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资源非优区县域经济创新发展之路

时间: 2014-12-3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南溪区地处宜宾、自贡、泸州三市交汇中心地带,是川南经济区、成自泸城市群的中心腹地。全区幅员704平方公里,于2011年7月28日撤县设区,辖7个镇、6个乡和2个街道办事处。2013年末,南溪区户籍总人口43.5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23万人,城区居住人口13余万人。
近年来,南溪区充分发挥作为宜宾中心城区新组团的综合发展优势,按照全域开放的桥头堡、产业活跃的增长极、创新跨越的示范区的新定位和率先实现崛起,率先实现小康的总体目标,坚持两化互动、以业兴城、以城育业,大力发扬南溪铁军精神,大力实施项目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商旅活区、环境优区战略,以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产突破来实现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成功探索出丘陵地区坚持走两化互动发展,实现创新跨越的新路子。成为川南县级新区创新发展的增长点。

一、南溪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当前,南溪区县域经济已经进入了三产联动、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工业化特征明显。2013年,南溪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93亿元,同比增长10.5%,经济增长排名丘陵地区第5位,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排名第1位,公共财政收入增速排名第1位。

(一)投资高速增长,带动效应明显
2013年南溪区投资规模为92.45亿元,增速达26.5%,这是自2006年以来,南溪区投资增速连续8年保持在20%以上。2013年,南溪区借助西博会等平台,加强与广东四川商会、四川能投、重庆泽京、丝丽雅、恒旭等知名团队的深度战略合作,拓展投资领域,引进罗龙物流园、恒旭墙体材料产业园、分布式能源、川南家居博览城等165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36.23亿元,同比增长35.1%。

(二)产业加快调整,工业主导突出
2011年建区时,南溪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关系为21.6:55.1:23.3。截止2013年,农业占比进一步下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6:56:23.4。从产业结构变化的情况看,工业化中期的结构型特征在南溪已较为突出,56%的第二产业占比,与67个丘陵地区总体的第二产业占比(57%)大致相当。

(三)城镇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加快
2007年南溪建成区面积10.4平方公里,县城仅3.8平方公里。2013年全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9.5平方公里,城区14.22平方公里,城乡建设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总投资在2013年分别达到27.5亿元、17.6亿元。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36.6%提高到2013年的48.95%。

二、南溪县域经济发展做法

南溪区并不是一个以资源禀赋出众的县份。发展之初,要素缺,农业人口多,自然资源优势不突出;产业弱,农业大而不优,工业少且低端化。在客观认识区(县)情的基础上,南溪区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做大产业规模,促进产城融合,强化三产联动,又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要求,灵活运用政策工具,敢为市场先锋,甘为改革尖兵,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找到了一条符合南溪发展实际、符合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

(一)立足区情,厚植深耕实基础
南溪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设定并适时调整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最为急迫的问题,致力于解决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难点,克服瓶颈性因素。
2007年至2011年,南溪全力实施一次创业,提出宜宾工业新区、四川科教强县、西南绿色食品基地的定位和工业强县、科教兴县、重农稳县的发展战略,通过主动融入宜宾半小时经济圈,以优化环境为突破,以招商引资为关键,以重点项目为推动,加速推动工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城市特色化发展,成功实现以农为主向以工为主转型。2011年全区完成国民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2006年分别增长1.4倍、8.6倍,在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的排名,由2006年的101位上升到2010年的74位。
2012年至今,南溪启动二次创业,提出建设全市全域开放的桥头堡、产业活跃的增长极、创新跨越的示范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崛起,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着力改革开放,强调务实进取,营造思想更创新、政策更开放、环境更优秀的发展氛围,全面推进南溪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持续发展,力争实现由乡变城的蝶变。

(二)工业兴县,抓大引强兴实业
南溪区坚持把工业兴县作为发展基本方略,全力推进县域经济由以农为主向以工为主转型。
一是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建成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罗龙工业集中区,签约入驻企业150户,投产11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7户。已培育形成食品、轻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四大产业集群。2013年,集中区工业产值突破160亿元,其中,四大产业集群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5.48亿元,占集中区工业比重的97%。建成数字园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园区、四川省首批500亿重点培育园区。
二是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发展。南溪区依托南溪豆腐干地理商标,推进以豆腐干为主的大豆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推动6家豆制品类本土企业抱团发展,拓展产业链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全面提升南溪豆制品品牌价值,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升级发展。同时,南溪不断加大对现有机械制造企业的扶持和改造力度,大力支持南山射钉、锅炉公司、南山设备等本土企业增强科技投入力度,加快转型升级进程。
三是注重产业配套发展。依托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已经形成食品包装、包装印刷、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链,培育壮大了以恒旭集团、蓝天纸业、恒达纸业等龙头纸制品及酒类包装企业。通过培育鹅天歌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依托“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家庭农场)+养殖户”模式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全区年出栏商品鹅达到321万只,存栏种鹅8.5万只。

(三)两化互动,双向牵引强县域
南溪区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新型城镇化为依托,瞄准打造全省两化互动示范区目标,高标准、大手笔推进两区(园区和新区)建设,呈现出两化齐头并进、同频共振的强劲发展态势。
一是始终坚持把园区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主战场,推动工业集中集群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场镇为骨干,以新型村庄(社区)为补充,以工业园区为支撑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二是始终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主阵地,围绕仙源福地、上善水城城市品牌定位,财政累计投入29.8亿元,撬动社会投资120.7亿元,高标准规划滨江新城,初步形成4.76平方公里滨江新城框架,成为了川南片区两化互动样板之一。
三是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主动力,坚持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理念,突出新区牌、沿江牌、产业牌,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沿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大局,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三、南溪县域经济发展经验

丘陵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强化产业支撑,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是县域经济增长进程的基本要求。从这一角度看,南溪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在于坚持改革创新,在于细察区情,在发展进程中,抓住了兴业、融城与聚才三个关键点,即做好了谋划蓝图、厚植基础、规划先行、改革当先、创新引领、培育为基六件事。

(一)谋划蓝图,厚植基础,筑力兴业
回顾南溪县域经济发展历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不懈筑力兴业,以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城镇与农村的建设。
一是重视谋划蓝图,合理定位重点突破。南溪区在摸清家底、找准定位的基础上,坚持既定的发展战略,从夯实发展基础到工业主导,再到今天的三大定位、两个率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设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既针对当时的发展格局,又适度超前。
二是厚植基础,改善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在发展的硬件环境方面,南溪以园区为载体,资金不足靠市场、靠金融创新,交通不便靠投入、靠建设,人才缺乏靠培训、靠学习,产业不强靠培育、靠招商,实实在在练内功,兢兢业业做实业。在发展的软件环境方面,把解放思想作为全域开放的首要任务,引导干部群众坚决打破内陆思维、传统思维,树立世界南溪理念,提升开明开放,大气包容的人文气质,着力塑造南溪发展新形象。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聚合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构筑要素集聚强磁场。

(二)规划先行,改革当先,着力融城
一是规划先行。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要求和统筹城乡、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思路,加快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进程,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特色乡镇为骨干、以新型社区为支撑,构建一核两翼三组团城镇发展格局。
二是改革当先。坚持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资主体,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推进渐进式改革向攻坚式改革转变。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扩权强镇改革、土地管理方式改革、村级管理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健全有利于城乡一体发展的机制体制。
三是着力整合。坚持激发内生动力,用好外部推力,借势借智借力发展。将产业、城镇、农村的经济资源,通过城镇这一载体集中起来,将区内、区外的发展资源,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和手段整合起来。内引外联、多元互动,集中力量,为南溪区融城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拓展更大的空间。

(三)创新引领,培育为基,合力聚才
一是进一步深化敢想敢为敢突破、创新创优创未来的铁军精神品质,探索重点领域制度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活力,依托创新驱动,打造创新要素汇集区。
二是大力开展创新型学习培训,以解放思想为先,切实破除权威定势、从众定势、经验定势,营造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三是把人才作为推动南溪区跨越发展的关键。大力实施急需紧缺人才集聚工程、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完善南溪区“一中心三基地”干部人才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建设,对机关事业单位引进人才进行全员任职培训,打造一支忠于国家、勇于职守、勤于政务、廉于律己、信于社会的南溪铁军。

四、南溪县域经济发展启示

南溪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资源缺乏地区县域经济起飞的样本,是依托人力资源实现创新跨越的示范,是丘陵地区坚持走两化互动发展的典型案例。总结起来,南溪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对于加快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注重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以城镇发展助推产业增长
丘陵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双向突破,难点也在于此。要为这一突破创造条件,就有必要积累突破的势能,这一势能的来源,一是特色产业,二是现代城镇。对于丘陵地区县而言,特色产业的培育固然困难,现代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更大的制约。城镇的生活功能强于经济功能,城市经济的自生性较强,与市场的联系较弱,这是丘陵地区城镇的普遍状况。要蓄势,必须双管齐下,既做产业,更要发展城镇。南溪区的发展实现,充分体现了这一发展的基本脉络。
在当前宏观经济稳字当头的情况下,在丘陵地区,县域的发展更应侧重于城镇化,应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抓住政策机遇,捕捉市场机会,实现城镇化的创新发展,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以现代的城吸引和支撑现代的产业,以现代的城市经济拓展改革创新的新局面,以现代的发展进程塑造开放发展新格局,以城镇的发展为县域经济的整体突破创造机会。从这一意义上讲,城镇化就是工业化。南溪区当前的实践,为两化互动的县域实现,提供了可资借鉴和观察的动态样本。

(二)注重县域工业重点推进,以工业突破带动三产联动
无业不兴,无工不富。工业化作为一个发展进程,有着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的重要特征,就是以工业经济为标志的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丘陵地区要融入一个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必须要有工业经济的实质性突破。在这方面,南溪区实践的价值在于,遵循发展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突出不同的重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地方实际,较好地复制了发达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紧紧扭住投融资这一核心环节,以投融资规模的扩大带动发展资源的整合,以投融资机制的创新促进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工促农,以城兴业,三产联动,效率共进。

(三)注重县域经济整体布局,以点突破带动面发展
丘陵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善于积累势能,更要善于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即转化为县域经济突破的关键性支撑力量,一是以企业为核心的市场主体,二是以城镇为载体的现代消费人群。要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产业与企业的关系。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没发展,不仅要看规模,还要看有没有核心企业。有产业没企业,产业随着市场变化调整,市场没了,产业就没了。二是产业与城镇的关系。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不高,不仅要看产业,还要看城市经济是否活跃。南溪的实践表明,引进产业,不仅要完善产业链,更要注重产业链条上重点环节大企业的培育;做大城镇不等于做强城镇,基于多元化、多层次消费的现代城镇是现代产业的载体;县域经济的突破,就在于以合理的整体布局,以城关镇的点突破带动县域的全面突破。

(四)注重围绕民生谋发展,以民生需要勾画发展蓝图
丘陵地区发展压力大,但另一方面,丘陵地区人口众多,特别是农业人口众多,民生压力也很大。发展与民生,在丘陵地区的发展实践中,面临着现实的选择矛盾。一方面,发展战略必须要围绕民生展开,发展实践必须要考虑民生的代价,发展的现实成果必须要惠及民生。另一方面,民生的需要在发展不足的客观条件下面临难以实现的窘境,民生与发展客观上两者必择其一。南溪区在县域经济的发展方面,坚持以民生为本,做到产业发展要能够通过就业、税收、基础设施等方面对群众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城镇建设要能够通过环境的改善、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对群众生活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南溪的经验表明,民生有保障的发展才是丘陵地区需要的发展。南溪区县域经济的实践,坚持了围绕民生谋发展的基本理念,将民生的需要转变为发展蓝图,将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为发展动力,以民生聚力,以民生汇智,以民生出彩。

(五)注重改革引领,以创新活动支撑跨越发展
丘陵地区县域经济要走两化互动的新路,而不是传统的拼资源、拼环境、拼政策的老路。新路的新,在于常态化的改革,在于机制化的创新,在于对跨越发展坚持不懈的努力。要改革,就需要解放思想;要创新,就需要培育人才;要跨越,就需要跳起摸高。归根到底,丘陵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改革氛围,人人想干事,人人敢试水,需要一个优秀的发展团队,有敢为改革尖兵的政府领导干部,有勇为市场先锋的企业家,有甘为发展工兵的劳动者。南溪的实践表明,改革的引领,创新的支撑,落到实处,就是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的培育、发展与壮大。这是南溪区县域经济发展最为核心的经验。


 

县域金融更多>>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筑梦天府向未来[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业工委举办投融资政策解读操作实务专题培训[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四川乐至黑山羊的“进阶之路”[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因地制宜构建梯队、激发活力、优化服务 四川卫健人才队伍“提质扩容”[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