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时间: 2014-07-21  来源:中共九龙县委 九龙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县按照坚持科学发展,围绕构建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和谐幸福新九龙的总目标,着力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培育特色农牧、优势电矿、生态旅游三大产业,切实做好壮大工业经济、着力民生改善、突出文化教育、构建和谐九龙四篇文章的“1234”发展思路和潜心打基础、奋力促跨越工作理念,大力实施资源开发、招商引资、融入攀西、人才工程四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经过努力奋斗,全县经济总量位居全州第二,被列为全国、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首批试点县,获得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县、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开创了九龙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紧扣发展主题,培育优势骨干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8亿元,较2010年增长73.17%,年均递增21.55%;完成工业增加值18.29亿元,较2010年增长94.78%,年均递增24.8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4亿元,较2010年持平;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较2010年增长14.43%,年均递增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亿元,较2010年增长52.89%,年均递增15.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426元,较2010年增长43.21%,年均递增12.7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04元,较2010年增长91.47%,年均递增24.18%。

——始终坚持以规划引领经济发展。近年来,编制了湾坝工业园区规划、烟袋片区“两化”互动示范区规划、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风貌改造规划、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交通中长远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产品开发规划、彝家新寨新农村建设规划、新一轮十年扶贫规划、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开发整治规划,建立起覆盖全域、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规划体系,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始终坚持以工业壮大经济规模。近年来,建成电站40座,装机157.07万千瓦,年发电量66.34亿度。设置探矿权72个、采矿权17个,里伍铜业外围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新增铜金属量3.5万吨;实现年生产铜精矿10200金属吨、铅精矿10624金属吨、锌精矿23955金属吨。全县规上工业企业9家,总产值22.62亿元,增加值17.78亿元。水电实现年产值14.64亿元,对地区GDP贡献率21.25%;矿业实现年产值7.97亿元,对地区GDP贡献率37.21%。优势电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日益明显。

——始终坚持以农业夯实经济基础。近年来,投入涉农资金2.12亿元,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特色农牧业发展初见成效,九龙花椒通过国家地理标识认证,申请花椒油产品专利3项,引进茶叶开发企业1家,发展专业合作社51个,九龙牦牛、山羊本品种选育5.67万头(只)。农牧民生活条件改善,实施农村D级危房改造1694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709户,棚户区改造158户,新建沼气池500口,解决了26358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了11个定居集中点和7个分散安置点1240户、4956人、14.88万平方米的牧民定居建设任务。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实现粮食总产量49933吨、蔬菜产量42865吨,农牧业产值6.1亿元。

——始终坚持以旅游促进经济增效。加强旅游基础建设,继续强化旅游市场管理,接待游客5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5亿元,带动了就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始终坚持以项目拉动经济增长。实施项目207个,竣工项目61个,完成投资58.29亿元。杨房沟、孟底沟电站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争取项目成果丰硕,争取项目134个,项目资金10.21亿元。项目储备357个,项目资金92.5亿元,其中完成申报项目67个,总投资4.68亿元。

——始终坚持以财税强化经济保障。积极培植骨干财源,大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近三年,全县财政总收入
24.36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8亿元,上级专项和补助收入17.18亿元。不断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向重点建设和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12%。强化监督检查,审计核减工程资金1050.56万元,核减不属实、不合理政府性债务资金7138.17万元。努力化解债务,化解历史性债务5250万元。2013年,县城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分别达16.34亿元、18.03亿元。

(二)着力夯实基础,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市政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投入近10亿元启动27个市政建设项目,县城垃圾处理场、入城大道、伍须西路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60余户城镇低收入群体纳入保障性住房统筹,兑现租赁补贴189户31.2万元;建成第四期廉租房36套1800平方米、第5期廉租房48套2400平方米,完成第四期安心工程488套50068.8平方米建设任务;投入1898万元,完成6.62公里城区防洪河堤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深化。

——交通瓶颈日益缓解。三纵三横一网络交通体系建设纵深推进,全面完成S215线瓦九路升级改造工程路基和路面工程,鸡丑山隧道工程完成90%。完成九石公路工可审查、行业审查、环评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S215线九江路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建成通乡公路35.5公里、油路11.8公里,通村公路175公里、油路15公里,通村通畅11.5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7公里,完成水毁抢险102公里。

——现代通信更加便捷。全力推进智慧九龙、无线城市建设。通信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三)突出民生改善,千方百计增加投入,解决群众所需所盼,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民生工程有效实施。投入5.02亿元实施百姓安居工程、扶贫解困工程、民族地区帮扶工程等一批民生工程项目,广大干部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启动小金乡洋桥村等9个村彝家新寨示范村建设,完成1038户农户的民房升级改造和风貌塑造,朵洛等10个乡彝家新寨建设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学条件逐步改善,在建校舍项目38个,总投资1.98亿元,建筑面积79953平方米;投入481万元开设了中小学网络教学班,配置了电子白板等电子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得到充实,全年双选、考调、公招、特岗引进教师271名。教育助学全面推进,在全州率先建立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体系,做到了应免尽免,6996名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贫困学生享受生活补助。

——卫生事业加速推进。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投入240万元新建40个村卫生站,面积2400平方米,累计实施门诊救助610人次,住院救助12617人次,孕产妇住院分娩达71.94%,计划生育达97.53%,人口自然增长下降到6.83‰。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设立文化发展专项基金100万元,建成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深入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免费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891场次,编辑报道新闻3203条,省、州采用568条,民族体育馆免费开放14.75万人次。

——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城镇新增就业138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积极实施扶贫新村建设,扶持农村贫困人口1543人。发放城乡低保金5123万元,五保户集中供养达15.25%,对31200名城乡困难群众进行医疗救助,救助金达860万元。

二、下步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指导实践,正视差距才能奋起直追。在发展实践中,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县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规模还较小、工业技术还不强、产业链条延伸还不够;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牧民增收渠道尚需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快缩小发展差距,我县下阶段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01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5.3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9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9.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1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7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912元,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综合竞争实力、城镇化水平、发展保障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调整功能布局,奠定九龙发展基础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不抓教育是失职,抓不好教育是无能的思想,围绕突特色、创品牌、争一流目标,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校点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重点建好九龙高级中学,改造提升县城小和重点初级中学,加快建设片区寄宿制学校,到2016年初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的万人教育大园区,使九龙教育走在全州前列,打造全州教育品牌。

(二)突出加快交通建设,构建三纵三横一网络格局,致力打破瓶颈制约
进一步完善交通发展规划,加快出境公路和县内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不断完善县、乡、村公路网络。做好省道215线升级为国道干线工作,加快推进省道215线瓦九段改造升级,力争九江路、九石路开工建设,积极协调推进雅砻江沿江公路、县城至孟底沟施工通道建设。通过努力,把九龙建成联接甘东、融入攀西的交通枢纽。

(三)大力培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繁荣文化旅游产业,打造藏彝走廊、秘境九龙品牌,拉动县域经济转型跨越。认真实施《九龙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伍须海景区创5A为龙头,重点打造一批全省、全国知名旅游景点,推进旅游全域发展;挖掘包装藏彝民族文化,发展功能齐全、环境友好、文化浓郁的特色休闲农庄,打造民族风情休闲旅游小城镇;加快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引资建设四、五星级酒店;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进一步完善游、购、娱等旅游经济体系。     

——树立集群发展理念,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夯实工业强县基础。有序发展生态水电产业,加快17座在建电站建设,做好湾三电站、小板桥电站等申报审批和核准备案工作。有序发展优势矿产业,重点开发铜、锌、铅等有色金属和石灰石、大理石等非金属资源。力争到2015年,全县原矿处理能力在2011年基础上翻两番。加快水电、矿业经济转型,走电矿结合道路,以湾坝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发展以铜铅锌为主的冶炼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电矿开发利用附加值。

——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做大做强规模品牌,拓宽农牧民增收途径。实施特色农牧产品开发战略,坚持产业化道路,加大农产品市场开发力度,打造特、精、名、优品牌和地理标志,大力扶持花椒、茶叶、魔芋、牦牛肉加工等龙头企业;实施科教兴农强牧战略,积极引进推广高产、优质作物,大力推进粮食、蔬菜、茶叶高产基地创建,着力打造全州菜篮子基地,加快牲畜品种改良,大力推进疫病防治、饲草种植、草原生态保护等系统工程建设,实现畜牧业提质增效;实施强农惠农战略,加大公共财政扶持“三农”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牧民以多种方式参与农牧产业化经营,加大农牧民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辐射带动功能,统筹城乡发展。强力实施“一核两翼”发展规划,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严格执行县城总体规划和风貌改造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县城文化、商贸、旅游功能,打造城市文化标识和特色地标建筑,培育县域经济集聚中心,大力抓好县城休闲长廊、民族广场、山体亮化等重大市政建设项目。突出区域特色,积极推进中心集镇建设,做好撤乡建镇工作,加快城镇民居风貌改造、溪古移民风情村建设,挖掘包装特色民俗文化村镇,充分发挥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推进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水平。扎实开展三大民生、四项帮扶、五项关怀行动,重点抓好朵洛彝族乡等10个乡连片扶贫开发,做好溪古、斜卡等电站移民搬迁安置,落实失地农民后期扶持、惠民和低保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扩大医保、社保覆盖面,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继续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安全饮水工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促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农牧民增收致富,积极开展就业促进和扶贫解困。不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制定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和重大地质灾害,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严格项目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和保护生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争创全国卫生文明县城。

县域金融更多>>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筑梦天府向未来[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业工委举办投融资政策解读操作实务专题培训[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四川乐至黑山羊的“进阶之路”[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因地制宜构建梯队、激发活力、优化服务 四川卫健人才队伍“提质扩容”[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