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广安市邻水县] 邻水县 城乡互动 产业相融

时间: 2013-12-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邻水县 城乡互动 产业相融

中共邻水县委  邻水县人民政府

 

邻水县隶属四川省广安市。全县幅员面积1919平方公里,辖45个乡镇522个村(社区),总人口103万,其中农业人口86.7万,有耕地面积60万亩,属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典型丘区农业大县。邻水是全国百强产煤大县、全国产粮大县、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重点县,是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县、生猪调出大县,享有“中国脐橙之乡”美誉。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城乡互动、产业相融;基础先行、服务均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改革创新、注重长远;由点及面,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2009年,全县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4.8%、47.6%、30.4%、18.7%和26.2%,绩效考核获全市一等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建设更加夯实,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呈现出蓬勃旺盛的发展势头。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一)坚持规划先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把规划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以规划为引导,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格局。

1.在城镇规划方面。按照中心聚集、点轴拓展的原则,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确立了“一主一副两带四点”(一主:以县城为主;一副:将丰禾建成邻水县域副中心;两带:沿护邻—兴仁—石滓—柳塘—丰禾—袁市—九龙线的东槽带,沿太和—柑子—合流—坛同—高滩为线的西槽带;四点:以兴仁、九龙、柑子、坛同为支撑点)的城镇规划框架,投入300余万元在完成以县城为中心的总体规划编制基础上,完成了丰禾城镇副中心、“两带四点”、大洪河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22个重点村的规划编制,有效解决了城镇空间结合稀疏、聚集度低的问题,构筑了层次清晰、功能明确、设施共享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

2.在产业布局方面。以东槽与西槽、县城与中心集镇、城镇与农村均衡发展为前提,充分利用县城交通便捷的优势,在县城城南规划了3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以汽摩配件为主的机电工业;充分发挥西槽乡镇石灰石资源极其丰富的优势,在高滩镇、四海乡规划了两个建材工业园,重点发展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充分发挥丰禾镇城建副中心和回引创业重点聚集地的优势,规划了占地6平方公里的轻纺工业园,重点发展以毛针织为主的轻纺工业;充分发挥甜橙最适宜种植区和全省生猪调出大县的优势,制定了脐橙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和生猪发展规划,在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重点发展脐橙和生猪两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布局合理、优势凸显、发展联动、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3.在基础设施规划方面。坚持产业发展优先、落后地区优先、公共设施均等化的原则,规划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时,重点向三次产业发展地区倾斜、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向人口聚集地倾斜、向广大农村倾斜。在县城城北规划建成了蓄水量达2300万方的关门石水库,在县城城南规划建成了日处理能力分别为2万吨和125吨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满足县城未来人口增长的生活需要;在西槽规划了达渝高速路子中出口,在东槽规划了沪蓉高速至丰禾连接线,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规划了300余公里的农村公路,满足各园区产业发展需要;在东西两槽规划了5条出川入渝通道和10余条通乡公路,满足偏远地区群众出行需要。

(二)突出统筹重点,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1.加快“三大基地”建设,增强统筹城乡发展实力。抢抓川渝合作机遇,着力把地缘、交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以“三化联动”为抓手,大做重庆配角文章,加快建设重庆工业配套、特色农产品供应、休闲度假旅游“三大基地”,促进三次产业互动发展,不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实力。围绕主导产业,重庆工业配套基地建设实现突破。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狠抓经开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两个关键”,大做重庆工业配套、回引创业、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三篇文章”,着力打牢科学规划、环境优化、管理创新、安全生产“四个基础”,强化舆论、要素、人才、投入、激励“五大保障”,在全面推进县城城南机电工业园建设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均衡发展,在丰禾、四海等乡镇启动建设了铸造工业园、轻工产业园和建材工业园等园区。目前,经开区已建成5.0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54户,建成46户。2009年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达67.3亿元,是2005年的5.5倍。我县被命名为省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县和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县突出市场需求,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现代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产业化”的思路,瞄准重庆市场,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脐橙、优质粮油、生猪、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粮食产量稳定在46万吨以上,柑桔总面积达23.4万亩,蔬菜总面积达29万亩,2006年以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均保持了450元的增长。我县被确定为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和省林业产业发展基地县,邻水脐橙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全县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整体认证获得通过。深挖消费潜力,重庆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建设成效明显。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狠抓旅游景区、旅行社、农家乐等服务要素建设,2009年接待游客11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6.3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工程,现已发展乡村购物网点上万个,农村消费增幅首次高于城市。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统筹城乡发展基础。以统筹发展为抓手,在大力推进城镇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建管并重、提升品位、协调发展”的城镇建设思路,高起点实施县城规划修编,高标准推进建设,打造了恒源广场、锦岸石竹等精品小区强化市政设施配套,宣传文化中心、护城河整治及休闲长廊、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等投入运行,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品位大幅提升。加快丰禾、九龙等小城镇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带动力明显增强。2006年以来,县城拓展4.5平方公里,总面积达14.28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提高了7.8个百分点。加快基础建设。按照构建枢纽、完善通道、外接周边、内联城乡的思路,举全县之力,大打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新修农村公路1600余公里,是“十五”期间总和的8倍,农村交通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积极争取高速公路、旅游公路、出川入渝连接路建设,以达渝、沪蓉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川东公路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水泥)路,村村通公路”。不断完善城乡电网建设,新建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4座,确保邻水未来10年发展不缺电。成功争取重庆气矿将我县纳入国网供气,全县用气难题今年将彻底解决,实现了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有效融合。加快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主战场,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县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坚持统筹规划,注重协调发展,按照“整体规划、成片推进、群众自愿、点面结合”的原则,整合涉农项目加大投入,集中连片改造基础,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成打造了覆盖东西两槽16个乡镇600平方公里的新农村示范区。通过发展生猪、脐橙两大主导产业,配套发展蔬菜、家禽等产业,稳定发展劳务产业,完善农村公路、便民路、灌溉渠道等基础设施,改造农房、美化人居环境,统筹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群众生活富裕安康,村容村貌整洁美观,乡俗民风文明礼貌,民主管理规范有序,成为全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样板和典范。

3.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始终坚持以民为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办实事,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实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提高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四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县”称号。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2008年获“省教育工作优秀县”称号,2009年高考万人上线率和参考率跃升为全市第一。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2006年以来,新、改建乡镇卫生院41所、卫生室28个,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管理效果明显。2009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8.2%,为35.9万农村群众报销医药费8400余万元。不断繁荣文体事业,巩固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地位。强化广电网络建设,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5%以上。城乡公共服务逐步向均等化发展。

(三)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城乡统筹发展

1.创新激励机制。出台了《关于激发乡镇活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从授予乡镇人事管理权限,放宽乡镇财政管理权限,赋予乡镇部分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减轻乡镇各项工作负担,大力改善乡镇办公条件等方式,充分调动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制定了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建立了村(社区)干部特别是大学生村干部定期培训制度,聘请或抽派相关专业人员讲授农业农村工作经验和实用技能,提高了村(社区)干部农业农村工作能力。

2.创新投入机制。积极对上争取项目支持,整合项目资金打捆使用,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推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点“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2006年以来,用于改善农村教育、文化体育、社会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每年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2009年达89600万元,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3.创新发展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原则,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基础上,通过采取土地调换、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和土地入股等形式,引导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实现土地集约化开发,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大力推行业主经营,着力扶持龙头企业,组建专合组织,推广“六方合作+保险”的产业发展新机制,鼓励农民专合组织、业主、企业与农民开展“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不足

(一)统筹发展实力不强。虽然全国全省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但邻水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经济总量不大,GDP尚未突破百亿大关,产业结构不优,一产业比重仍然过大,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从交通条件看,邻水虽有达渝、沪蓉两条高速公路,但只是单一的公路交通,不通水运、铁路。农田水利等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还有33.5万农民饮水安全缺乏保证,有近25万亩灌面不能保证用水。

(三)公共服务仍不健全。全县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现实财力差距大,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还面临较大困难。

(四)体制机制制约仍大。土地使用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管理公共财政等体制机制方面,二元结构仍较明显,农民进城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很多方面仍被区别对待,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

三、下步打算

(一)坚持全程全域规划,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指导。立足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聘请科研院所、大学院校规划专家,整合县上专业规划人员,组成长期固定的规划小组,根据城乡发展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全县发展总体规划,细化相关专业规划,始终坚持以规划作全程指导。按照全域要求,对全县产业布局、城镇建设、基础设施、旅游发展、村落民居等分别编制专业规划,并将建设内容规划落实到乡(镇)、到村、到社、到企业、到农户。

(二)坚持产业“三化联动”,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保障。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强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壮大现有企业,培育煤炭、建材、机电、农产品加工、轻纺等主导产业,形成和完善产业链条,迅速壮大工业经济,增强反哺农业的能力。坚持农业特色化道路不动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脐橙、蔬菜、生猪等特色产业,真正建成“全国脐橙大县”,建成重庆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景区建设,完善旅游要素建设,使邻水成为重庆市民近郊休闲度假旅游的首选地和重庆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加快城镇化步伐,在加快建设县城的同时,注重乡镇尤其是基础较好、开发潜力较大的重点场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为工业发展和农民进城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快农村基础建设,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打下基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继续实施农村交通大会战,提高通村公路建设标准,大打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解决场镇和农村特别是旱山区的人饮问题,不断改善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电网等基础设施现状,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成片推进的原则,整合支农惠农资金,实现启动一处统筹带动一片的强大示范效应。

(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化创造条件。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完善城乡医疗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项目建设,满足农村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统筹规划。建议借鉴灾后重建规划先行的经验,由省发改委牵头,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编修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并同步制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农民新村等专题规划,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指导。

(二)出台相关政策。建议省上在全面总结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台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相关工作意见,对不同地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作出具体指导意见,为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指明方向。

(三)加大支持力度。就邻水而言,建议省上不仅在农村道路、饮水、通信和农田水利、现代农业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支持,还希望省上对邻水做重庆文章方面加大政策上的支持使毗邻重庆的县(市、区)在川渝合作进程中有更大的发展。

 

县域金融更多>>
农行四川省分行:助力春耕备耕,共绘乡村振兴蓝图[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工委携手政企助力县域消费培育[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胡云主持召开乡村旅游专题会议[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2023“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结果公布,5项中医药主题作…[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