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强化三个支撑 推动县域经济包容性发展

时间: 2014-12-3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富顺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在自贡、内江、泸州、宜宾四座川南城市之间,处于川南城市群的几何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富顺辖26个镇乡,幅员面积1333平方公里。富顺是典型的四川省百万人口丘陵大县,2013年末总人口109.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23万人,农业人口82.79万人。城镇化率为35.26%。
近年来,富顺县遵循科学发展理念,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民生导向,强化发展支撑、产业支撑、城镇支撑等三个支撑, 突出产业富民、发展惠民、服务安民,较为成功探索出了丘陵地区百万人口大县实现县域经济包容性发展的路子。


一、富顺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一)发展现状
当前,富顺县域经济的发展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工业化特征。
一是经济发展增速较快,投资主导效果显著。2013年,富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100亿元,同时,房地产投资规模也达到15.29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投资的快速增长使富顺经济增长保持高位,自2003年以来,富顺经济增速均在10%以上,经济增长与城镇建设双加速局面开始出现。
二是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工业主导地位巩固。近年来,富顺产业规模扩张迅速,特别是工业经济,增加值从2003年的2.75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85.33亿元,提高31倍以上。产业结构变化显著,2006年三次产业表现为各占三分,2013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9:53.5:27.5。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第二产业的突破,第二产业增幅是2006年的5倍以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幅仅为1.5倍、2.5倍。
三是农业地位依然重要,城乡统筹成效显著。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富顺十分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坚持强农惠农,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广泛参与原则,整合项目和资金,创新机制和方法,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新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态势。同时,城镇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3年富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080元,城镇居民收入可支配收入20776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3倍和2.75倍。

(二)阶段特征
从整体看,富顺县域经济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发展阶段性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业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农业作业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富顺农业经济产出规模受人口规模影响较为明显,人口规模的大小大体与农业经济产出规模大小一致。由于受到大体一致的农业作业模式、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业市场经营渠道影响,农业产出效率趋同。
二是第二产业总量处于中等水平,产业作业效率较高。富顺的工业经济装备水平较高,规模较大。同时,工业经济的增长与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势头明显,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机结合点,正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是第三产业总量处于中等水平,人均产出有较大提升空间。富顺的第三产业发展反映了丘陵地区人口大县的平均水平和特点,因人口规模大导致的传统服务业较为发达,由此形成了较为发达的第三产业。但在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以后,依靠传统的服务业不足以让服务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还有待于进行结构性调整。

(三)面临挑战
对于富顺这样的丘陵地区人口大县,针对丘陵地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难题,针对百万人口大县不容忽视民生问题,针对三产联动瓶颈性因素,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新要求,对着力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实力带来新挑战。这就要求在注重培育市场能力,以依托市场促进转型;注重提升带动能力,以增强增长过程的外溢效应;注重拓展创新能力,以支撑产业发展的持续过程;注重完善制度保障能力,以优化产业科学发展的环境与氛围等方面实现县域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
二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新要求,对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新模式带来新挑战。农业经济不仅是富顺县域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富顺民生保障的重要依托。只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把民生改善和扶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地以改革创新来开拓县域经济发展新空间,抓住农村问题关键,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新模式,才能在释放农村生产要素同时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在要素转移的过程优化要素配置,在产业整体转型中做大做强做优农业经济。
三是区域竞合发展的新要求,对着力构建全域开放新格局带来新挑战。推动富顺县域经济迈上更高台阶,既要有产业倍增、乡镇壮大、城镇优化,更要有全域开放中促进区域合作。这就要求借开放之势破跨越发展之局,借合作之道解转型发展之困,借市场之力铸包容发展之力,在开放中学习先进,在合作中找到差距,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在创新中形成特色,彻底改变富顺县域经济的内外部环境。
四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对着力提升城镇发展整体品质带来新挑战。富顺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政策机遇,加快推动城镇体制改革,用好相关政策举措,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以城镇的改革发展,来释放人口红利,来赢取改革红利,为百万人口大县民生问题的应对提供更牢固的平台和更强有力的手段。

二、富顺县域经济发展做法

(一)夯实底部基础,做强发展支撑
富顺坚持把加强基础建设作为重要前提,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能源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建与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
一是着力改善交通条件。富顺把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夯实底部基础,构建发展支撑格局的重中之重。明确把构建枢纽做为交通的首要任务,根据全省交通形势发展特点,结合富顺交通的实际,对“一中心”“三区域”“五重镇”公路主干线建设制定了五年任务和重点工程、控制性节点三年完成的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县交通建设投入以快速递增。圆满实现了提前三年完成通乡公路、提前两年完成通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极大提升了富顺县城的城市品位和形象。“十二五”期间,富顺继续把交通建设作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国境线布局建成枢纽,切实服务于一城二园三基地五重镇的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战略,形成全县内联外畅的交通大格局。
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富顺坚持有序实施向家坝灌区富顺工程和大坡上、高硐堰、鹅项颈水库等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大镇溪河水源保护、中小河流流域和病险水库整治,加快沱江防洪堤和农村微型水利工程改造,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同时,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全面启动和完成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童寺中心水厂和赵化中心水厂等重点工程。
三是加强能源建设。富顺积极抢抓《四川省页岩气发展规划(2013-2015)》将富顺—永川区块明确为页岩气建设区块之一的机遇,结合自贡市参照央企+地方政府+民企的开发模式,成立三方合资的四川自贡页岩气开发有限公司,先期勘探开发富顺区块,打造页岩气特色能源产业园区的工作实际,积极推进能源建设。同时,全面完成电网改造升级,基本实现了国家电网全覆盖,并建成西城区天然气调峰配气站和东城区天然气门站,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能源支撑。
四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富顺努力建设天蓝、水碧、山青、音静,生态良好、功能完善、品质优雅、生活舒适宜居的生态富顺,持续深入开展生态治理蓝天行动、清水行动、绿地行动、宁静行动、利废行动等“五大行动”,成功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全县绿化率实现99.8%,绿化覆盖率达35.3%,森林覆盖率达32.2%,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绿色生态环境支撑。

(二)引领产业发展,夯实产业支撑
  工业强则富顺强,工业弱则富顺弱。富顺坚持把工业强县提升到全局的高度、上升到战略的层面来认识,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振兴县域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的突破口和根本途径来抓,整体推进产业发展。
当前,富顺坚持突出产业主导、突出载体建设、突出环境改善、突出招大引强、突出要素保障等五个突出,以产业特色为抓手,实施错位发展,增强工业支撑力,实现了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突出产业主导。始终坚持把发展优势产业作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县的重中之重,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工业方面,突出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坚持择优扶强,注重梯次培育,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市场拓展、新产品研发等,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效益提升。农业方面,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突出农业产业优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服务业方面,以龙头培育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旅游业、金融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等。
  二是突出园区建设。始终坚持把园区作为促进产业集聚、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突出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强力推进晨光科技园区、纺织服装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区三大园区建设。2013年,晨光科技园区完成投资15.8亿元,建成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已成为全省唯一的有机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区,被列为全省中小型企业产业基地、新材料出口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525”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三是突出环境优化。始终坚持环境是生产力的理念,努力打造宜商富商亲商的投资环境。着力优化政策环境,县本级财政每年安排支农资金5000余万元、工业基金2000余万元、服务业发展资金300余万元,先后出台了《培育扶持大企业大集团的实施办法》、《加快自贡晨光科技园区发展的决定》、《加快纺织服装园区发展的决定》、《农业产业化奖励扶持办法》、《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同时,着力优化服务环境,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工作流程,设立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实施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促进了项目快速落地建设。
  四是突出招大引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着力点,积极融入成渝和川南经济区发展,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围绕化工及新材料、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借力西博会、珠洽会、央企入川等大型招商活动,着力投资促进、招商选资、招大引强。
  五是突出要素保障。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强化资金保障,注重政策对接、精心包装项目、积极向上沟通,2013年向上争取项目资金8.35亿元。

(三)推进两化互动,优化城镇支撑
富顺在深入推进两化互动中,提出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三中心五重镇的城镇总体架构、其他特色小镇为纽带的城镇体系。明确到2017年,全县城镇化率47%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30万人,建成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宜商的山水园林中等城市,成为自贡区域中心城市的副中心的发展目标。
对于富顺这样的百万人口大县而言,两化互动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有了工业的兴起,才会有城镇的拓展与繁荣,由此也才会有工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这是一个符合规律的发展逻辑,也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县域经济都要走过的共同发展道路。富顺坚持在发展中实现上述逻辑,坚持在发展中破解地处内陆交通弱势地区导致的大工业启动难、运营难、发展难,要素外流局面导致的大产业内生性要素支撑难,刚性的生活需求、过重的产业结构导致的服务业转型难等三大难题。
一是坚持工业主导,以产业的突破引领县域经济的整体跨越,为两化互动局面的形成创造条件。强化重点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晨光工业园区已成为富顺振兴县域经济,实现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的主战场和突破口。同时,以晨光院为主干,往上游拓展、向下游延伸,配套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二是加快城镇建设,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提升两化互动的城镇承载能力。2013年,富顺形成了三中心五重镇总规、构建了一核三中心五重镇的城镇总体框架、其他特色小镇为纽带的城镇体系。围绕沱江沿岸打造和水体保护,重点加快县城东西城区城市主干道及其配套管网、公共设施建设,为城市迅速拓展奠定基础。
三是夯实农业基础,以两化协调为两化互动提供助力。坚持把产村相融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实现现代农业的提质增效。2013年,富顺实现粮食生产总产达47.01万吨,增长8.7%;并实现农业增加值36.99亿元,同比增长3.8%,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户、农民合作组织3个,同时实施涉农重大项目43个,完成投资18.8亿元。
四是深化扩权强镇,以加快镇乡经济发展丰富两化互动产业内涵。以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放管结合,权责统一,转变职能,提高效率的基本原则,对镇乡适度放权让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增强镇乡发展活力,以乡镇兴、富顺兴的发展理念,着力培育乡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了一批工贸型、农贸性、商贸型、旅游型特色小镇,加快建设万寿—怀德—长滩白酒产业集中区和永年木材交易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镇域产业,增强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提升镇乡经济实力。

三、富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

对于丘陵地区的人口大县而言,由于人口规模带来的较为突出的民生问题,使得要完成产业支撑、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等发展任务更为艰巨,同时也要求在实施这些任务中必须充分考虑民生的要求。具体而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考虑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的需要,还必须重点考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要求;工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满足结构升级的规律性要求,还必须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同步实现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公平获益;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要讲规模、讲效率、讲效益,更要考虑城镇的需求水平、土地的保障功能和农民对农业的认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要与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同步,还要与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变化同步。
从富顺县域经济发展实践来看,不论是夯实底部基础,做强发展支撑,还是引领产业发展,夯实产业支撑,以及推进两化互动,优化城镇支撑,富顺在全面探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突出民生导向,以产业富民、发展惠民、服务安民为基本路径,较为成功探索出了丘陵地区百万人口大县县域经济推动包容性发展的路子。

(一)以产业富民,经济发展以民生为先
创新机制促增收。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利益链接机制、投入机制就业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一是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参与建设积极性;二是探索政府性项目资金量化为农民股份+保息分红+务工收入的利益联结新机制;三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其中整合涉农项目资金7570万元、业主37500万元、金融部门5500万元、农民4430万元;转化农村产业工人逾2000人,人均年收入2.5万元以上。此外,通过业态创新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先后打造黄泥、金竹、团山、千秋等综合体,开发出以“秀美鳌溪、豆花情怀”、“红酒品鉴”、“现代农业”等为主题、主线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
归雁经济促发展。2013年,36.5万富顺人外出务工。这一群体不仅给富顺带来了45亿元的收入,还为富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富顺抓住机遇,完善“乡情+项目+投资回报”为主的归雁经济模式,加大政策、土地支持力度,推介回引工程项目,建立回引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机制,结合纺织服装产业园、晨光科技园区、农副产品贸易物流加工园区三大园区建设,促成更多在外富顺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兴业。累计回引项目300余个,涉及投资近50亿元,解决就业10000余人。
培育主体重长效。富顺通过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积极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构建稳定的市场联系,2013年,富顺共有龙头企业42户,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19户,亿元龙头企业6户。全县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比2011年增长20.3%。二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234个,其中省市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个。全县会员数量达1.77万个,带动农户18.4万户,促农增收1.23亿元。三是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截至2013年,龙头企业成功注册商标7个,5个鱼品种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已认证绿色食品1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35.16万亩,创建畜产品名优品牌3个。
产业扶贫夯基础。富顺着力扶持生猪、白鹅、食用菌三大产业发展,通过有力推进产业扶贫,夯实经济发展基础。2013年,全县出栏生猪105 万头,比上年增长5.04%;出栏白鹅1330万只,比上年增长3.01%;食用菌发展力度加大,正向注册保健品迈进。同时,大力推进技术培训工程。积极落实培训基地,充分整合培训资源,县乡两级培训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先后组织了实用技术培训68期,12450人次受到培训。

(二)以发展惠民,成果共享以民生为要
重视群众全面参与。富顺坚持引导和激励群众参与发展进程,突出群众推进发展的主体地位。以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为例,2012年,富顺投入近1000万元在石平村流转土地1600亩,建设自贡市最大的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为吸引群众参与,富顺坚持“五步走”。第一步:建立示范基地,做给群众看,让大家亲眼看到这个产业能赚钱;第二步:成立了富顺县仙源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培养种植大户,培养带头人;第三步:让专合社和大户手把手教,带动更多的农户,让他们依靠发展金银花增加收入;第四步:依托产业发展流转土地1500亩,使整个种植示范基地规模达到3000亩以上,让村民能最终成为这个产业的股东;第五步:对金银花进行深加工,除了做中药材,还把花、叶开发成大众化的茶和饮料。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富顺在城镇化进程中,始终把文教事业发展、社保体系建设、惠农政策兑现、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重点和焦点。其中,棚户区改造既是发展的难题,也是民生的焦点。2013年,富顺县财政筹集资金7314万元,开工建设廉租房100套、公租房400套,改造农村危旧房3570户,完成棚户区改造建设任务158户,并在改造工作中,围绕整体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品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坚持把棚户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区“退二进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相结合。
围绕民生加大投入。富顺以惠民利民为根本,突出成果共享。2013年,富顺民生支出预算执行达21.87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5%,较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2014年预计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将再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76%以上。通过投入的扩大来为应对继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就业困难群众帮扶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以服务安民,公共服务以民生为首
在加快推进幸福富顺进程中,富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更多公共资源投入民生领域,深入持续推进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民生基础设施等九项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覆盖面,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2013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732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9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90个,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转移农村劳动力36.5万人。建成农村幸福院2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个,改建农村敬老院6个。开展低保对象专项治理,累计发放城镇低保金3823万元、农村低保金3064万元。创新并推行“三委两站一室”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新建城市社区5个、农村社区33个。实施整村连片扶贫项目,1.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建成廉租房250套、公租房800套、返安房25.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廉租房100套、公租房4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27万元,改造农村危旧房3598户。

四、富顺县域经济发展启示

富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丘陵地区百万人口大县县域经济努力践行夯实底部战略的样本,是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与民生结合探索的典型案例。总结起来,富顺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对于加快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加快推进丘陵地区百万人口大县新型城镇化
丘陵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双向突破,要通过工业化在结构调整中的整体突破为产业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创造条件,要通过城镇化在城镇化面积扩张中的品质提升来为工业结构升级提供要素的承载地。难点在于如何权衡两个方面的重要性和先后顺序。
在工业化初期,由于工业经济整体的弱质性,这一权衡并无价值。但在四川全省整体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时期之后,对于县域经济而言,这一权衡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富顺作为百万人口大县,要单纯地通过产业的扩张来带动城镇的发展,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并不现实。其原因,一在于以富顺当前的区位条件,难以找到和引进这样具有巨大带动能力的企业,二在于以富顺县域经济的平台,也难以承载和支撑这样的产业,三在于百万人口的民生诉求,并不会因为战略上产业的优先性而有丝毫的减弱,由此产业的增长,即使在发展规律上有其正确性,但如果不能满足民生的诉求,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同。因此,作为富顺这样的丘陵地区百万人口大县,必须在未来的县域经济发展中,对城镇化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原因,一在于百万人口大县的城镇化,与其他地区相比,同样的推进程度,社会效益更为突出;二在于百万人口大县的城镇化,其现实的紧迫程度更高;三在于百万人口大县城镇化的率先突破,对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更为重要的政策价值。要通过城镇化来为富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产业增长一时难以提供的支撑力,要通过城镇化来为富顺民生的改善提供产业增长无法顾及的覆盖面。产业与城镇并重,尤其要注重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区域整体发展战略中,对于富顺这样的百万人口大县,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妥善的考虑。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有重点布局,以提高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和县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必须考虑政策资源向百万人口大县倾斜,推进新型城镇化在百万人口大县的率先突破。

(二)积极探索丘陵地区百万人口大县现代农业创新
丘陵地区的百万人口大县,都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庞大的农业人口和庞大的外出务工群体。这是在现实中并存、却给发展形成了巨大矛盾的两个现象。农业人口多充分表明了农业经济在现实中的重要价值,不发展现代农业,不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与民生诉求不符。但另一方面,庞大的外出务工群体,又在根本上消解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要素基础,农业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
富顺的县域经济发展,通过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历程,为我们展示了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现实图景。一方面是传统意义上因作业条件优良而发展起来的农业经济,在现代交通体系和市场冲击下的瓦解,另一方面是现代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系的兴起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现实需求。在这两个方面力量的作用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上。如果任其衰落,将最终因农业的崩溃而中止整个发展进程。因此,对于这一产业,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和可操作的政策干预,以推进现代农业创新。
在富顺这样的丘陵县依托市场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创新,有价值、有基础、有手段、有空间。价值在于这一创新的典型性,在于以传统农耕文化为标志的富顺的现代性转变这一样本的观察价值,基础在于富顺浓厚的农业传统和现实发展,手段在于长期发展建立起来的市场联系和培育起来的企业主体,空间在于城乡统筹发展格局下新的城乡联系支撑下拓展的广阔市场。

(三)充分考虑丘陵地区百万人口大县发展的民生诉求
丘陵地区百万人口大县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善于推动增长,更要善于谋划民生。民生是发展的目的,民生是发展的依托,民生是发展的评价标准。这一点,在富顺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有较为生动的体现。
富顺发展与民生协调统一的县域经济实践,对于丘陵地区而言,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以民生聚力要能常态化。凡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发展事项,只要能够主动地与群众沟通,往往事半功倍。二是以民生汇智要有规范性。建立稳定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机制,向群众问策,向群众借智,是鼓励群众参与县域经济发展进程的关键。三是以民生定发展要成为发展的根本价值观。丘陵地区百万人口大县的发展,根本是人的发展问题。抓住人的现实需求,服务于民生的改善,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形成包容性发展的基本氛围。
因此,在政策层面,必须充分考虑丘陵地区百万人口大县发展中所内含的民生诉求。在制度中予以认可,在政策中予以倾斜,在实践中予以贯彻,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四)不断深化丘陵地区百万人口大县体制改革
要变区位优势为竞争优势,变庞大的人口基础为人口红利,既需要投入,更需要改革。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来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形成新的发展浪潮,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体制改革所释放的红利,在富顺县域经济发展中,一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丘陵地区百万人口大县改革的推进,要围绕完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展开。为此,一方面要以小城镇和新农村综合体为依托,建设统筹城乡示范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居住证制度,最大程度吸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另一方面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制度,建成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行土地入股、政府投入量化为农民股权等办法,促进农村资源和要素资本化。同时,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推动城乡公共资源优化配置。

县域金融更多>>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筑梦天府向未来[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业工委举办投融资政策解读操作实务专题培训[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四川乐至黑山羊的“进阶之路”[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因地制宜构建梯队、激发活力、优化服务 四川卫健人才队伍“提质扩容”[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