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凉山州西昌市] 全面开放开发 放大优势资源 立足富民惠民,积极探索民族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

时间: 2013-12-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全面开放开发 放大优势资源 立足富民惠民

积极探索民族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

 

中共西昌市委  西昌市人民政府

西昌市位于四川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少数民族占19%,被誉为“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西昌地处攀西裂谷成矿带,是世界罕见的聚宝盆,被誉为“中国乌拉尔”。水能资源富集,是国家重要的“西电东送”基地。光热资源丰富,是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洋葱之乡、全国粮食大县。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是驰名中外的航天城,拥有邛海-泸山、螺髻山、卫星基地等4A级风景区。民族风情浓郁,火把节、彝族年、毕摩文化等民俗风情精彩纷呈,明清古城保存完好,被网民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古城。区位优势明显,是内陆辐射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攀西地区中心城市,建有大型机场,成昆铁路纵贯全境,雅西高速即将通车成昆复线在建。

西昌作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猛,成为全国14个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县市之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11位、西部第9位、全省第3位。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十大宜居城市、卫生城市、平安城市等荣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全面开放开发,高起点、宽视野谋划城乡统筹

西昌是一块尚待开发的热土。作为西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制约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我们牢固树立“以开放促开明、以开明促开发”的理念,坚持把思想大解放作为重中之重,主动融入外部世界,积极介入区域合作,在开放开发中开阔视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目前已经与江苏江阴市、云南楚雄市、乐山市中区等31个城市结为兄弟友好城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9年,全国县域经济协会主办的全国州盟首府暨友好城市科学发展交流会议在西昌召开,西昌创造性地举办了“绽放在春天的喜悦”-全国少数民族大联欢,成功召开了全国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今年,刚刚举办川大EMBA专家论坛、低碳经济与阳光产业高端论坛,火把节期间还将举办前外交官联谊会等活动。成凉合作、攀凉合作、西博会等取得实质进展。

通过开放开发,引来了项目,推动了发展,为统筹城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市固定投资从2006年不足40亿元增加到2009的133亿,重点项目投资门槛从当年投资500万提高到3000万元,重点项目数量从不足50个发展到上百个。随着重大项目的落地,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升级了一批传统产业。形成了以水电八局、中冶实久、华夏集团为代表的制造产业,以攀钢钒钛、瑞康钛业为代表的钒钛产业,以保定天威、大唐集团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沃尔玛、达达仓储为代表的商贸物流产业,以美丽阳光、邛海麓镇为代表的宾馆旅游产业,以航天水泥、页岩砖厂、巨鑫建材为代表的建材产业。

通过开放开发,拓宽了视野,创新了理念,为统筹城乡确立了适宜的发展战略。我们跳出区域局限,把西昌发展放到攀西地区、全省乃至全国范围来统筹考虑,确立“立足区位,融入成昆,联动雅攀,辐射周边,工业主导,城市提升,农业转型,旅游突破,文明和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我们将发展战略落实到具体工作上,每年确定一个发展主题:2007年至2011年分别是项目建设年、交通建设年、城乡建设年、生态建设年和综合提升年,通过每年不同的主题,实现一年一跨越、一年一突破,促进发展水到渠成。通过近几年对发展实践的研判、总结和提升,各条线形成了一系列符合西昌实际的发展思路。工业上,形成“一体三翼”发展格局,70多户规模以上企业成为工业主导的主体,成凉工业园区、经久工业园区、太和工业园区成为新型工业化引擎。农业上,提出“缩小战线,形成拳头”发展思路,明确七大支柱产业,打造八大生产基地。城市建设上,明确“川滇枢纽、州府中心、西部水城、五彩西昌”城市定位,突出“东拓、西进、北延、南补、中优”发展方向。旅游上,创“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文化提升”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发展。

通过开放开发,树立了先进的规划理念,为统筹城乡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的理念,舍得花钱聘请国内一流的规划机构编制规划,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突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分割,促进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有机融合,实现城乡一体,设施均衡,形成“中心城区—促进发展型村庄—优化提升型村庄(休闲旅游型村庄)—自然发展型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近年来完成邛海泸山80平方公里景区总体规划和部分详规及节点概念性设计,城市详规覆盖率达到80%。今年将完成《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各乡镇集镇、乡村规划编制,《安宁河谷城乡统筹发展规划》、《邛海西岸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区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形成城乡统筹、相互衔接的城乡规划体系

二、 放大优势资源,做强长板,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步伐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一篇大文章。我们立足市情,把握特色,抓住机遇,放大优势,寻求突破。

放大区位优势,拓展城市空间,打造发展引擎。西昌自古就是川滇结合部的中心城市,区域交通相对便捷,人流、物流聚集,城市建设具有一定基础。2006年,我们抓住“一办三创”的机会(承办四川省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邛海泸山景区创建4A级景区),投入各类建设资金16亿元,实施了一大批城市建设、景区建设项目,使西昌城市建设实现第一次跨越,至少向前推进了五至十年,城市聚集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按照省委奇葆书记把西昌建成50—100人城市的重要指示,我市又投入近10亿元,推进城市“二次跨越”,打造西部最适宜人居的魅力之城。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了5平方公里,城郊的四乡四镇已纳入城市范围。城郊的农民成为了居民,住进了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小区同时通过各项产业扶持的政策支撑,解决了村民基本生活及长远生计问题。目前一环路、西郊老海亭等拆迁安置点村民人均收入已达1.8万元,失地农户生活水平明显好于失地前。去年至今实施西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收储工作,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拆迁,出台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措施,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由于从拆迁中得到实惠,在实惠中安居乐业,不仅较快完成9700亩土地收储任务,而且涉及拆迁安置4574户1.9万人中无一人次上访。

放大产业优势,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依托自然资源和民族风情,坚持不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我市三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产业一跃成为最大产业。2009年旅游人数突破8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0亿元,均实现三年增长三倍西昌已经逐步从旅游过境地转变为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功打造螺岭彝风、荷色生香、茅坡樱红等“乡村八景”,每年举办乡村旅游及邛海周边节庆活动25个。全市注册农家乐达到300余家,星级农家乐70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万余人。两条乡村游线路入选四川乡村游金牌线路,西昌成为中国乡村旅游最具活力城市。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撑点。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依托水电、钒钛、光热等资源,做大三大工业园区,带动经久、马道、太和、西宁等小城镇建设,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0%以上。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长藤结瓜”要求,打造一批主体集镇,整村连片推进示范片建设,实施高速路及省道两侧风貌整治,提升城乡形象,今年将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4个。

三、着力富民惠民,推进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将基础设施建设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着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于城镇的状况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们一是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投入4.4亿元,改建通乡油路100公里,新建村道公路150公里,改造村道300公里,实现乡镇公路通油路率达100%,公路通村率达90%,通村油路(水泥路)率达70%;新建乡镇14个客运站,逐步形成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加强农村机耕道路建设,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二是构建清洁、经济能源体系。推进农村电气化,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施“一池三改造”工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广秸秆利用、小水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三是合理布局建设水利设施。投入1亿元建成安宁河堤防10.8公里,投入1.2亿元实施盐中灌区水利血防、西礼渠改造、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6平方公里,解决1.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水利设施的健全使西昌在今年罕见大旱中没有出现严重灾情;四是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把城乡环境整治与创建中国森林城市、四川省生态市和四川省文明城市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传统农村向生态农村转变。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天然林保护、邛海泸山周边绿化带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森林覆盖率达54%。

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是扭转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趋势的基础。我们遵循“多予少取”原则,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管理职能,扩大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我们三年来投入10余亿元,实施了一大批民生工程。社会保障方面,37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全市4.5万名60岁以上农村居民。教育助学方面,11万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免除1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解决1万名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新建改造22所中小学校舍,建立标准化小学3所,8所寄宿制学校实现标准化达标,改造17所农村学校危房。投入5300万元解决教师住房公积金补贴,投入1.3亿元兑现教师绩效工资,一次性偿还1.2亿元普九欠债。医疗卫生方面,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改建乡镇卫生院37个投入6939万元实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工作

回顾近年来西昌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规划先行,增强发展可控性;分类指导,塑造区域发展特色;以城带乡,构建城乡统筹重要载体;产业发展,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完善制度,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域人群。我们清醒地看到,西昌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形势依然艰巨,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的差距还在扩大、城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等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扩大交流开放,学习经验,增添措施,深入持久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奋力建设繁荣开放文明秀美新西昌。

 

县域金融更多>>
农行四川省分行:助力春耕备耕,共绘乡村振兴蓝图[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工委携手政企助力县域消费培育[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胡云主持召开乡村旅游专题会议[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2023“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结果公布,5项中医药主题作…[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