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广元市苍溪县] 构建"三园一村"模式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时间: 2013-12-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构建“三园一村”模式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中共苍溪县委  苍溪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被列入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机遇,结合苍溪边远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三区合一”、小城区带大农村的实际,立足资源禀赋,科学研判形势,创新发展思路,强力推进以现代工业园、特色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观光园和生态小康新农村为主要内容的“三园一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瞄准特色优势资源,建设现代工业园,强化山区城乡统筹发展带动能力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实施资源转化,突破发展现代工业园区,强力推进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不断强化工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一是围绕资源转化建园区。紧紧依托绿色农产品、水能和天然气三大主力资源比较优势,走就地精深加工路子,集中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清洁水电能源和天然气化工三大主业板块,强力拉伸粮油、肉食、果蔬饮料、丝纺、林板、能化六大主导产业链,促进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农业产业化联动共舞。二是围绕现代农业建园区。坚持把突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依托“一产生二产、二产带一产”,夯实农业第一车间,推动工业资本向农业渗透,龙头企业向农业产业基地延伸,着力做特做优以红心猕猴桃为领军,苍溪梨、兔、猪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占工业总量的80%以上,农产品商品化率达到70%以上。三是围绕项目拉动建园区。坚持项目建设向工业倾斜,项目投入向资源转化靠拢,项目布局向产业园区集中,抢抓灾后重建契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对接国家省市产业振兴规划,大力支持协调亭子口水利枢纽、苍溪航电、东河梯级开发、天然气钻探开采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目前,全县工业在建项目规划总投资达200亿元以上。四是围绕产业集聚建园区。坚持集约集聚成链发展,把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强县主平台,以科学规划为龙头,走滚动开发与集中连片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千方百计提高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投入产出强度。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林加工为主的工业集中发展区一期、以新型能能源、建筑建材、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集中发展区二期和市县共建的天然气化工园区三大园区布局,园区累计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以上,引入规模以上企业16家,工业集中发展区一期被列入“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力争五年内建成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园区1个,20亿元园区2个,园区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五是围绕改革创新建园区。跳出“就工业抓工业”的传统路子,全面完成县域工业民营化改造,创新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完善从龙头企业到基地建设的距阵式管理服务模式,打造中心城镇产业辐射节点,促进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生态景区建设的对接互动,一、二、三产业一起抓,城乡协调发展两篇文章一块做。通过园区辐射引领,全县累计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6家,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6.3亿元、增加值8.3亿元,同比增长28.1%、27.8%,统筹城乡发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二、实施“三集中一转变”,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拓宽山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

坚持“三集中一转变”思路,以土地整理项目为载体,以猕猴桃、苍溪梨、猪、兔“1+3”特色产业为重点,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山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一是积极引导土地向业主大户集中。建立土地整理项目滚动发展机制,坚持土地开发整理与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同步谋划论证、同步配套规划、同步建设基础设施的“三同步”思路,集中连片打造了荞子、白桥、三井、江南4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40个千亩特色产业园。每个现代农业园区分别建有2—3个土地统租、规模经营、标准化种植的千亩核心园核心园土地由园区管委会或大业主统租整理,然后由龙头企业、大业主集中经营或返租倒包给农户并通过“核心园区带标准户”的模式紧密连接农业园区中的千家万户,形成相对连片的万亩产业化基地。同时,试行“三放弃”土地流转改革,对长期外出务工或自愿放弃自留地、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农民,由集体或业主一次性买断土地经营权,把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和业主大户。通过土地有偿流转方式,全县累计流转土地5万亩,新增基地种植规模300亩以上的业主大户120户,培育年出栏100头以上的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大户1000户、年出栏肉兔1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2000户。二是大力实施资金向园区集中。通过采取财政预算,打捆涉农资金,激励带动龙头企业和业主大户投入,鼓励离退休人员、务工回乡人员、外地业主投资等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向园区集中。创办了全省首家农民自助合作银行—苍溪县文林益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积极开展全省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社试点,为解决制约产业发展投入难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近三年来,县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门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共整合园区建设项目资金4260万元,激励带动龙头企业、业主大户和农户投入资金上亿元。三是全力推进产品向龙头企业集中。在积极建立专合组织将千家万户的小庭园串联成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基地的同时,重点引导企业与业主大户对接,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基地建设,加大农产品向龙头企业集中力度,将特色农业产业园建成龙头企业的工业“原料车间”。鸿宇公司投资2500万元建成PIC万头生猪良繁场专门为农户提供种猪,蜀川饲料公司提供饲料,鸿宇公司收购加工,形成了“三企共建、四方共赢”的四川鸿宇猪业合作社,联结17个乡镇2.8万农户发展生猪养殖。目前,全县建成全国百强专业协会2个、省级百强专业协会5个,90%以上的农产品进入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全县“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建成各类专业乡镇21个、专业村128个、专业大户3600多户,4个村被列入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180个村被确定为全省“一村一品”项目村四是努力探索农民向农业产业化工人转变。针对贫困山区农民进城转移难的实际,我们用办工业园区的办法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和党总支,在强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同时,着力探索农民向农业产业化工人就地转变的路子。一方面,在园区土地成片流转后,鼓励有能力的农民返租倒包土地或养殖场,发展自己的产业园或养殖小区,逐步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另一方面,引导农民以土地、设施、资金入股园区企业,就近变身为农业产业化工人,“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的收入模式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白桥坝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园区流转了4个村442户农民的土地3200亩,通过土地整理和循环灌溉、田间作业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后,又承包给21个业主和返租倒包给123户农民大户,其余农民除了土地租金收入、园区收益返利外,还在园中打工挣钱,并通过农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农村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一批农民正在向农业产业化工人转变。

三、突出打造生态品牌,建设乡村旅游观光园,拓展山区城乡统筹发展空间

依托我县良好生态、厚重文化和特色产业优势,充分展示“低碳苍溪县,走了还想来”和“千里嘉陵行,最忆苍溪绿”的地方名片,探索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乡村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由单纯发展农业向二、三产业互动发展,扩大城镇居民在农村的消费,加快城市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就地就近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和城乡统筹发展空间一是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树立“文化制胜”理念,深度挖掘红军文化、道教文化、梨乡民俗文化、百家姓氏文化,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建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道教西部正一道中心。依托中国雪梨之乡品牌,苍溪梨文化博览园创建成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突出红心猕猴桃第一县和原产地保护品牌,加强与省自然科学研究院合作,推进中国·苍溪红心猕猴桃植物博览园建设。传承梨乡优秀文化和独特个性,连续举办了八届中国·苍溪梨花节,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国楹联文化县。川北古玩艺术城创建成全省首批、川东北唯一的四川省AAAA级特色旅游商品购物点。围绕乡村民俗文化,大力开发苍溪盘歌川北婚俗苍溪傩舞巴山火龙”、“元坝狮舞”、“云峰威风锣鼓”等地方民间艺术手工鞋垫、歧坪丝毯、唤马剪纸、元坝根雕等民间工艺产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二是打造生态农业旅游品牌。依托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庭园经济高效产业(专业)示范县优势,坚持乡村旅游发展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突出打造川北民居风景、庭院文化情景、梨乡优美夜景“三景”,连片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园和旅游景点建设,把每个农业园区建成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已建成荞子坝、白桥坝、井坝3个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基本建成三井、江南2个现代农业园区;正在启动建设东青、五龙2个现代农业园区。同时,围绕游客白天游玩观田园风光,晚上留宿赏农家风情,配套建设星级农家乐、生态山庄和接待中心,建成全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50户;加快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生态观光等接待项目开发,岳东醪糟等农乡土菜苍溪雪梨、红心猕猴桃岳东挂面、龙山川明参泥、漓江茶叶等地方农特产品得到众多旅客青睐,形成特色鲜明的春赏花、夏乘凉、秋品果、冬观雪的生态家园观光游和住农家院、吃农家饭、摘农家果、聊农家事、享农家乐生态农业体验游。三是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立足我县处于全省新兴五条旅游热线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结合连片推进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和水电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以休闲观光为主的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黄金线,以现代农业观光园区、乡村旅游景区、生态度假旅游区为重要节点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精品线。建成了以“游东河风光,赏民俗文化”为亮点的元坝镇将军村,以“观嘉陵胜境,揽梨园风光”为特色的陵江镇红旗桥村,以“游状元故里,采汉昌遗风”为形象的禅林乡青山观村,以“游百里香雪海,品中华雪梨宴”为主题云峰镇狮岭村等乡村旅游重要节点,增强了游人的吸引力。依托亭子口水利枢纽、苍溪航电、沙溪航电建设形成的宽阔水域,聘请桂林“两江四湖”规划团队,高规格、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嘉陵江水上旅游规划,大力开发水上旅游项目,打造嘉陵江生态旅游长廊。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极大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优化了农户收入结构,实现旅游收入、种养收入、劳务报酬等多渠道增收。2009年,全县发展乡村旅游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02万人,带动当地农副产品及纪念品销售收入1500万元,增加纳税额380余万元,人均增收10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

四、坚持户办生态家园,建设生态小康新农村,提升山区城乡统筹发展基础条件

针对山区农村居民数量多、居住分散、集中向城镇转移难度大的实际情况,我们不断提升完善“六个一”+“三配套”的“户办工程”经验,持续推进生态小康新村示范片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一家一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的细胞建设,广大农村居民正逐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质化的生活条件。一是狠抓户办生态家园建设。高标准推进农户住房、水、电、路、井、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搞好厕所、圈舍、防洪沟、挡土墙、庭院绿化等配套设施,建成生态家园户办工程户1.2万户。全县近85%的农户建有稳定收入的经济园和适度规模养殖园,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放心水,7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 100%的乡镇、94%的村实现了电视光纤联网,68%的农户通有线电视,64%的农户通电话。二是狠抓生态家园新村建设。坚持“整体规划、连片打造、梯次推进”思路,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灾后农房重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深化产业支撑和设施配套,不断提升以“六个一+三配套”和绿色产业富村、文明创建兴村、村民自治管村为主要内容的“户办工程建家、新村建设惠民”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内涵,持续推进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六种模式之一的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累计建成生态小康新村314个,生态小康村组面达到36%。成功争取国务院扶贫办“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省以工代赈三(江)井(坝)新农村示范片项目和元(坝)龙(山)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项目在我县实施,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正由“片”向“带”加速推进。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劳动保障、社会救助、融资、服务五大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农民群众最急最盼的路、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末将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于城镇水平的实际问题。率先在全省启动统筹城乡劳动保障试点改革,劳动保障“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工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县66.8万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58万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深入开展水稻、玉米、油菜、生猪等政策性保险,积极推动保险机构将猕猴桃、苍溪梨、肉(毛)兔纳入保险范畴。每年县财政预算100万元建立产业风险调节基金,探索发展村镇银行和贫困村资金互助社14家,初步建立多渠道、低成本的农村信贷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资经营网络。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灾后重建和重大项目建设机遇,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重点和难点,创新体制机制,突破瓶颈制约,坚持并不断深化“三园一村”发展模式,着力破解“三农”难题和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探索出一条山区贫困县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路子。

县域金融更多>>
农行四川省分行:助力春耕备耕,共绘乡村振兴蓝图[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工委携手政企助力县域消费培育[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胡云主持召开乡村旅游专题会议[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2023“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结果公布,5项中医药主题作…[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