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工会先锋
低碳化应是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时间: 2013-12-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低碳化应是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彭克强)

 

一、相关概念辨析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必须首先弄清“现代农业”、“城乡统筹”、“县域经济”和“低碳经济”四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惟如此,我们才可能找到破解“三农”难题的真正药方;否则,必然是时光已逝而问题依旧。

(一)现代农业

中央对发展现代农业寄予厚望,先后在2006200720082010年“一号文件”中提出并反复强调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极端重要性。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现代农业的确切内涵、发展路径等基本问题仍存在较大分歧,决策层也是莫衷一是。总体上看,现代农业仍是一个概念比较模糊、内涵十分庞杂的抽象范畴,实践中往往难以有效把握。

其实,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范畴,突出强调了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因而其往往偏重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物质要素投入方面,是物质技术导向型农业发展模式,其必然结果就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同时,也会带来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问题,与全球减碳大潮格格不入。

(二)统筹城乡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事实上,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是针对大中城市及其郊区县乡而言的,主要在大中城市这些经济增长极及其辐射能力所及的地区才可能有效加以推进;对于那些远离大中城市的大多数县域而言,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是巨大的。可见,大多数县域仍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换言之,统筹城乡发展对于促进我省大多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用是有限的。

(三)县域经济

县域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空间、新型农民培育的地域环境和农村经济复兴的广阔舞台,其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省“三农”难题的渐进式解决和2020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县域经济振兴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我省历来高度关注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并先后于2007年和2009年分两批次对全省59个县进行了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然而,县域经济至今仍然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最短板。现行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否符合我省广大县域经济社会特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四)低碳经济

以大量消耗化石燃料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目标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已位居全球最大碳排放国行列,面临着巨大的减碳国际压力。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应当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疑是正确的,但必须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其实,农业与工业之间是辩证联系的关系,农业是工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工业是农业的自然延伸与合理拓展,应坚持用辩证的和联系的观点看待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关系,防止和反对静止地割裂地理解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点至少对于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大省的我国、我省是显然成立的。然而,实际情况是不少县(市)对安天下的农业产业不怎么关心,却对能立即带来GDP和政绩的一般性工业项目总是怀有百倍的热情,以工业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积极举办各类工业园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期又大办各类政府融资平台,着力推动县域工业化加快发展。然而,这种以GDP为导向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否与发展低碳经济国际潮流相适应?是否有助于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是否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这些都是当下我们必须审慎关注、深入研究并予以科学回答的重大实践课题。

 

二、县域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及我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县域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

从相当程度上讲,我国的农业问题就是农村问题,而农村问题本质上就是城市问题。因为我们必须摆脱农业这一单一产业领域的局限,在农村这一广阔地域范围内,统筹协调县域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形成县域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农区与城镇之间相互交融、彼此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实现县域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低碳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相得益彰。

2010年,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提出了四川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我本人有幸参与此项重要课题研究并成为主笔人。随着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我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县域低碳经济是继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概念之后,在传承上述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顺应当今国际国内低碳经济发展潮流而提出的更具有前瞻性和容纳力,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崭新命题。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理念,对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我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推动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我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充满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又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急躁冒进情绪,在统筹协调、科学谋划基础上加以有序推进。当前,我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面临着不少现实困难。我今天提出五个关键问题与大家商榷。

1、高层重视、广泛宣传、政策引导、市场导向。(1)高层重视是推进我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组织保障。当前,推动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认识上的模糊和观念上的分歧。省委、省政府应高度重视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问题,并将其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应及早组织力量加强对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问题开展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在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促进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强力推动我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进程。(2)广泛宣传是推进我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我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战略,举办全省县处级领导干部低碳经济知识培训班,普及低碳经济知识,凝聚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共识,交流县域低碳化发展经验。逐步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低碳经济未必是低效益经济,而从长远看,高碳经济往往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经济。(3)及时出台扶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在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启动阶段,鼓励和扶持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是不可或缺的。应当在财政补贴、补偿、奖励、税收减免、信贷条件、土地审批等方面给予低碳经济发展以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4)市场化应是推进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根本方向。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任何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首先必须是市场化模式,必须充分体现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也只有市场化的产业发展模式才能做到产品开发适应消费者偏好和消费市场的变化。同时,随着广大消费者低碳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各类县域低碳型产品和服务项目必将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

2、充分发挥县域金融支撑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健全县域金融体系,发挥县域金融促进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众所周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实,县域金融也是县域经济的核心,更是县域低碳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市场化大背景下,资金是一切经济资源的调配媒介,金融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县域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县域金融在支撑我省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上的强大杠杆功能。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1)充分发挥农信社支持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作用。在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离农村市场、农村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又难堪大任的现实情况下,农信社仍然是金融支农的主力军,必须重视和充分发挥其支持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然而,目前不少大中城市周边县乡的信用社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信用社已经或正在开展股份化改造,合作制性质进一步淡化,离农趋势更加明显。如何在提升农信社经营效率的同时不断增强其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能力,是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2)积极扶持各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加快发展。近年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担保公司、保险机构等各类农村小型、微型农村金融组织有一定发展,一些外国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我省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如何积极引导这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健康发展,特别是如何重点培育和扶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加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必须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3)适当利用县域政府融资平台在融资方面的积极功能。要在主动治理县域政府融资平台,严格防控融资平台风险的基础上,合理发挥融资平台的筹资功能,及时调整融资平台的服务方向,重点为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服务。

3、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其理由是:(1)县域生态比城市生态更加脆弱。县域生态环境易遭破坏,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现在不少县域生态退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少数县域的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2)县域在发展一般性工业项目方面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县域往往不具备一般性工业发展所要求的资本、技术、人才等条件,易于造成环境破坏,带动“三农”发展的能力也比较薄弱。(3)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真正优势在于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受蛛网理论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通常波动频繁而剧烈,加之保鲜难、运费贵,只有就近加工处理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因地制宜地重点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不仅环境友好,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也比较明显。

4、高度重视县域碳吸收能力保护与建设。实际上,县域低碳经济发展应实施“减碳”与“增吸”双管齐下战略,既高度重视一、二、三产业的减碳工作,也要不断强化县域碳吸收能力建设,实现“减碳”与“增吸”双赢目标。通过持续加大森林保护、植树造林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特色林养结合经济,不仅符合我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而且与当今国际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相契合,还可不断增加森林碳汇储备,为县域和全省某些高碳产业的合理发展预留生态空间。

5、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工作。须知,建国以后合作制实践的挫折并不表明合作制不适合中国国情,更无法证明当下农村商业化发展模式就一定能成功。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其实,决策层和学术界早已认识到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极端重要性,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仅要求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而且提出政府鼓励合作组织举办农产品加工企业,这是一个认识上的巨大进步。从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的角度看,新型合作经济的发展就是农村低碳经济的发展。相对于纯粹商业性的经济组织,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更具有生态道德责任和低碳发展理性。政府应进一步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措施,营造合作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强力推进农村经济合作化建设。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型或“农户+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型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而且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理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县域经济低碳化发展。

 

县域金融更多>>
交行四川省分行15亿元光伏贷助力理塘绿色振兴[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四川省总工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