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专题
县域金融
工会先锋
关于县域产业发展研讨会的情况报告

时间: 2013-12-09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关于县域产业发展研讨会的情况报告

 

魏宏常务副省长:

根据您的指示,我们于今年5月在双流召开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的县域科学发展论坛后,又于9月17日在新津县召开了县域产业发展研讨会,深入探讨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农业部经管司孙中华司长,省咨询决策委员会辛文副主任和四川大学、西南财大的有关专家,省农工委、省科技厅、省科协、省统计局等部门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及邛崃、苍溪、泸县、会理等县的领导参加会议。到会领导、专家以新津县建立强势产业支撑,迅速壮大县域经济为范例,进行总结分析,深入研讨了如何加快我省县域产业发展,以增强我省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现将研讨会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新津县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新津县通过实施“工业强县”、“三产兴县”和“城建靓县”三大举措,建立起了强有力的县域产业支撑,县域经济活力空前激发。200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09亿元,增长16.1%;全口径财政收入35.22亿元,增长75%;地方财政收入25.19亿元,增长8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16亿元,增长6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6元,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6962元,增长8.5%。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排名238位,在西部百强县(市)中列第39位,跃居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榜首,位居四川省十强县第10位。

    新津县在发展县域产业建设集中力量狠抓了工业园区化、三产项目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强力推进。

1. 工业园区化。新津县坚持以“工业强县”,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路径。规划了工业园区面积2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5平方公里,由A区和B区组成。其中A区主要发展以路桥构件为主的机械产业、以肉制品加工和方便食品为主的食品产业;B区重点发展以硅材料、高纤复材、合成树脂、稀土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2009年,园区完成产值131亿元,增长3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2亿元,增长39.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增长102%;完成入库税金4.2亿元,增长55%。2009年,工业对新津国民经济贡献率达61.9%,“工业强县”成为新津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 三产发展项目化。新津县发展三产业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推进提档加速。他们抓住成都市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进并启动实施投资48亿元的“亚特兰蒂斯·黄金时代”等一批重大旅游业项目;启动投资2亿元的五星级酒店建设,完成两家三星级宾馆改造,改写新津无星级酒店的历史;承办成都乡村旅游节,成功举办国际名校赛艇邀请赛暨传统龙舟会,被世界文化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称号。市级国际铁路枢纽综合功能区落户新津,成功引进投资22亿元的中粮集团、投资15亿元的省钢材协会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成昆铁路成都枢纽新津货运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新津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使全县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3. 农业产业化。在农业上,新津县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推进专业化、规模化和园区化发展。推行“大园区、小业主”、“大园区、大业主”、“特色园、专业园”等经营模式,全县土地规模流转率达70%,袁山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柳江万亩蔬菜示范园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迅速兴起且效益良好,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在此过程中,他们实施了“三个培养”:着力把基层干部培养成现代农业的组织者、推动者;把农村能人培养成农业企业家;把传统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8家,其中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28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12家,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面达78%。

二、加速农业产业化激发县域经济新活力

专家们在研讨中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而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农业部孙中华司长,围绕今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发表了主旨演讲。

孙司长在演讲中指出:当前,我国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土地流转规模逐步扩大,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今后,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创新、提升、优化、拓展的思路,突出四个“着力推进”:着力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着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产业链建设,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集成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推进品牌建设,拓展市场空间和发展领域,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发展龙头企业,要在两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上下功夫,推动企业集团化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引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盘活资本存量,整合资源要素,实施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龙头企业“航母”。

二是在推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上下功夫,加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以优势产区为基础,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优势企业为核心,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规模效应显著的龙头企业集聚区,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几点建议

到会领导和专家,根据新津的实践和其他一些地方的成功做法,总结了几条推动县域产业发展带普遍性的经验也是对我省今后加快县域产业发展的建设。专家们认为县域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只有强势的县域产业作支撑,才能有实力强劲的县域经济。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应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培育骨干产业,引领县域经济发展。为此应坚持三个原则,实施三个战略,采取三项措施。

1. 三个原则是:

要立足于现代高科技知识的推广及运用,走现代产业发展之路。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三产业,都应象新津那样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用现代前沿的科学技术和装备武装所发展的强势产业、支柱产业。我们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切忌引入淘汰的设备、过时的技术,吸取过去乡镇企业承接转移中的教训。

要立足本地优势、特色资源,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唯有特色经济,才具有产业上的竞争优势,县域经济要注重特色经济的培育和发展。优势是变化的,特色是靠培育出来的。新津县从传统农业产业的角度看,几乎没有什么特色农业,但他们通过台湾农民创业园示范区建设,引进台湾农民,在新津浅丘地区推广樱花、茶花现代农业产业化种植,逐渐培育、壮大了新津的特色农业优势产业。

要立足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走低碳、生态化发展之路。建设“两型”,低碳化发展,是县域经济转变的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不仅要关注大城市的环境建设、工业发展带来的环保问题,也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广大县域的环境建设及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新津县袁山社区的用作物秸秆生产沼气项目,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整治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

2. 三个战略是:

在产业布局上实施融入战略。发展县域产业,要立足在县域发展,但绝不可局限县的范围推动发展,而是要放在更大的经济区来考虑,四川的县域产业就应从全省、从成渝经济区乃至西部地区和更广的范围来定位所要发展的产业,才能看出是否有优势和成为强力的支柱产业。一些县罗列了若干个支柱产业,但总是雷同和无突出优势,问题就出在缺失融入定位。在产业结构上实施倾斜战略。“工业强县”是多数地方成功的经验,是倾斜战略的体现,应当坚持;从四川特定的区域位置看,国家规划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四川大多属后三类,四川又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因此生态产业也应是倾斜的重点,而且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产业布局上实施集聚战略,优势产业园区化的集聚发展道路,是实现资源共享,有效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是许多经济强县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新津的园区化是很突出的,有特色有优势,很有代表性。

3. 三项措施是:

    这主要是政府推动强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行政行为,包括扶持措施、责任措施和激励措施。对具有明显资源、技术、市场优势,既能做强做大,又能持续发展的产业,大力推动发展的,在融资、税收、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强势特色的重点产业发展目标列入各级政府、有关业务部门的经济目标考核内容,明确其责任;筹集一定资金,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好,成效显著的实行重奖励,以奖代补,促其更好地发展。

 

 

 

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2010年9月26日

县域金融更多>>
交行四川省分行15亿元光伏贷助力理塘绿色振兴[详细]
工会先锋更多>>
四川省总工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