土家民俗山寨等旅游项目。三是升级改造红色景区。2013年,县委、县政府以举办红军三十三军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投入约3000万元,对巴山红军公园南大门、王维舟纪念馆、红三十三军纪念馆等进行了升级改造,极大提升了宣汉红色旅游景区形象,增强了红色文化吸引力。今年又启动了巴山红军公园二期项目建设,红色旅游将成为宣汉旅游的又一张名片。

三、面临形势

(一)机遇
——交通与管网建设方面。国务院大力推动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长江经济带建设,四川作为长江经济带西部省份,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迎来重要机遇。根据长江经济带规划,达州将融入与成渝1-2小时通达的城际交通网络。这将大大缩短宣汉与成都、重庆等特大城市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同时,长江经济带规划提出完善区域性油气管网,形成以沿江干线管道为主轴,连接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油气管网。宣汉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天然气产区,油气管网建设将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方面。国家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中央政府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旅游等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宣汉旅游资源丰富,正好利用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扩大宣汉旅游的知名度。
——能源开发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强油气管线、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完善能源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宣汉天然气资源丰富,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二)挑战
——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现代农业发展严重滞后。丘区平整大地块较少,土地流转力度不大,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小农户生产经营方式占主导,农业生产多靠老人和妇女,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培育力度不大、政策支持不够。农产品销售网络不健全,很难拓宽市场。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较低,影响了农业生产积极性。二是工业发展严重不足。2013年,中石化实现产值125.3亿元,占全县工业的66.25%,县城工业仅完成63.8亿元,仅占全县工业的33.75%,县城规上工业企业仅67户。作为宣汉必须大力发展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仅完成产值12.9亿元,占县域工业的6.8%;占2.86%的冶金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发展前景堪忧,占5.08%的建材行业企业规模均较小;占15.2%的煤炭行业多为原煤出售,没有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低,属于资源性产业。三是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健康养老、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层次较低,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规模不大、管理不规范。
——投资后劲不足,消费市场欠活跃。一是投资方面。民间资金不活跃是投资后劲不足的最大原因。城镇化推进、基础设施改善、民生事业发展激发巨大的投资需求,资金不足,民间投资不活跃是制约投资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宣汉交通建设取得较大发展,是全省交通建设的榜样,但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时,区位优势还是不明显,引进项目、资金仍然不足。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每年都在递增,2013年达到11.5亿元,但相较于全县的投资无疑是杯水车薪。统计数据民间投资增速低于全社会投资增速1.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仅为41.4%,比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15.6和5.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6个百分点,实际民间投资占比可能还更低。二是消费方面。市场体系不完善是市场欠活跃的最大原因,全县5万平米的大卖场仅5个,大商家、中高端品牌入驻较少。城乡居民收入低也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另一主要原因,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179位,比全国、全省、全市分别低11447元、6860元、34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省163位,比全国、全省、全市分别低3738元、2710元、2816元。
四、发展目标
 “十三五”将是宣汉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是宣汉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赶超、争先进位的关键期。宣汉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速奔跑、加快崛起为主基调,紧紧围绕建设达州卫星城市、全省农产品主产区示范县发展定位,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办法,按照农业立县、工业强县、改革活县、科教兴县、文旅靓县的发展路径,以改革为动力,以特色为核心,以城镇为支撑,以民生为宗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围绕资源择优发展二三产业,全力推进景区、园区、城区“三区”建设,努力打造中国天然气能源战略基地、西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秦巴山区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3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超过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4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9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62: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8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94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0%。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64547元,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五、工作思路

(一)围绕产业化布局城镇化
坚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对县城、重点乡镇和新农村实行一盘棋布局,做到土地利用、交通、产业、生态等衔接配套。大力实施114发展战略,深入推进2112工程,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南坝为次中心、产业新城、重点镇为支撑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协调、功能互补、特色(综合型、工贸型、农业型、旅游型)鲜明的多点多级城镇发展体系。按照西来东活、南延北扩、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总体要求,坚持把宜居放在首位,加大生活休闲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城区。加快县城滨河风光展示带、老城区、西区新城、北部产业园区以及谢生坝、明月坝一带三区多组团建设,到2017年县城建成22平方公里、25万人口的精品旅游城市、山水田园城市和中等城市。按照强工兴城、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率先建成柳池产业新城。加快美丽幸福新农村建设。到2017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1.7%以上,乡镇控规覆盖率达100%。

(二)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相关工业
以充分利用天然气等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推进优势资源转化为主线,以大型企业规模化、中小企业集群化、微型企业专业化为目标,大力实施园区4+4、企业2552战略工程。跨越提升天然气、煤电冶建及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税收产业(烟草),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和财税收入增长。坚持环保优先,促进园区产业集聚发展、关联发展、成链发展、循环发展,园区产值达到400亿元,力争500亿元,园区集中度达到80%以上。

(三)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农业
以四区建设为抓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培育,提升发展传统养殖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加快构建以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为主体的特色农业与特色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积极建设优质稻、专用玉米、马铃薯、优质油菜四大作物生产基地,食用菌、烟叶、茶叶、脆李、精品菜、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区,生猪、奶牛、肉牛、山羊四大畜牧业养殖基地,大鲵等六大水产业基地,葛粉等五大林业生产基地。加快形成东茶西菜、北烟南菌、全县一牛的产业布局。重点打造天友西塔、川驰、绿源春、九顶、云蒙、桃花米、徐鸭子、琦云、黄金木耳、老君菇菌酱等知名品牌,建成萱品天下农业公用品牌。到2017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170万亩,总产量突破60万吨,把宣汉建成盆周山区现代粮油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西南山地玉米增长模式创新展示区、全省丘区现代农业发展样板区和秦巴地区中药材之都。

(四)主打精品旅游发展第三产业
按照一核、三区、五点商贸流通网络布局,全力实施1368工程,到2017年,全县限额以上商品流通企业发展至300家以上,把宣汉建成服务达州、辐射秦巴地区的重要商贸流通中心。加快宣汉公路物流港建设,建成一个县域物流集散配送中心、四个区域性物流集散地。加快巴人文化艺术展演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水上运动中心、西区体育运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围绕红、绿、古、土、气五大主题,构建一心六区旅游发展总体格局,将百里峡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观音山创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到2017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1.5亿元,建成秦巴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大县和休闲度假基地。
县域金融更多>>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筑梦天府向未来[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业工委举办投融资政策解读操作实务专题培训[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四川乐至黑山羊的“进阶之路”[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因地制宜构建梯队、激发活力、优化服务 四川卫健人才队伍“提质扩容”[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