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四川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时间: 2014-07-21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一)经济增长较快

1.四川民族地区整体增长较快
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时间,是四川民族地区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2003年至2012年四川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地区生产总值(GDP)从308.0亿元上升至1587.5亿元,10年间,增长值为1279.5亿元,增加了4.15倍,年均增长20.0%。其中,第二产业产值增长远快于第三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07.87亿元上升至800.6亿元,10年间,增长值为692.73亿元,增加了6.42倍,年均增长25.0%。
 

图1 四川民族地区生产总值(GDP)纵向比较

2.凉山州经济增长快于甘孜州和阿坝州
凉山州GDP增速略快于甘孜、阿坝州。2000年至2010年期间,前者为11.9%,后者为10.61%。但是凉山州的第二产业增速(26.9%)远快于甘孜州和阿坝州(19.8%),而甘孜州和阿坝州在第三产业发展上略有优势。

3.各县经济发展不均衡,呈现三个集团
人均GDP、县级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三个指标分别代表了经济总量、强县和富民。按照这三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第一集团有西昌、汶川、会理和九龙4个县(市),属于强县富民的代表,人均GDP高于37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7000元,第二集团有康定、理县、会东和德昌等19个县,处于第三集团的有木里、北川、甘洛等28个县,人均GDP低于17246元。人均GDP最低的仅6175元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4137元,是人均GDP和人均农民纯收入最高的西昌的13.6%和40%。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民族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的30.3:35.0:34.7调整为2012年的19.6:50.4:30.0。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占比增加和产业升级。尽管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但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以名、特、优、精、新等为基本特点,以各地独特的光热、水土和物种等自然条件为基础和依托,如会理石榴近30 万亩,产业规模全国第一;凉山苦荞,既是世界苦荞主要起源地之一,也是主要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2.二三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
“十五”以来,民族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排头兵。而且,民族地区工业经济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在结构调整方面也取得新成效。“十一五”期间,四川民族地区淘汰了炼铁、电石、工业硅等9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41户企业落后产能。在此基础上,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1525万元淘汰落后产能财政奖励资金,省级财政安排824万元,淘汰了铅冶炼、炼钢、铁合金、水泥等13个行业33户企业的落后产能,其中18户企业列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公告。新上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坚持循环发展、绿色发展、高端发展,严格开工建设4项条件。
    第三产业在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近几年,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流通市场稳中趋旺,与旅游业相关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升高,生态旅游业已成为发展绿色GDP的主导产业。

(三)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四川民族地区财政工作以完成财政收支任务为中心,服务改革发展,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财政工作精细化管理。2012年四川民族地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55.71亿元,同2003年相比增加10.68倍,年均增长30.1%。各县财政收入差异较大,最多的西昌市28.8亿元,最少的壤塘县0.15亿元,平均每县的财政收入2.6亿元。2012年四川民族地区地方公共财政支出712.34亿元,同比增长18.9%。

(四)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明显

2003年至2012年四川民族地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65.9亿元上升至1649.84亿元,10年间,增长值为1483.94亿元,年均增长24.5%。2003年至2012年四川民族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90.9亿元上升至458.98亿元,10年间,增长值为368.08亿元,增长了4.05倍。
四川民族地区立足资源优势,优化招商环境,注重招商选资,创新招商平台,引进了多家企业集团,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相继落地。如阿坝州重点企业(项目)金融对接会在理县召开,34家企业分别与各金融机构进行了项目对接,达成融资意向,拟到位资金逾11亿元,拟授信总额达38.0亿元,促进项目资金对接,实现互利共赢。2012年,凉山州第四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西昌新区举行。集中开工的西昌航天学校等60个重点项目涉及全州17个县市,涵盖农林水利、交通、能源、特色产业、城市基础设施、民生及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167亿元。甘孜州雅康高速公路项目、雀儿山隧道项目、国道317线公路改造工程、国道318线公路改造工程、泸定顺河堰水利工程、两河口水电站建设、硬梁包水电站建设、电力天路工程、亚丁旅游景区打造、州人民医院第二医疗区建设等,甘孜州2013年重点项目敲定,全年共组织实施123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71亿元。

(五)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近年来,四川民族地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开创全面小康建设新局面。2012年四川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00元,同比增长14.8%。横向比较,2012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07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4.7元。2003年至2012年四川民族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639元上升至5990元,10年间,增长值为4351元,增加了2.65倍,但与四川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01元,全国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916.6元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中,甘孜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10元,增长29.1%;阿坝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770元,增长23.8%;凉山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419元,增长15.9%。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一、二、三位。
2013年前三季度,四川省三州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分别位居全省前三位。凉山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09元,同比增长8.5%;农民现金收入达到5376元,同比增长14.2%。阿坝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6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35元,同比增长9.7%。甘孜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287元,增长9.1%;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471元,增长16.2%。


图2 四川民族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纵向比较


图3 2012年四川民族地区、四川省、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图4 2012年四川民族地区、四川省、全国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较

县域金融更多>>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筑梦天府向未来[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业工委举办投融资政策解读操作实务专题培训[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四川乐至黑山羊的“进阶之路”[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因地制宜构建梯队、激发活力、优化服务 四川卫健人才队伍“提质扩容”[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