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强体展翼 聚力跃升

时间: 2014-07-21  来源:中共阿坝州委 阿坝州人民政府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是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地方,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辖13县、221个乡(镇)、1353个行政村。幅员8.42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户籍总人口919987人,藏族占57.3%,羌族占18.6%,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主要聚居区。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旅游、水能、生物和矿产资源优势明显。水能理论蕴藏量1933万千瓦,可开发量1400万千瓦,河流落差大,距离负荷中心近,年发电小时长,造价低。立体气候明显,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名、特、优、稀水果和反季节蔬菜良好的种植区。有优质天然草场422万公顷,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食品资源开发前景广阔,野生中药材1900余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矿产资源极其丰富。迄今为止,已发现矿种54个,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36处。

改革开放30年来,阿坝州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30年间,全州经济总量翻了五番,到200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0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7.5倍,年均增长7.2%。人均GDP由1978年的523元增加到2007年的11725元,增长5.9倍,年均增长6.3%。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历经三年震后重建和两年发展振兴,2012年阿坝州经济总量突破200亿元,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99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实现增加值35.04亿元、120.84亿元和78.11亿元,分别增长4.9%、13.0%和8.8%。

一、主要做法

阿坝州委、州政府深化对阿坝州情的认识,紧紧抓住灾后重建、西部大开发、藏区跨越式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建设,通过强体展翼,聚力跃升,努力将阿坝州建设成为民族地区经济新的增长极,将阿坝州县域经济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一)以基地建设为依托,生态产业为重点,做强农牧业主体

一是突出生态元素优势,把生态产业作为发展核心。充分利用阿坝州充足的光照、肥沃的土壤、干净的水源等独特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围绕乡村、田野、农耕等元素,引导畜禽养殖、农作物种植回归生态本原,实现生态安全与特色效益产业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以生态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特色生态种植业。形成以酿酒葡萄为引领,山地蔬菜、特色水果、高原马铃薯、中低温食用菌、道地中药材为重点的六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格局,形成了一批有阿坝特色的种植业产业块、产业区、产业带。如岷江、大渡河流域以甜樱桃、青脆李、猕猴桃、苹果的特色水果产业带,以大白菜、西红柿、莴笋为主的山地蔬菜产业带;以小金、金川、理县、茂县为主的酿酒葡萄产业区,以若尔盖、松潘、小金为主的高原马铃薯、道地中药材产业区,以红原、松潘为主的中低温食用菌产业区等。同时,汶川花卉、茶叶和九寨沟玫瑰等特色小产业也初具雏形,特色效益农业助农增收作用明显增强。蔬菜、水果、酿酒葡萄、马铃薯特色生态产业播面达78.4万亩,中低温食用菌3100万袋,特色生态农产品总产量158.5万吨。二是现代生态畜牧业。加快推进以红原乳业为重点的特色养殖业,大力发展特色牦牛肉乳、优质藏系绵羊、优质生猪和优质禽兔、蜂等特色畜产品。在红原县安曲,进行牦牛标准化养殖试点;在若尔盖县辖曼开展藏绵羊选育基地建设及绵羊标准化养殖试点;在阿坝县打造特色牦牛肉、奶,特色藏系绵羊肉优质绿色畜产品基地。三是生态林业产业。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经济林、良种速生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为主的生态林业。2013年全州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70亿元,农牧民人均从林业获得收入1181元。

二是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把基地建设作为发展重点。积极推行企业和专合组织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联运模式,把特色生产基地建设与市场鲜销、冷链运输、精深加工等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一是特色种植业。因地制宜推进一县一品、一县多品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进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道地药材、马铃薯等基地建设,打造成都秋淡季蔬菜二级生产供应基地。二是特色畜牧业。野猪、藏猪、藏鸡等特种养殖在小金、金川、马尔康、黑水、理县、九寨沟、茂县等地逐渐发展,受到高半山农牧民的欢迎。建设藏香猪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12个,野猪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11个,年出栏藏香猪、野猪2万余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三是特色林业。全州共有林业产业基地48.2万亩。其中核桃19.0万亩,花椒11.1万亩,木本药材3.4万亩,沙棘基地10.1万亩,银杏、板栗、茶叶和森林蔬菜等4.6万亩。茂县通过省级验收并授牌为林业产业强县,汶川和金川两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现代林业产业建设重点县。

农业发展示范——红原县:该县被评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全省农牧民增收先进县。启动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建设和牦牛养殖保险。红原牦牛乳业、宇妥藏药荣获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宇妥被科技部认证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农牧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该县现有5家龙头企业和27个专合组织。

(二)以灾后重建为契机,转方式调结构,展经济发展之翼

1.强力启动水电能源引擎,助推绿色工业发展
——以“1+6”产业布局为基础,培育循环经济。一是做好水电产业这个“1”。全州建成水电站226个,装机容量506万千瓦,主要有毛尔盖、青龙、福堂、米亚罗、九架棚、天龙湖、金龙潭等电站。在建水电站63个,装机168万千瓦,主要有春堂坝、杨家湾、剑科、青龙、玉瓦等中小型水电站。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北部、南部和东部电网联动的格局。二是做好新型绿色加工业这个“6”。围绕新型铝、锂、硅、氯酸盐、晶体材料和电子磁材加工六大重点绿色加工产业,立足生态和环境资源保护利用,潘达尔硅业、茂县跃发化工、四川鑫通新材料、九寨沟天然药业、四川立业电子等大批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品质行业领先、环保达标的重点项目投产。

——以“4+x”园区格局为牵引,发展飞地经济。一是积极优化州内园区。汶川“5•12”地震后,分析研究灾后工业生产力布局和结构调整等重大问题,提出实施工业北上、集聚、外联战略,将过去的水磨工业园区进行调整,结合汶川、茂县、理县工业集中区规划,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力。以新型环保工业园为思路规划茂县、理县新型循环工业集中区,促进汶川水磨园区原有部分企业北移易地迁建。如今,茂县土门循环经济园与南新轻工产品加工业、汶川漩口新型工业园区、松潘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含牦牛园区和黑水生态农业加工园区)4个州内园区,覆盖全州6个县总体规划面积19.06平方公里,2013年工业总产值达85.3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4.98亿元。二是积极拓展州外园区。由成都市和阿坝州合作共建的省级工业园区---成都•阿坝工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10平方公里,是全国唯一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异地重建的产业园区,也是四川省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51025工程”产业园区,累计引进杭州士兰、德尔集团、康力电梯、西门子等项目85个,其中节能环保项目67个,投产企业70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8亿元。正规划筹建的德阳•阿坝工业园,规划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首期规划实施10平方公里,是阿坝、德阳两地党委政府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化对口援藏工作的创新实践,相关工作正加紧推进。

工业发展示范——茂县:该县已有6个工业集中区,形成60万吨电石、30万吨氯酸盐、10万吨工业硅、5万端高碳铬铁、2万吨高钾、60万吨水泥、3万吨石墨电极、2万吨阴极炭块的生产能力。新纪元电冶、岷江雪盐化、潘达尔岷江电化等公司全面开展循环产业发展工作。2013年该县规模上工业企业年销售产值达46.72亿元。

2.以资源为依托,全力发展旅游经济,拓展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
——打造旅游大品牌,实现全域全时多元景区。随着黄龙机场、都汶高速、九环西线、汶马公路、草地道路等主要旅游通道上档升级,促进了游客的大幅增长,全州旅游呈现出全域全时多元推进的良好态势,全州共有3个5A级景区(九寨沟、黄龙、汶川特别旅游区)和8个4A级景区(四姑娘山、达古冰山、汶川大禹文化旅游区、茂县羌乡古寨、金川观音桥、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毕棚沟、叠溪•松坪沟)。客源市场稳步拓展,自驾游、乡村游、文化体验游倍受青睐。2013年,全州旅游人数达2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91亿元。

——开展“三百”示范工程,打造民族乡村旅游目的地。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富民安康工程,在全州实施了一百个特色魅力乡镇、一百个精品旅游村寨和一百个幸福美丽家园为中心的“三百”示范工程。推进建设以映秀为中心的休闲农家乐、以汶川、理县、茂县为中心的体验羌族民俗文化的羌家乐、以马尔康为中心的嘉绒藏家乐、以大草原四县为中心的牧家乐。通过实施“三百工程”,已建成精品旅游村寨102个。同时,汶川县还荣获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桃坪羌寨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四川十大最美村落,甘堡藏寨被评为四川十大最具旅游价值村落。

——依托红原机场建设,开发红原旅游经济圈。围绕即将正式通航的红原机场,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红原月亮湾国际房车营地、红原机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查针梁子游人中心,阿坝莲宝叶则扎尕尔沟、神座,黑水奶子沟、卡龙沟,若尔盖黄河九曲第一湾及花湖、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创建黄河九曲第一湾为4A级景区,提高环红原经济圈的知名度与经济产出效益。

旅游发展示范——九寨沟县:该县依托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及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地区。部分示范企业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和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为响应国家旅游局智慧旅游年主题,我州以该县为重点启动智慧九寨工程。2013年该县旅游收入达61.77亿元。

(三)聚力跃升:最大限度挖掘内在潜力,全方位引入外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为全方位实现强体展翼发展战略,要最大限度集聚州内政策、环境、科技、教育、文化等实力,要多途径引入州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先进经验。通过内力与外力共同发力,实现阿坝州跨越发展。

1.通过文化、民生工程、科技强县、基础设施建设等路径集聚内力

一是继续实施文化扬州战略,以“一廊五片”为标准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带初步形成,充分利用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等资源培养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二是注重民生事业向前发展。全州养老、医疗、教育、扶贫等民生项目不断推进。扶贫移民、综合防治大骨节病、15年义务教育等民生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三是实施科技强县战略,小金、红原、壤塘、阿坝、马尔康、汶川县等6个县被列入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并获省级科技富民强县立项资金。四是基础实施水平迈上新高,区域内公路总里程达13134公里。增开京、沪、杭直飞九寨黄龙机场航线,红原机场如期试航,7月正式通航。成兰铁路、汶马高速全面开工。重视城镇功能划分,分类推进旅游集镇、工业集镇、商贸集镇、综合集镇建设,全州城镇化率达34.9%。

2.通过承接对口支援、开放合作、市场建设等方式聚集外力 

一是承接对口支援。积极同交通部、卫生部对接,定点改善阿坝州交通运输建设与医疗卫生条件。承接浙江省对口支援,与浙江省签订《浙江-四川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协议》。积极同成都、德阳、绵阳开展合作,与成都市签订《成阿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德阳市与绵阳市对口支援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四个草地县,兄弟省市对口支援涉及教育、卫生、干部培养等多个方面。

二是开放合作。深化与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的投资合作,加强与甘肃、青海周边地区的经贸协作,推进与成都、德阳、绵阳、甘孜等兄弟市州的区域合作,加快了融入成渝经济区步伐。2013年收集筛选、包装推介招商引资项目40个,总投资240亿元。加快推进签约项目落地建设,“三大投资促进”活动签约项目全部履约,第十四届西博会共签订投资项目46个,投资额416亿元。

三是市场建设。拓展成渝等大中城市直销渠道,在成都双流、彭州濛阳、绵阳高水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阿坝州农产品专销区3个,在成都、重庆、北京、广州等大中型超市设立农产品专销区7个。开展“农超对接”,促进我州农产品外销和农牧民增收,茂县六月红花椒合作社与成都红旗连锁超市、华东地区等136家家乐福连锁店签定了农超对接协议。组织企业参加第114届广交会第三期交易会,签订280万美元出口订单。

二、下步措施

下一步全州上下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省委省政府多点多极支撑战略,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坚持走调结构、强产业,转方式、增活力,重规划、惠民生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力争到2020年,全州县域经济总量达到520亿元。按照地域特征相同、资源禀赋相近、民风民俗相通的原则,支持汶川等东南部3县发展循环经济,九寨沟等东北部3县发展旅游经济,阿坝等西北部4县发展畜产品深加工经济,马尔康等西南部3县发展清洁能源经济,加快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民营经济成为县域主体经济,力争到2020年占县域经济总量的52%。发展有机水果等六大生态农业,力争到2018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此,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一是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着力培育联户经营体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坚持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督促龙头企业、合作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制度:第一,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使农户与企业和谐共生。第二,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规定违背协议受到的惩罚和逃逸成本,稳定供应链的合作关系。

二是继续实施一县一品、一县多品发展战略,以品质为核心,因地制宜发展林下养殖、绿色蔬果种植等生态农业,高原马玲薯、酿酒葡萄、中低温食用菌、道地中药材、藏香猪、野猪、阿坝中蜂等一大批特色农畜产品。发展生态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马尔康县农畜产品深加工综合配套项目、四姑娘山天然沙棘食品有限公司沙棘深加工的设备技术及产业化建设等项目,扩大葡萄酒产业规模。针对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问题,逐步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寻求产品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收入。加大生态农产品品牌商品销售专区项目建设力度,扩大“川藏高原”集体商标使用范围,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二)突出绿色循环导向,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从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考虑,突出绿色循环导向,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出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采用先进工艺,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促进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围绕六大产业,全力打造低碳、清洁、循环发展的绿色加工业。
二是注重内强与外联双轮驱动,壮大提升阿坝州工业实力。在现有的成阿园区合作开发模式与德阿园区筹集经验下,继续创新思路,围绕节能环保设备与节能环保产品两个重点,依托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兼顾民族地区产业链延伸升级,科学定位成阿园区、阿坝州园区、德阿园区产业发展新方向,着力培养新材料、节能环保深加工工业集群。

(三)突出旅游支柱地位,加快文化生态旅游发展

一是始终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围绕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精品旅游示范区目标,深入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做优做强三大世界自然遗产品牌,突破性发展旅游服务业,加快全域全时多元景区建设,着力提升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依托境内九寨、黄龙、汶川特别旅游区3个5A级和四姑娘山、达古冰山等8个4A级精品景区,打造世界一流的藏羌文化及高原生态国际旅游目的地。进一步丰富九环线、内环线、西环线和红色旅游内涵。全面推行以乡村旅游体验、民族文化特色为依托的乡村旅游景区。继续纵深推进“一地、两廊、三环线、四枢纽、六片区”旅游格局。

二是在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州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实施旅游标准化引领战略,不断拓展标准实施的范围和深度。加快创建A级景区力度,打造全域精品。形成旅游管理部门依标准管理、服务设施依标准建设、旅游企业依标准经营,从业人员依标准服务,广大游客享受标准服务的良性发展机制。

三是启动智慧景区工程,提升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酒店等旅游企业现代科技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推动全州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以建设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区试点工程为契机,重点加强智慧九寨服务系统建设,推动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智慧旅游业态服务终端建设、物联网营销平台建设、旅游数据库建设、旅游高峰保障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等建设项目,预计在今年10月前全面运行。

四是建立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联合营销机制,开拓客源市场,以成都、重庆、西安、兰州及泛珠三角、长三角为主要目标,组织区域各县赴客源地城市宣传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四季旅游产品。编制《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旅游手册、宣传页。以红原机场通航为契机,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在各大主流媒体、网站和电视台宣传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旅游资源和产品线路,形成市场营销效应。

(四)突出新能源取向,建设清洁能源生产体系

立足我州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把推动新能源开发,作为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重视规划引领,委托中电投等专业企业,编制州内新能源发展规划。突出开放合作,推动中电投在州的65亿元和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公司的40亿元投资,发展州内水电、风能和太阳能。逐步提高新能源在全州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并在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和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同时,拓展新的经济增长领域。

(五)突出阿坝地域特色,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

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繁荣作为发展壮大生态经济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载体,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等风格独特、影响广泛、内涵丰富的阿坝特色文化资源,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向市场化、高品位、多层面方向发展,拉动消费结构上档升级,带动现代服务业及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县域金融更多>>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筑梦天府向未来[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业工委举办投融资政策解读操作实务专题培训[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四川乐至黑山羊的“进阶之路”[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因地制宜构建梯队、激发活力、优化服务 四川卫健人才队伍“提质扩容”[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