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内江市隆昌县] 隆昌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

时间: 2013-12-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隆昌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

实践与思考

中共隆昌县委  隆昌县人民政府

 

近年,隆昌根据地理、交通区位等优势,结合川渝合作的良好发展环境,以建设“试验示范区”为契机,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县”、“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三大战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推进初步形成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一、“三化”联动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创新工业化发展模式

1、科学搭建工业发展平台。2007年,县委、县政府抢抓川渝经济合作的契机,聘四川和重庆资深专家,通过对各区域聚集企业发展条件的优劣势分析比较,在隆昌经济开发区第一工业园的基础上,编制出了一个高规格、高起点、高水平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确立了园区的发展定位。新型工业园总规划面积10.44平方公里,以承接汽配机械、纺织羽绒、食品医药为主。工业园区的科学规划建设有力地提升了隆昌工业的承载能力。

2、千方百计突破瓶颈制约。在用钱上,坚持所有资金向工业园区汇聚,并通过创新城市经营模式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在用地上,坚持所有政策向工业倾斜,千方百计解决工业用地难的问题。在用人上,坚持所有人才向工业园区集中。

3、改进工业发展服务方式。狠抓思想解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从实际出发,突出一个“学”字,先后组团到长三角、珠三角、重庆荣昌以及市内兄弟县区工业园考察学习,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突出一个“敢”字,坚持“非禁即入、有需则为”;突出一个“干”字,坚持“一线工作法”。实行重点项目“保证金制”,推行 “一章一表”并联审批制。建立重点项目 “五定”责任制和 “五包”责任制;大力实施 “五一”工作推进法,确保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入驻项目按进度顺利推进。

4、强化工业招商引资。壮大招商队伍建立县级领导推进重点招商项目制度,强化目标责任制,实施园区产业招商,完善招商引资网络,营造招商氛围。

5、发展主导产业育强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汽配机械和食品主导主产业,培育三大支柱产业链条企业,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主动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引导宁江山川、隆桥化工、维尔康公司等骨干企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大力发展水禽特色产业,引进了南京雨润、四海公司等企业,形成了水禽孵抱—养殖—饲料—宰杀—加工—羽绒水洗—羽绒成衣和制品产业链。 

2009年,全县GDP总量为102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52.4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1.4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47亿元,增长33.5%,比2007年高出6个百分点,成为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2005年到2009年工业从业人数由1.7万人上升到2.4万人,净增7000人。目前,“川渝合作隆昌工业园” 已成功纳入全省工业园区“1525”工程之一, 2009年,全县川渝合作园区建成面积将达到6.5平方公里,新入驻1000万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入驻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园区内47 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104.56亿元,增长38%;入库税金14400万元,增长15%,解决就业2430人。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1、理清城镇化发展思路。2008 年县委提出了建设“川渝经济合作隆昌试验示范区”的目标。按照“工业东进、商贸中聚、城市西扩、物流北上”的发展思路,构筑“一湖、两廊、三区、四轴”的城市总体布局,启动了6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5平方公里城市设计、2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县城规划区由8平方公里扩大到60平方公里;编制完成10.44平方公里的川渝经济合作隆昌工业园、入城线等95项详细规划。三个二级城镇、五个三级城镇进行了规划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全县村庄布点规划,提出了全方位的新农村规划方案和较完整科学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初步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可持续发展的城镇规划体系和发展思路。

2、全力推进城乡重点工程建设。从全局出发,将惠民工作与城市拆迁结合,将旧城改造与城市特色化建设结合大力发展西区城市建设,通过出让土地,建设生态住宅小区,科学经营城市,2007至2009年,政府共筹集发展资金2.5亿元,较好地解决了工业园区建设资金难题。同时,着重抓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程,有效协调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矛盾。各乡镇根据自身特点,以增加农民收入,增强镇(乡)域经济实力,加快了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2005年以来,全县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3.6亿元;新、改建小城镇小区住宅房屋面积14 万多平方米。累计新增城镇居住人口6.2万人,城镇化水平从2005年的34.7%提高到2009年的38.8%。

3、强化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认真抓好入城线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了第二水厂、垃圾填埋场、公交站点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以创造群众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试验示范区”有序、规范、良好的创业环境为目标,整治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建筑秩序及户外广告等为重点突出问题,开展城乡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市容市貌管理。

目前,隆昌初步形成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区域中等城市格局。先后荣获四川省县城建设先进县四川省园林绿化先进城镇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等称号,城乡建设工作已经连续十二年保持内江市规划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第一名。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隆昌工业、农业、旅游业发展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川渝合作隆昌试验示范区”和“新兴经典文化旅游城市”建设

(三)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1、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将农业项目打捆投入到农村道路、水利、沼气、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上级项目资金,实行部门帮扶,采取“一事一议”、集资投劳的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通乡公路、农村基础水利设施等建设大力推进以砖砌化田坎为主的小微水户办工程建设,全县新建砖砌化田坎6.39亩。坚持综合整治,规划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积极抓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加快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步伐,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2、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把培育农业产业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壮大水禽水产、生猪、蚕桑等产业水禽产业,形成了以隆昌禽苗市场、南京雨润、都英羽绒为龙头,集水禽养殖、孵抱、育雏、禽苗销售、肉禽及羽绒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水产产业。成功推广了“稻稻鱼”、“稻鱼鸭”、“鱼鸭混养”、“休稻养鱼”四种模式,形成了以普润乡鱼苗培育基地生猪产业。加快品种改良、良繁体系和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家园建设,形成了以维尔康动物药业、普嘉特饲料、圣乐种猪场等为龙头的选育、配种、仔猪繁育到饲养、加工的产业链条,带动了饲料、兽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蚕桑产业。以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银华丝绸为龙头,完善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产业链条,全县蚕桑基地面积达到4万亩

3、扶持壮大产业龙头。坚持用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将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培育各类带动主体的重点。通过扶持、引进、转制,建成了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41户。发展了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业主带动型,协会带动型等四种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工商产业一体化进程。

4、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县、乡镇均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村劳力转移的组织、引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了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编制了《隆昌县农民工培训五年规划》,着力通过培训增强农民工素质和就业本领,增加务工收入。以乾亨建司省级外派劳务基地依托,积极发展外派劳务,打造“川建工”劳务品牌。

2009年,全县完成农业增加值15.04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4776元,增收367元,增长8.3%;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32.1亿元,增长10.7%。农业产业的规模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变,农民生产生活观念得以更新,乡风文明得到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形成良好互动。

二、“三化”联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三化”产业关联度不强

全县虽然制定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化的发展思路和定位,但是 “三化”产业关联性不强,利益联结不紧密。工业发展中,产业层次不够高,尤其是园区发展中产业层次较低,引进的企业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档次不高,经济效益不强,市场竞争力弱,对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对反哺农业的贡献作用等不明显。城镇化发展中,因全县未根据乡镇特点统一制定建设规划,致使各乡镇的城镇建设独立发展、定位不高、特色不鲜明,乡镇与乡镇间重复建设,城镇化进程缓慢,对服务工业,推进农业发展的作用不够大。农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户的连接还不够紧密,真正的订单农业较少,大量的农产仍然徘徊在产业化大门之外,独自承担生产和市场风险。农业产业化滞后,使工业化遭遇了农村市场需求不足与农业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矛盾,同时也不利于劳动力转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发展步伐。

(二)土地制约“三化”发展

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但是由于土地所有权制度与土地管理制度的双重制约,使土地资源为隆昌新一轮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市上安排隆昌园区建设用地报征指标不到全市报征面积的8%,而园区有近千亩土地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外,工业项目几乎无地可用。加之现行的拆迁征地补偿政策的滞后,土地租用建设后不能复耕等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置换土地的积极性。导致了土地供给与工业用地、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间矛盾突出。土地流转不畅也限制了土地的集约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三)“三化”发展资金紧缺

隆昌尽管目前采取了一系列贷款、融资等措施,但由于企业融资能力有限,工业、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依然较大。仅2009年,工业园区建设资金缺口就达2亿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达3.1亿元,部分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直接影响到项目进展。城市供水、供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缺口不断拉大。小城镇建设中,因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多数基础设施配套较差,尤其是道路、公厕、垃圾库、管线等公益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房屋建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功能的发挥。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因投入不足严重滞后,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三化”发展人才奇缺

由于隆昌属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和农村由于受社会、历史和自身等诸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使得其环境、条件和实力在整个社会竞争中均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加之人才管理和使用难以到位,目前,工业、商贸、城建、旅游、农业,金融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三、加快“三化”联动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制定“三化”联动总体规划

完善城乡发展规划,要把城乡统筹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第一重点,从城乡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考虑城乡布局、生产力布局、生产要素布局和人口布局,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合理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要根据各乡镇特色,站在全县的角度,制定各乡镇工业、城镇、农业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中心镇、村区域布局规划,致力形成城、镇、村三位一体、同步共建的发展载体。

(二)以打造“百亿园区”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的集聚力,支撑力,创新力、发展潜力和发展竞争力,促进工业化进程。

加强集聚引导,增强工业发展集聚力。要以打造“百亿园区”为目标,制定和完善县镇税收分成比例政策,创新工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鼓励和调动乡镇引导新引进项目和现有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的积极性。要突出产业、区位、资源优势,围绕汽配、食品、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条终端产品,加强与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积极开展项目对接,延伸产业链,加速产业集群发展。培强育大企业,增强工业发展支撑力。要加大机械汽配、纺织羽绒、食品饲料三大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兴医药化工、包装和高新材料产业。加大对骨干企业的培育力度,要在资金、用地、技改等政策方面向骨干工业企业实行倾斜,促其在现有基础上再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成为行业龙头和骨干。要引带结合,壮大民企群体。充分借鉴荣昌发展的先进经验,在做大做强骨干企业的同时,发展小规模、大群体的民营工业,通过引进一批、发展一批民营企业,扩大民企群体,形成群体优势,进而转变为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培育县域工业新的增长点。加强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创新力。要以科技创新建设项目。支持宁江山川机械有限公司、维尔康动物药业公司等已形成的企业技术中心加强“产、学、研”联合与对接,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加速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工业企业及闲置厂房、场地、设备等基础进行招商引资,盘活工业存量资产,用存量引增量,促进存量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转变。要继续抢抓川渝合作大好机遇,以加强和重庆的全方位合作、承接江浙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为重点,搭建党政交往、专业招商、企业交流三大平台,主动融入川渝经济合作,增强招商灵活性。狠抓节能降耗,增强工业发展潜力。积极引导企业节能改造。重点抓好电力、煤炭、建材、机械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建立专门节能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抓好节能管理工作。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企业管理,增强工业发展竞争力。加快制度创新,引导企业加快建立贤达司企业制度步伐。引导中小企业与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平台联网,努力推进企业电子商务,降低采购与营销成本。加快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积极争取省上技改贴息、技术创新等专项资金。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力争新创省级名牌或著名商标,新创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

(三)以创建省级“川渝经济合作隆昌试验示范区”为目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东进、商贸中聚、城市西扩、物流北上”的发展思路,努力构筑“一湖、两廊、三区、四轴”的县城布局

要以 “四川省重点工业园”为发展平台,通过产业聚集,促进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带动城镇化发展。通过规划提升土地价值,采取市场手段,聚集城市发展资金。依托县投融资公司,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城建项目,积极立项申报,主动争取国家专项投入。进一步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寻求合作的平衡支点,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对争取到上级项目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争取到的资金比例予以奖励。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四)以加速建设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创新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创新农业投入保障机制,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加大金融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积极性,有效聚合社会资金投入“三农”。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在城镇长期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积极探索农村联建房机制,积极探索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培育壮大产业龙头,千方百计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村发展规划,各乡镇要因地制宜,规划发展1个专业特色村,努力建设良种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带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

 

县域金融更多>>
农行四川省分行:助力春耕备耕,共绘乡村振兴蓝图[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工委携手政企助力县域消费培育[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胡云主持召开乡村旅游专题会议[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2023“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结果公布,5项中医药主题作…[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