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发展牧区特色经济 做实县域底部基础

时间: 2014-07-21  来源:中共红原县委 红原县人民政府

一、红原基本县情

红原——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196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建县,由敬爱的周总理亲自命名。红原位于我省西北部、阿坝州中部,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长冬无夏,年平均气温1.4℃,极端最低气温-36℃,是阿坝州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高寒牧区县。全县幅员面积8400平方公里,辖4镇7乡、33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5万人,其中藏族占83.2%,农牧民占77.8%,畜牧业和旅游业是全县两大支柱产业。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269万元,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0030万元,增长25.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36万元,增长19.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28万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3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006元,分别增长8.1%和18.1%;接待游客9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0520万元,分别增长10.7%和6.1%。

二、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任务

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委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综合施策、攻心为上,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的藏区工作思路,紧扣全州打造四川生态经济增长极、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目标,根据州委、州政府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的总体要求,结合红原实际,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发展思路:围绕加快农牧民融入现代社会,加快牧区现代化步伐,抢抓机遇,做好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开放合作四件大事,加快推进畅通红原、幸福红原、魅力红原、现代红原、和谐红原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并重”协调发展,牧区、牧业、牧民“三牧兼顾”统筹发展,一、二、三次产业“三产联动”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互动”科学发展,实现产村相融、统筹城乡,生态环境更优、县域经济更强、群众生活质量更高、各民族更加团结和谐,努力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总体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我县分两步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第一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即到201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达到当年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产村相融、统筹城乡,生态环境更优、县域经济更强、群众生活质量更高、各民族更加团结和谐。第二步,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届时,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优良,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健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更加巩固。

三、强化发展举措,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红原属国家和省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我县紧紧抓住发展生态经济这个“牛鼻子”,着力在推进生态立县、文化扬县、投资活县、产业富县、科教兴县、人才强县、依法治县、以德治县上下功夫,用生态文明理念、标准和方法,加快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构建生活和美、民族和睦、干群和顺、社会和谐的新牧区。

(一)着力在生态立县、文化扬县上下功夫,加快推进魅力红原建设
生态是立县之本和发展生命线,我县谋发展、做规划、引项目、搞建设都以生态保护和建设为前提,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好生态立县的原则,坚持生态为本、特色为根、文化为魂的指导思想,围绕天上草原、醉美红原主题,按照全域红原的旅游布局,立足红原机场通航的战略机遇,以打造环红原机场经济圈为契机,深入发掘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推动文化与旅游交融互动,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全力推进人文红原、文化扬县工程,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扶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保护和开发影响力大、具有文化底蕴的人文旅游景区景点及红原麦洼锅庄、麦洼藏戏、百汪弹唱、唐卡绘画、藏医藏药、藏式围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组建乌兰牧骑艺术团,扶持民间马术队、藏族童声合唱团、民间艺术团。深化九环线千里文明走廊—草原文明新干线创建活动,启动环阿坝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草原文明新走廊活动。将生态做优、旅游做活,把红原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瞩目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以建设月亮湾国家4A级景区为重点,大力推进日干乔、俄么塘幸福花海等景区建设,宣传推广色阿柯旅游体验和达格则神山秘境自驾精品线路。投资965万元,实施梭磨河源头和白河流域植被恢复项目;投资1853万元,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日干乔湿地恢复工程,恢复湿地343公顷,建日干乔湿地公园;投资4000万元,建月亮湾房车、自驾车旅游营地。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旅游服务点、旅游集镇景观建设,健全完善景区景点环卫设施。建旅游标识标牌48块;完成红原旅游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重点开发中藏药材、民族民间工艺品、牦牛制品等系列特色旅游商品,积极打造牦牛特色美食产品,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营造优良的旅游环境,提升红原旅游整体形象。

(二)着力在投资活县上下功夫,加快推进畅通红原建设
立足红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愿景,积极实施事关红原长远发展的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打造发展新平台,把产业结构调整、优势资源开发、重大民生需求、统筹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项目主攻方向,积极主动争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集中精力抓项目。推进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实现交通、水利、能源、广播电视、信息更加畅通;推进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实现供暖、供气、供水等人居条件更加完善。加强市政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城新区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城市建设,投资15000万元,在新城区建设集游、文、体、娱、餐和居为一体的吉祥天城一期工程,提升城市品味,美化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投资450万元,实施县城绛熙街道路改扩建工程。投资2044万元,建县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铺设污水管网14.55公里。投资400万元,在11个村建设办公场所和综合服务设施。完善安曲、瓦切等重点旅游集镇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投资5240万元,建乡、村公路19公里,建农村公路35.4公里、改造提升64公里。实施红原汽车站二期及提升改造工程,改建红原机场连接线公路4公里,新建机场客货站。投资984万元,夯实通讯基础设施,提升通讯网络质量,力争开通4G网络,推进城乡信息化建设,县城、安曲镇、色地乡基本实现全光网络覆盖;建传输光缆42公里,新建、改造有线端口2000个;新增宽带用户900户,新建无线电基站15个。

(三)着力产业富县下功夫,加快推进现代红原建设
依托资源禀赋、区域特点和发展定位,狠抓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促进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坚持生态保护为先、生产发展为要、民生改善为本的发展理念,按照协调发展、统筹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思路,完善构建“四个体系”、调整“四个结构”、推动“四个转变”、实现“四个持续”的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路径,紧紧抓住红原被列为全省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的重大机遇。着力实施《红原县加快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规划(2013—2015)》,积极跟踪衔接规划项目。坚持打基础、强配套,调结构、促支撑,创模式、开路子,建示范、带全面的工作思路,加快实施《红原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县建设规划2014年度工作推进方案》,重点实施牧道、现代家庭示范牧场、牲畜暖棚、农民专业合作社、草原建设等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禁牧476万亩,草畜平衡奖励643.15万亩,牧民生产资料补助7662户,牧草良种补贴19万亩。新建牧道205公里、现代家庭牧场115个、牲畜暖棚780个、防疫巷道圈50个,治理退化草地50万亩,草原防沙治沙4.6万亩,建户营打贮草基地7.5万亩,防治草原鼠虫害130万亩;培育优质饲草生产基地4个、牧草种植联户8个;建县级监测站1个、设立草原监测点5个;设立牦牛冻精改良点42个,购置牦牛挤奶机20台;完善9个牦牛健康养殖基地建设,提升完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0个。完成2013年度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好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川西藏区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稳步推进政策性牦牛保险工作。进一步将生态产业做强做大,加快推进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建设。

以草原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着力做强畜产品精深加工、中藏药深度研发等特色产业,培育旅游产品加工、生态能源开发等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承接阿坝青藏高原牦牛产业园区,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工作理念,规划土地1220亩,建设低碳、环保、生态、绿色产业经济园区。红原规上工业企业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牦牛产业化开发为主业,依托青藏高原丰富的牦牛资源,围绕牦牛产业、牦牛经济和牦牛文化,进行牦牛奶产品精深加工,该公司产品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是我省唯一通过国家乳制品出口认证企业。该公司为方便牧民群众售奶,购置先进移动采奶平台53台,分布于红原各乡镇和周边阿坝、若尔盖县部分乡村。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与牧民签订牦牛奶收购合同,解决了农牧民长期盼望的牦牛奶商品化问题,使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直接带动就业人员238名,间接就业人员400余人,3500户牧民直接受益,为藏区农牧业产业化道路开创了新的模式。

(四)着力在科教兴县、人才强县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幸福红原建设
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投入,为农牧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着力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等民生计划和义务教育营养改善,高海拔义务教育学校取暖补助,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实行免费婚前体检,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建设,城乡“三无”、“五保”对象及孤儿集中供养全覆盖,资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用,建设保障性住房,实施藏区新居建设,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公路安保设施等民生实事,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以民生改善聚合民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深入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新一轮教育改革,认真贯彻《阿坝州教育条例》,扎实推进十五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巩固“两基”成果,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继续实施“9+3”藏区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减免在园幼儿保教费和补助午餐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生活费,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高海拔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取暖。加强教育管理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共建川西北草地沙化治理生态经济新模式研究与示范产业化治沙实验示范基地;实施省级科技计划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推进科技信息和科技服务进学校、进牧区、进社区、进企业,加大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力度。积极申报麦洼牦牛、红原奶粉地理标志产品。深入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加大建筑、科技、教育、卫生等行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健全完善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长效机制。

(五)着力在依法治县、以德治县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和谐红原建设
坚持依法治藏方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加快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红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落实《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阿坝州依法治州实施意见》和《红原县依法治县2014年工作要点》,扎实开展法治乡镇、法治村、法治社区、法治学校、法治机关、法治单位、诚实守信企业、文明和谐寺庙创建,把法制建设贯穿于红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把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要求落到实处,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通过精心组织和普法宣传,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自觉。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民心基础、群众基础、维稳基础和执政基础做牢。对人民内部矛盾,运用法治、民主、协商的办法进行处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福地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健全常规性宗教活动审批备案制,完善政府依法管理与寺庙民主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积极促进藏传佛教管理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把各项措施落实到操作层面,促进安全生产。推进法治红原、平安红原,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把红原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福地。

县域金融更多>>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筑梦天府向未来[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业工委举办投融资政策解读操作实务专题培训[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四川乐至黑山羊的“进阶之路”[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因地制宜构建梯队、激发活力、优化服务 四川卫健人才队伍“提质扩容”[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