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广安市岳池县] 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和谐岳池

时间: 2013-12-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和谐岳池

——岳池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中共岳池县委  岳池县人民政府

 

岳池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总面积1457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1个管委会,总人口118万人,农业人口103万人,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扩权强县战略的实施,岳池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县情,提出了“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加快建设丘区经济强县、现代农业大县、农家文化名县、和谐发展新县”的发展战略,创新思路,扎实工作,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态平衡、生活改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岳池县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保障民计民生方面狠下功夫,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实现城乡布局一体化。岳池是传统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剪刀差”现象比较明显。为统筹城乡发展,岳池县按照“区域化布局、点状开发、梯度推进”的思路,从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在完善城市规划的同时,将规划尽可能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努力实现城市和农村规划的“无缝对接”。把乡镇分为三类,编制和完善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逐步细化了各类乡镇特别是县城区、水淹区、后扶区的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城镇体系、区域发展和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逐步建设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框架和雏形。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拉动第三产业,促进了一、二、三产业互动共融。一是重点发展工业经济。近年来,岳池县以集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积聚要素为保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初步形成“一线三园”工业走廊(一线:仪北路,三园:回乡创业园、罗渡工业园、石垭建材工业园)和农产品加工、医药、建材、轻化工等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回乡创业园被农业部批准为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总额分别达60.05亿元、21.4亿元、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6%、29.2%、  61%;亿元企业达到5户,税收上千万元企业达到2户。二是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一园三带”重点区域(一园: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三带:优质种植业示范带、生态养殖业示范带、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带),加快发展“三优一白”优势产业(优质粮油、优质果蔬、优质畜禽、白色农业),现代农业提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长。2009年,农业总产值达24.28亿元,同比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88元,增加374元。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蔬菜产业基地县,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三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人口众多、交通便捷、消费需求巨大的优势,成功打造九龙广场、财富中心、万鑫水晶城三大核心商圈及南宋文化一条街、建材、服装等特色街区。200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7亿元,同比增长18.7%。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四川十大名节”两大名片优势,成功举办四届岳池农家文化旅游节,“小平故里行·岳池农家乐”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2009年,共接待游客9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7 亿元、同比增长26.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34.9:27.7:37.4调整到2009年的28.6:37.2:34.2,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三)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建设一体化。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一是加强交通建设。2007年以来,全县共投资2.75亿元,建成水淹区扶贫公路368.7公里、通达公路845.88公里、通畅公路282.3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特别是今年,岳池县投资1.2亿元启动两条迎宾大道建设、仪华路改造、岳武路改造及通村水泥路建设等交通重点工程,城乡道路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二是加强水利建设。2007年以来,全县共整治病险水库30座,修复水毁工程1592处,新建配套渠道14公里,动工修建水利工程9783处,全县新增蓄水能力985万立方米,新增农业有效灌面0.96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1.6万亩,新增节水灌面1.66万亩。三是加强能源建设。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加强农村沼气等新型能源建设,建成沼气池2.3万口,农村能源建设实现突破。四是着力提高城镇化率。坚持中心场镇与县城建设同步推进,加快城镇建设,发展二三产业,提升城镇吸纳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2009年底,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7.1%,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进一步优化为30:25:45。同时,大力实施城乡风貌塑造和绿化、美化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

(四)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城乡服务一体化。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城乡服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是统筹发展教育事业。合理调整城乡学校布局,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及特殊教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县高考本科上线突破2000人大关,中职招生近5000人;2007年以来,共实施危改项目143个,改造面积12.1万平方米;特殊教育突破发展,在全市率先招生开班;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城乡教育资源配备逐渐趋于平衡。二是统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狠抓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40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并将乡镇卫生院经费纳入全县统筹;完善了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监测、疾病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三是统筹发展文化体育等事业。以弘扬传统农家文化为重点,建成小康文化示范村80个,培育曲艺演出团体22个,发展业余文艺演职人员3000余名,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87个、农民健身工程135处,并组建了岳池作家协会、岳池摄影家协会,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蓬勃发展。全面整合乡镇广电网络,网络资源进一步优化。大力加强公安“三基”建设,建成44个乡镇派出所,全县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五)统筹发展民计民生,实现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一体化。一是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依托全县25所职业培训学校,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2007年来,共培训农民工8.3万人,参培人员就业率达86%。探索全民创业新模式,提出“三不变、三优先”政策(工资、福利、隶属关系不变,招聘留用优先、学习培训优先、晋升职称和年度考核评优优先),鼓励有一定特长和技能的乡镇事业干部和村组干部领办、创办产业实体,带动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全县共有158名事业(村组)干部在农村当起了业主,带动群众4.5万户;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大力实施小额担保贷款,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共发放小额贷款1398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830个。二是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接轨,推进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大力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逐步建立起了“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五大险种”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城镇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目前,全县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4.4万人,享受低保人数达6.11万人;实施农村特困大病救助1019人,帮扶贫困中小学生4756名、大学生642名;解决了2500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全面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1.5%;全面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县25个乡镇、128个村、527个村民小组、23109人得到后扶支持。

尽管岳池县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较多的困难,制约了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一是认识偏差。长期以来,各级干部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理解不深,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城乡一样发展,平均着力,全面开花,从而在发展中缺乏重点,盲目地实行城乡均匀分布,没有找到城乡统筹的结合点和重点。同时,农民在统筹城乡发展上也存在认识偏差,特别是在“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后,大量人力、资金投入农村,部分农民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主动发展的积极性不强。二是制度约束。由于一些现行制度如户籍、土地、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模式下的,在实际工作中已不同程度地阻碍着统筹城乡发展的推进。三是基础较差。在当前城乡差距较大的情况下,统筹城乡发展,着力重点应在农村。但农村基础较差,发展滞后,严重影响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四是财力不足。尽管近年来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大了对农投入,但一些项目要求地方财政进行匹配,岳池县是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2009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2.56亿元,财政支出大部分靠转移支付,对农村的投入十分乏力,致使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困难重重。同时,金融扶持不力,民间投入也相对不足,使得城乡投资差距拉大。

二、对策及建议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控制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需要从制度改革入手,从落实措施着力,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局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宣传发动,树立统筹城乡发展思想意识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会议、广播电视、宣传资料、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意义及工作重点,消除干部群众认识上的误区,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宣传发动中要达到四个目标:一是要让各级领导班子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在制定政策、作出决策时全面统筹考虑,平衡城乡发展,特别是对农村的薄弱环节要加大力度,加快建设。二是要让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居民树立服务农村、支持农村的思想,积极到农村创业,帮扶、带动农民致富。三是要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添农村发展活力与后劲。四是要明确统筹城乡发展各个阶段的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避免“平均用力”。

(二)强化改革创新,健全统筹城乡发展机制体制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出台,便于下级部门大胆开展工作。作为县级及以下机关,由于没有立法权,要积极在涉及统筹城乡发展的法律法规修订上做好新情况、新问题的收集、整理、汇报及建议工作,帮助上级制定、修订法律法规,并在政策范围内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一是消除城乡户籍差别。要降低入城门槛,凡在城镇有固定住所和生活来源的农民,户口均可迁入城镇;对被征地拆迁农户进行集中安置,建立社区;在创业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逐步实现同等待遇。二是优化政策保证农村投入。建立财政投入“三农”资金增长长效机制,保证财政投入的稳定性,并引导和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农村发展;加大授信力度,灵活放贷方式,放宽抵押担保范围,增加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力度。三是建立城乡结对帮扶机制。继续实行市县领导、市县部门联系帮扶乡镇、扶贫村等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三下乡”活动,实行干部上挂下派和城乡教师、医务人员交流等制度,实现城乡互动互补。

(三)强化基础建设,完善统筹城乡发展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强化农村道路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和便民路建设,在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的基础上,快速推进村级公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确保“十一五”期间全面实现村村通公路,50%以上的村通油(水泥)路,便民路里程达到571.89公里。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机制,改善农村路状。二是加快饮水工程建设。建立集中供水站(点),“十一五”期间实现所有场镇集中供水,50%的农民通过建池自流、电动提水等方式吃上自来水。三是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大力建设农村沼气池,“十一五”期间保证日均存栏3头牲畜的农户都建起沼气池,并在有条件的农户中推广秸秆气化技术。完善城乡电网改造工作,促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四是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建立货物配送制和农产品回购制,加强城乡市场联系,促进城乡市场共融。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和个体工商户,加快农村物资流通。五是健全农村服务体系。建立农机服务、养殖服务、农技服务等体系,加快以农经网为主的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六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沼气池建设为契机,推进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展农村户院绿化美化工作,改善居住环境。

(四)强化“三大集中”,全面推动城乡产业集群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配以行政、经济等手段适度调节引导,加快推进“三个集中”。一是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加强集中区基础建设,增强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工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瞄准把广安市回乡创业园打造成“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园”的目标,引导农村工业向集中区聚集,让农村工业充分享受到集中区的便利要素,促进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加快农业基地建设,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把农村建成“工业的第一车间”。二是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认真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探索改革土地流转政策,依法、自愿、有偿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农村能人、专重大户、龙头企业及专合经济组织流转,以及农民用土地入股投资兴办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土地规模集约经营。在成功探索乡镇事业干部创建农业产业实体的基础上,鼓励城市工商业主、科技人员及各类创业者进入农村创业。三是农民向城镇集中。进一步完善城镇发展规划,加快县城东扩和省市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强产业聚集和人口吸纳能力,吸引农民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同时,推进农民新居适度集中修建,引导农民集中居住。

(五)消除政策歧视,促进城乡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制定城乡社会事业平衡发展政策,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鼓励农民进入非农领域和城市就业。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打破身份限制,在就业政策、劳动力培训、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等方面统一管理,平等就业。健全劳务输出机制,大力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比例。二是构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从制度上统筹和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在巩固现有社会保障成果的基础上,扩大农村低保覆盖范围,试点农村社保,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通过多种方式,继续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入学,切实关爱留守儿童。三是统筹城乡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扩大公共服务在农村的覆盖面。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改,装备学校硬件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农村卫生院、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强化药品价格监管,注重农村医务工作者培训,改善农村群众看病就医条件。

县域金融更多>>
农行四川省分行:助力春耕备耕,共绘乡村振兴蓝图[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工委携手政企助力县域消费培育[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胡云主持召开乡村旅游专题会议[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2023“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结果公布,5项中医药主题作…[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