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广安市武胜县]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和谐武胜

时间: 2013-12-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和谐武胜

——在首届四川县域科学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中共武胜县委常委、副县长  夏高毅

 

武胜县位于四川东部、成渝经济区腹部,嘉陵江中下游,幅员面积966平方公里,辖31个乡镇、515个村,人口85.2万,其中农业人口73.7,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武胜”的主题,坚持“三化联动”战略,主动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致力统筹城乡发展,落实为民第一要求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绩2009年,全县实现GDP84.8亿元,同比增长14.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25%预计2010年,GDP总量将突破100亿元,人均GDP达到1.1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客观冷静审视县情,科学谋划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县通过组团考察学习,对照发达地区经验,深刻认识到,武胜作为农业大县,最大的症结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充分,必须坚持以发展为重,以发展为先,用发展来凝聚人心,用发展来破解难题,用发展来造福百姓。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务实、高效、发展、争先”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三大优势,深化区域合作,强化“四区建设”(半岛新区、龙女湖旅游区、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狠抓“五件大事”(兰渝铁路大马力建设、油气资源开发、半岛新区建设、龙女湖旅游开发区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加速“三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努力把武胜打造成为川东北强县。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我县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持全党动员办大工业,全民动手大办工业,大力实施“44521”工业扩张战略。通过产业集群化、企业集团化、布局园区化、产品名牌化,初步实现了工业经济超常规、快速度、高效益发展。

()打造工业平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坚持把工业集中区作为实现产业聚集、企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载体,高起点规划30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积极探索建立园区发展扶持机制,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协作配套企业及关联项目入驻集中区,使工业集中区成为对外开放的主平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06年以来,采取“7.16”工作制、倒排工期、限时办结等办法,工业集中区规模从小到大,入园企业从无到有,先后引进重庆银钢、丝绸之路、凯物药业42规模以上企业入园发展,形成了以汽摩配制造、农产品加工、轻纺、医药为主的产业集群,园区面积达5.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实现80亿元以上。被省发改委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培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工业支柱。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对优势骨干企业在要素保障、项目安排、资金信贷、能源供给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骨干企业快速扩张、做强做大。采取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县级部门、一套工作班子具体负责一户企业的办法,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突出抓好华润啤酒、东西关电站、桐电公司、安泰集团等骨干企业的培育壮大,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导和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小巨人”。食品加工、能源、轻纺等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09年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新增亿元企业8户,亿元企业已达29户,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7亿元、增加值2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8%27%

()强力招商引资,争上重大工业项目。牢固树立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突出抓招商的理念,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要求县级领导、乡镇党政一把手、县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把主要精力用于招商。组建4个招商引资分别派驻重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湾片区,围绕我县优势产业,主动开展对外招商活动。2009年共签约引进项目210个,到位资金44.2亿元。同时,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主动、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县牢固树立现代农业理念,大力实施“44271”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重点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加强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快建设农业园区。按照“布局规模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机制合作化、道路网络化、景观高档化、交易信息化”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10万亩农业园区总规,整合涉农资金,引进投资业主,新建道路15公里,配套完善水、电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3000亩的核心示范区,重点发展精品蔬菜、生猪、蚕桑三大特色产业,全面推进集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区、畜禽良种繁育区、设施蔬菜生产区、循环农业示范区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有效带动了全县农村产业发展。

(二)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完善产业布局规划,引导各乡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完善产业体系,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生猪、蚕桑、水产、优质粮油、蔬菜等大优势产业。2009年,出栏生猪130万头,生猪产业走在了全省前列。蚕桑产业实现栽桑、养蚕、收烘、缫丝一体化,产茧189.8万公斤。水产品总量达2.7万吨。

()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整体规划,成片推进,配套基础,发展产业”的原则,重点在交通优势明显、农业基础较好的四个乡镇30个村社作为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户户通便民路。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导、项目支撑、农民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新机制,逐步形成了一批富民兴村的优势产业,改善了村容村貌,较好地发挥了典型示范、辐射带动效应,全县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空前高涨。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发挥县内外培训阵地的作用,依托阳光培训和农民工减免费培训项目,大力实施证书工程和劳务品牌工程,逐步实现了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广辟有组织成建制的劳务输出渠道,加强省际间和海外劳务合作,引导农民工有序输出。2009年,培训农民工2.16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2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9亿元以上

、着力统筹城乡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1255”工程,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城镇建设质量。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加快城镇化的基础。充分利用嘉陵江水资源优势和渝武高速公路、兰渝铁路建设形成的区位优势,以水文化、生态化、现代化为方向,科学编制了25平方公里的县城总体规划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合区位、布局、产业等特点,精心打造县城东部工业区、西部居住区、南部旅游区,大力发展街子、烈面等10个省级重点小城镇,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加大投入,完善功能,增强城镇集聚效应。立足山、水、人、物的自然和谐,通过财政投入、银行借贷、盘活资产存量、经营城市等途径,实施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工程,全力打造城市商业核心圈,县城建设已初步成为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形象鲜明、繁荣兴旺、城江交融的新亮点。实施绿化景观工程,建成滨江路、仁和广场等一批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打通一批城市主次干道,完善道路骨架,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目前,正积极争创省级环保模范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中国旅游强县。10个省级试点小城镇的道路、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吸引了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居家创业

()夯实基础,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促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支持重点乡镇、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建设,通乡公路全面实现了硬化或油化,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积极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扎实搞好病险水库整治工程,新增和改善灌面4.3万亩,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武胜

坚持尽最大努力、尽最大责任重视和改善民生,坚持不懈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力实施十大惠民行动结合武胜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把实施城市社区关爱工程作为惠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万名干部进社区,扎实开展“结亲帮扶、安居扶助、爱心助医、春风就业、春雨助学、法律援助、失地农民救助、党内扶助八大行动采取“一帮一”、“一帮几”的办法,切实帮助城市贫困弱势群体解决生活难、治病难、就业难、上学难、维权难等问题。高度重视群众信访,将综治、信访、维稳、安全、人民调解等力量进行整合,分别在县、乡、村三级成立了群众工作机构,规范运行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开展“书记·县长”大接访活动,做到有访必接、有信必批,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入开展平安武胜创建活动,着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确保了社会稳定。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人大代表视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持铁面孔抓安全排查、铁手腕抓隐患整治、铁心肠抓执法检查、铁纪律抓责任追究,各项安全指标大大下降,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主动融入重庆,借力推动武胜崛起

我县牢固树立“依托重庆、加快融入、互惠互利、发展武胜”的理念,坚持把融入重庆,接受重庆资金、技术、产业、信息辐射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着力将武胜打造成为重庆绿色食品的生产园、工业配套的产业园、渝武人力共享的创业园、居家休闲的后花园,打造成为川渝合作示范区,实现武胜迅速崛起。一是制定融入规划,成立了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领导小组,下设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交通、教育科技、人才交流及干部培训七个工作组,明确了工作目标。二是加大融入宣传,成立重庆武胜商会,积极组织根系家乡、共建武胜座谈会、重庆车友会等活动,主动拜访重庆市摩托车协会、铸造协会等协会,定期邀请重庆主流媒体来县采访,宣传报道武胜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政策、风土人情等,提升武胜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三是畅通融入通道,建成渝武高速公路,拓展和完善与重庆相连的“212”国道,全面对接通乡通过边际公路;加快嘉陵江渠化进程,畅通1000吨级轮船上抵广元下达重庆的水运通道;启动过境建站的兰渝铁路建设,积极争取“广安—武胜—遂宁”高速公路和“重庆—武胜—南充”城际铁路,努力构建交通大枢纽体系。四是配套发展产业,依托重庆市场,立足武胜的产业优势,发展了生猪、蔬菜、蚕桑、水果等一批农业基地,打造了汽摩配制造、生物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一批工业支柱产业,扶优育强了一批骨干企业。同时,广泛开展旅游交流,积极派出干部到重庆挂职锻炼,建立和共享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深入推进主动融入重庆和全面融入重庆,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9年,我县向重庆劳务输出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5亿元;接待重庆游客17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0.94亿元;销售重庆的生猪达17万头以上,粮食2万吨,蔬菜15万吨,优质水果800吨,水产品0.68万吨;先后引进天兆食品、金易管业、清山绿水等22户重庆企业。

 

县域金融更多>>
农行四川省分行:助力春耕备耕,共绘乡村振兴蓝图[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工委携手政企助力县域消费培育[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胡云主持召开乡村旅游专题会议[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2023“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结果公布,5项中医药主题作…[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