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雅安市石棉县] 石棉县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

时间: 2013-12-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石棉县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

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

             中共石棉县委  石棉县人民政府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难题,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实践。

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这表明统筹城乡发展将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任务,石棉县做为一个传统山区工业强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石棉县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

(一)石棉县基本情况

石棉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雅安市南部、康藏高原横断山脉东域、大渡河中游,东邻汉源、甘洛县,南接越西、冕宁县,西交康定、九龙县,北连泸定县,全县幅员面积2678平方公里。石棉县于1952年建县,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为享受少数民族县待遇县,是国务院确定的“5.12”汶川特大地震51个重灾县之一,全县辖1镇15乡(其中有10个少数民族乡)1个街道办事处、92个村、8个居民委员会、473个村民小组,47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2.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83万人,占总人口的72.44%,少数民族有彝、藏等13个民族2.69万人,占总人口的22.07%。全县水电可开发量594万千瓦,已投产发电260万千瓦,正在建设270万千瓦,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资源,大型水电建设形成库区有“瀑电”石棉库区、龙头石水电站库区、大岗山水电站库区“三大库区”,共涉及全县9个乡32个村91个组,内安移民16968人。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3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3.97亿元,增长24.3%;第三产业增加值5.68亿元,增长10.2%。百元GDP创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分别为6.9元和15.2元。“两税”收入突破5 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亿元,达2.27亿元,增长24.9%,

(二)石棉县统筹城乡发展的措施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三农”工作力度。县委、政府认真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不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和健全了三农投入增长机制,确保县财政对“三农”投入增长幅度每年不低于20%。2009年累计投入“三农”资金5350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1850万元,增长达32%。

二是着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一方面是投入县本级财政资金480万元在16个村实施新农村试点建设,涌现出新棉镇安靖村、美罗狮子村、蟹螺江坝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新村,其中宰羊坪阳村被确定为全省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另一方面是整合县级部门的相关项目和资金,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2009年硬化机耕道165公里,硬化联户路50公里,新建、维修堰渠42.7公里,新增节水灌溉设施3550亩,改造中低产田土1250亩,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事业。以“九大民生工程”为载体,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万余人次,扶持1450名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补助3761名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费214.6万元,资助724名农村学生中等职业教育费54.3万元,免除720名家庭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学费33万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6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并提高了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兑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22.4万元,新建沼气池1810口,解决了4.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点351个。

二、石棉县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近年来,我县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抓劳务开发和实施扶贫项目工程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还很大,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98元,收入差距为2.95:1,收入差距相差甚远。

(二)城乡社会保障差别明显

一是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城镇居民最低保障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最低保障比例,城镇居民最低保障金额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最低保障金额;二是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在政策引领下,我县已基本实施了城镇养老保障制度,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还未正式实施。

(三)农村医疗保障条件较差

近年来,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虽然得到明显改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建立,但相对城镇发展仍然滞后。农村卫生投资比重不高,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公共卫生更差等,使部分农民很难得到有效的健康保证。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来讲,据调查也存在着交费农民交费难的问题。

(四)城乡接受教育差别较大

2009年我县共有小学30所,在校学生0.92万人,专任教师643人;普通中学8所,在校学生0.55万人,专任教师363人。虽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和实施“两免一补”等政策,教育覆盖率基本实现了100%,但受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和布局有待进一步均衡,农村学生受教育的综合水平不高,在农村中小学就读学生与城镇中小学就读学生在高考升学率上差距明显拉大。

(五)农村文化建设明显滞后

我县农村文化基础差,特别是近年来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影响,原有的乡文化站、乡电影院等设施相继撤并,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严重不足,农民很难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农村传统文化缺乏传承,公共文化活动的氛围不浓,政府组织的公共文化活动数量少,而且极少针对农民的文化需求而开展,导致政府供给与农民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反差,致使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农民精神生活匮乏。

三、石棉县统筹城乡发展中拟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力度,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依托石棉县光热资源优势和海拔垂直分布的优势,将黄果柑、草科鸡、牛羊、干果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重点发展,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大特色产业的生产标准化和适度规模化推广力度,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同时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着重打造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品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力争到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末,推动我县的5万亩黄果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以黄果柑和其它优质水果带动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规模发展;以鹅和兔为主的草食性家禽发展到30万只;本地优质李和晚熟枇杷等反季节特色水果发展到2万亩;草科鸡发展到200万只;核桃发展到20万亩,牛羊等草食牲畜发展到20万头,提前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翻的目标。

(二)做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本地转移

当前沿海发达的东部地区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石棉县充分发挥电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东部地区“腾笼换鸟”的有利时机和构建川渝都市经济圈的历史机遇,通过准确把握东部产业转移的规律和特点,增强接受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参与区域合作、优化环境、搭建合作平台等各种有效方式,促进东部产业加快向石棉转移;依托竹马工业园区,增强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加大引进龙头企业力度,加快产业配套,加快形成产业集群等一系列措施,营造出良好环境,以更积极的姿态、更有效的措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开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渠道。同时,通过承接东部产业来进一步加快推进石棉县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拉动力。工业化、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最佳载体,也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过程。石棉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坚持走具有石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抓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存量调强、增量调优”的思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坚持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增强特色的石棉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增强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和承载能力。

 (三)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围绕中心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带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重点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从石棉县位于横断山脉东域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农户居住相对分散的实际出发,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以中心村建设为主体,做好骨干增收产业、人口分布、生活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并以村活动室为主要阵地,配套和完善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商贸流通和农产品销售体系以及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连片创建活动,将新农村建设与灾后恢复重建、旅游发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充分整合项目和资金,形成村落布局科学合理、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二是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工作。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工作要以成片推进产业发展示范为主,以黄果柑、草科鸡等主导产业发展为基础,要以农村制度创新为着力点,以林权、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部分区域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努力完成发展新产业、创建新机制、培育新农民的目标,为石棉县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创造条件。

(四)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专门工作机构,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涉及城镇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等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有效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机构从事具体工作。

一是从石棉县的城乡发展状况出发,大胆吸收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在方法上和形式上大胆突破和创新,制定出一系列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推动石棉县统筹城乡发展事业早日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整合县级各部门的资源,制定出一个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各部门的工作都积极围绕规划的内容开展,切实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是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各项目标,特别是年度总目标的分解落实和督促检查工作,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深入到基层,为全面完成全县的年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县域金融更多>>
农行四川省分行:助力春耕备耕,共绘乡村振兴蓝图[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工委携手政企助力县域消费培育[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胡云主持召开乡村旅游专题会议[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2023“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结果公布,5项中医药主题作…[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