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广元市利州区] 探索盆周山区县域统筹城乡发展路径与模式

时间: 2013-12-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探索盆周山区县域统筹城乡发展路径与模式     

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

利州区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县(区),幅员面积1535平方公里,辖3乡7镇8个街道,总人口47.7万,其中农业人口19.9万。2007年7月,省委省政府把广元列为城乡统筹试点市后,市委市政府把利州区作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核”规划定位。区委区政府按照“城乡并重、统筹发展、全域覆盖”的要求,确立了依托‘一城’,发展‘四镇’,带动农村;分片布局,重点突破,梯次推进;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统筹发展活力”的试点工作思路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5.12”汶川地震后,根据灾情实际和区情变化,坚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引领灾后重建,用灾后重建的政策、物资、资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经过努力,初步探索出了“三个依托”统筹城乡发展路径,即“依托城镇带动统筹城乡发展”、“依托产业园区推动统筹城乡发展”、“依托生态小康新村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依托市中心城区和城镇带动统筹城乡发展

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整合城乡资源、搭建城乡统筹发展平台的关键性措施和突破口,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依托市中心城区和城镇带动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中心城市现代化、城郊结合部城乡一体化、重点小城镇集约化”。一是发挥城市带动功能。广元中心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口,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我们坚持把30万人口的城市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积极完善服务功能,提升配套能力,增强集聚能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向农村延伸。积极推进大市场、大卖场、大物流、大旅游体系构建。在城区和城郊布局发展建材、农产品、日用品、中药材、汽车等五大专业市场,规划建设东坝商贸金融中心、老城商贸购物中心和万源新区商贸中心、广元航空港经济园和“陵宝”物流带等商务中心,实施建设了老城商业步行街园、滨江休闲娱乐带、特色餐饮街、万源老街等10个专业特色街区规划建设,增强城市聚合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增强城镇辐射能力。推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强小城镇建设,整合项目资金近5亿元,建设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形象,增强承载和带动能力。全区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2009年达到74%。全国重点小城镇宝轮城镇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常驻人口达到5万余人,综合实力排广元市乡镇第一,是广元最具活力的卫星城,成为片区城乡经济互动的支撑点。三堆、大石、荣山、工农等小城镇功能配套基本完善,成为一个个统筹城乡发展的“带动点”。三是畅通城乡连接通道。立足加强小城镇与中心城区、农村与小城镇的物理联系,狠抓通道建设,先后完成了“宝白”路和“东龙”路建设。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实施了“陵宝”快速通道、天旅游公路、移民库区“宝清”公路、老“宝罗”路等干线公路建设。加强村组道路和入户路建设,改善农村“出行难”状况。近三年全区硬化村道1000多公里,全区通村公路硬化率达80%,乡镇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各乡镇基本实现1小时到城区的目标。

二、依托产业园区带动统筹城乡发展

坚持“发展思路规划化、规划内容项目化、项目推进程序化”,积极建设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和旅游景区景点,强化项目和产业支撑,联动推进工业化、特色农业产业化,依托产业园区带动统筹城乡发展。一是依托工业园区带动发展确立了“一区多园,一园多点”的园区建设总体思路和“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大力建设工业经济发展载体,形成了回龙河工业园区、大石工业园区、宝轮工业园区、三堆建材产业园区四个工业园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园区总规划面积已经达到13平方公里。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力求“建成一个工业园区形成一个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点”。统筹规划和实施拆迁居民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培训就业,把工业园区建成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结合点”。入园项目重点选择具有较强产业带动能力、吸纳劳动力多的企业。回龙河工业园区以冶金、建材为主导产业,已入园项目18个,规模以上企业9家,产值过亿元企业3家,园区产值可达30亿元,吸纳劳动力5000多人,部分搬迁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搬迁农户安置点按照新型农村社区标准建设,配套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建立健全了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的产业转移,积极实施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目前,正在争取引进沿海地区服装产业集群,建设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园区规划占地3000亩,可容纳30—50家纺织、制衣、污水处理企业,投资规模达50—60亿。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以上,年实现税收3亿元(综合税收5亿元以上)以上,吸纳就业3万人左右。二是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发展统筹规划和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定位、基础建设、土地流转、投入保障、龙头培育、配套产业和机制创新,把农业园区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重点规划建设了三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基本建成的大石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1.2万亩,引进业主26家,流转土地2500亩,投入2.13亿元,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1500亩、花卉苗木园1000亩,带动辐射区农户发展蔬菜8500亩。该片80%的土地流转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部分农民实现在园区就近务工。建立了农业园区土地流转激励机制,采取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租赁、托管经营等多种形式引导和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是依托景区景点带动发展。统筹规划和实施旅游资源整合、规划开发建设、包装打造营销、关联产业互动,探索以旅游业带动现代服务业、促进相关产业多元发展的统筹城乡发展路子。积极构建大旅游格局,以社会资本为主体建设川北民俗文化园,并创建为AA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天、紫兰湖、菖溪河、白龙湖等特色景区景点建设。推进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变,农村向景区转变,重点抓了广元城郊山及环线、龙潭环南山、黑石坡及泡石、菖溪河等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城郊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承接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产业。全区规划建设了四条城郊生态旅游线路,涉及15个乡镇(街道)、51村,从业农民28500人。

三、依托生态小康新村带动统筹城乡发展

突出“成片成带、“整体推进理念推进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将生态小康新村示范带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片。一是坚持成片成带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委托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专业机构,重点规划建设“宝轮—赤化”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片“泡石—红岩”城郊乡村旅游示范带、“宝轮—三堆—金洞”移民区特色产业带等六个示范带(片)。各示范带(片)坚持农房重建与基础配套、产业发展、风貌塑造、环境整治、农民素质提升相结合,实施生态化规划、景观化打造。“和平—元山—胜利—回民—林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带建设将新村、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农村社会保障、农民群众素质提升等综合考虑。重建农房按照农家旅馆标准设计建设,农户入户道路和饮水工程统一规划建设,带内建设了高规格的敬老院等设施。示范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房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国家项目、业主投入、农户自筹、社会援助等多元投入。示范带内创造了“协会+学校”的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培训模式,蔬菜协会、龙潭仔猪协会与广元职高联办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山景区沿线民居风貌改造,突出了古风遗韵、武皇文化和田园风光特色。三堆镇马口村在灾后重建中坚持参与式理念和方法,创建了“马口样本”,为全国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工作示范。千佛村坚持灾后重建与科学发展相结合结合,2009年9月省委奇葆书记视察时给予肯定。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住房维修加固32959户、重建22001户,实施基础配套,有效改善了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加强城市进出口、城中村、背街小巷和农村村落环境整治、风貌塑造,改善城乡环境。加强水利设施和安全饮水建设,解决山区“饮水难”问题。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推广沼气、太阳能和节能灶具。农户沼气普及率达25%以上,河谷走廊地带基本实现沼气化。城乡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实现城乡全覆盖,乡镇宽带网络覆盖率80%。三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受灾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低保,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全部纳入五保供养,城镇和农村低保对象月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28.7元和50.1元。2009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1%;劳务转移输出9.4万人次,劳务总收入5.65亿元。投资近7亿元推进学校重建,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四改一加强”工作为全省提供了示范投资1.3亿元加强乡镇、村(社区)卫生院(站)重建,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97.4%。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创编了反映川北婚庆风俗的《红烛映九天》舞台剧。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城乡风貌塑造,获全省2009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县区二等奖。四是推进民主管理机制。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推进“党建示范工程”,实施“基层党建创优”活动,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先进村(社区)党组织和优秀支部书记。引导农村群众“自己的领头人自己选、村内的事情集体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集体的资金大家管”,有效突破了农村道路、水利等建设筹款难、纠纷多瓶颈,创造了“一个乡一年修105公里水泥村道”的“龙潭民主修路模式”。

同时,我们针对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瓶颈和突出问题,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向创新要发展动力、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在投融资机制、产业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县域金融更多>>
农行四川省分行:助力春耕备耕,共绘乡村振兴蓝图[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工委携手政企助力县域消费培育[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胡云主持召开乡村旅游专题会议[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2023“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结果公布,5项中医药主题作…[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