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县域企业
乡村振兴
健康四川
工会先锋
乡村文艺
绿色低碳
[四川省科技厅]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时间: 2013-12-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四川省科技厅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次全会精神,针对我省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20095月,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会议,正式启动实施了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会议印发了《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纲要(20092020年)》等文件。

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的基本思路是:把服务三农、推进五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技能化、城乡信息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的战略基点,以科技创新创业为核心,以优势特色产业链为纽带,集聚创新要素,突出企业主体,加快园区建设,强化试点示范,通过科技手段集成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即:创新驱动、创业带动、要素流动、企业主体、产业跃升、城乡统筹。六大主要任务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科学技术培养新型农民探索以科技为纽带的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农村非农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行动启动实施以来,以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农业科技园区、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和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等为载体,组织遴选并实施首批重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59项预计每年可实现经济效益60亿元以上。目前,行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支撑引领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生猪、家禽、家兔、蔬菜食用菌、薯类、茶叶、柑橘、蚕桑、油料、烟叶、中药材、林竹等20个我省现代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整合产前、产中、产后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的优势科研力量,与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紧密联合,建立一批产学研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科技创新与示范转化,着力突破产业链中的良种育繁→标准化种养殖→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配送等共性关键技术,构建技术链、支撑延长产业链,研发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竞争力强的新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09年,我厅紧扣全省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组织40多家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100多名科技人员,依托10多家龙头企业,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启动实施了生猪、泡菜、薯类、家兔、茶叶、柑橘、食用菌蚕桑等8大优势特色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近期,已组织编制生猪、泡菜、薯类、家兔、茶叶、柑橘、食用菌蚕桑等特色优势产业集成技术及操作规程,并将联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发布,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二、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支撑引领新农村示范片

一是在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所在地立了55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突出抓好园区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工作组织各园区围绕示范片的主导产业,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支持、鼓励科技型企业入驻园区,增强园区科技能力,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积极探索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园区要素聚集、集成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辐射带动功能。

二是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城乡结合部污染治理科技示范,组织开展了村庄村落建筑规划设计、新型环保节能建材、农村卫生防疫、副产物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农村沼气等新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农村适宜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逐步建立适合我省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特点的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促进城乡环境协调发展。

三是继续组织开展彭州市黄村、绵竹市棚花村、安县柏杨村、都江堰市高原村等10个省级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引导、支持39个市(州)级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大力推广适宜龙门山地震带的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推模式,辐射带动全省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

截止2009年底,仅广安农业科技园区入驻企业就达63个,孵化农业科技企业28家,发展专合组织100多个,带动农户22.7万户。2009年,广安农业科技园区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197套,举办科技培训班65次,园区实现农业产值1.25亿元,利税248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743元。

三、深入实施农畜育种攻关、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畜牧业科技示范,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

深化农畜新品种培育工作,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即:从注重品种数量向选育突破性新品种转变,从单一品种选育向良种良法配套转变,从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主体向产学研联合发展良种产业化转变。深化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现代节水农业科技示范,组织开展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和主要经济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持续丰产技术、防灾减灾技术和产后储存加工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深化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组织开展畜禽水产良种快速繁育、规模化健康养殖、优质饲草及生物饲料、新型兽药及疫病防治、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等。

 “十一五以来,选育出国家和四川省审定或认定新品种315个,其中:突破性品种70多个,超级稻4个创造育种新材料800余个,研制新技术和新方法40余项培育壮大了国豪种业、川农高科等一批良种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研究集成和示范推广杂交中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等主推技术9项、主推模式7套2009项目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累计增效节支19亿元左右。现代节水农业科技示范研究集成和示范推广了5项主推技术,2009年,示范区取得了亩均节水74方、增粮197斤、增效247元的显著成效。

四、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农村信息化和农民“双技能”科技培训示范,助推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

紧密结合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科技需求,深化“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示范”、“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和“农民双技能科技培训示范”,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组织建立了一批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了省统筹城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共享数据库和服务体系建设,巩固新建了一批省级信息服务科技示范点,组织开展了农民务农和务工技能培训,推动人才、科技、信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

2009年,全省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300余个,选派科技特派员8685,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40多个,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农业企业400余家,组建、协办合作经济组织或专业技术协会1200多个,建立省级统筹城乡综合信息服务重点村和示范村30多个组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315万人次,共引进新品种1658个,推广新技术1837项。探索建立了“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协会+农户”、“科技特派员+企业+基地+农户”等以科技为纽带的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五、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助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围绕增强农业农村科技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完善以涉农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基础性、公益性创新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组织、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重点建设一批服务基层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推动创新平台重心下移,促进技术集成、熟化;建立完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基层科技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和大面积应用,进一步发挥科技助农增收的作用。

截止目前,全省已建立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动物遗传育种、肉类加工、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等16个农业类省级重点实验室,猪业、乳业、薯业、茶叶等农业类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7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87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为持续增强我省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

县域金融更多>>
农行四川省分行:助力春耕备耕,共绘乡村振兴蓝图[详细]
县域企业更多>>
学会企工委携手政企助力县域消费培育[详细]
乡村振兴更多>>
胡云主持召开乡村旅游专题会议[详细]
健康四川更多>>
2023“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结果公布,5项中医药主题作…[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