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在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钟 勉
(2012年4月28日)
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第六届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此,我谨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会议的各位来宾和代表表示亲切的问候!
近年来,在省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会紧紧围绕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充分调动专家、学者和广大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开展县域经济理论研究,县域经济发展调研,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天召开这次会议,总结经验,布署工作,对进一步推进学会工作非常及时,非常必要。下面我讲三点个人意见。
一、接力奋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新高地
2012年是我省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
更是抓住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战略、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实现加快发展的关键年。为此,县(市、区)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政策措施,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学会要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新高地突出工作重点,接力奋进,奋力作为。
一要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加快城乡统筹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方略。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作为城乡统筹主体的各级党委、政府要率先转变观念,真情关爱农民,真心帮助农民,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机制,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二要以“三化”带动“三农”。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转移,以农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三要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财政支出要大力向农村倾斜,支持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进程。
二要着力“两化互动”发展。两化互动是加快四川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县域经济发展要适应、顺应“两化互动”,就必须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
以城镇化支撑工业化,,在解放思想中开辟新路子,在抢抓机遇中拓宽发展空间。要着眼县域层面,找准产业立城、产城一体的着力点,围绕农产品加工业等县域骨干产业,培育产业支撑,实现“两化互动”。县(市、区)党委、政府要深入理解“两化互动”的深刻内涵,把握县乡在推动“两化”互动中的角色定位,制定扎实管用的政策,在全省推动两化互动发展中走在前列。
三要着力天府新区建设。天府新区既是我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的重大任务,又是打造区域发展引擎、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机遇。推动天府新区建设,县(市、区)这个层面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理清思路。要提前谋划,做好对接工作,特别要高度重视与天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产业发展、信息、优惠政策、各项规划的对接。二是注重区域合作。天府新区范围的县(市、区)要有一盘棋的观念,加强协调配合;新区外的县(市、区)也可以积极和新区内加强合作,引导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带动全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三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天府新区和成渝经济区建设,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产业发展一定要高起点规划,着眼战略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抢占制高点。县域经济学会要发扬学会长处,加强横向联合,推动信息共享,随时掌握天府新区建设新情况、新进展,及时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
二、多措并举,推动县域经济新跨越
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是实现经济强省的必然选择。今后一段时间,各地各部门要把握工作重点,多措并举、奋力推进县域经济新跨越。
(一)推动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活力。要强化“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抢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全力打造新的产业优势。一是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作用,围绕我省优势骨干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搞好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装备水平,工艺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二是积极探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为依托,社会化科技服务为支撑,政府支持为后盾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整合资源,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力量,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科技创新之路。三是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围绕支柱产业发展,不断搞高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
(二)深化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新突破。促进节能减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是持久战和攻坚战。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大意义,下更大决心、花更大的气力,扎实推进,务求取得预期成效。一是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约束指标,承接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二是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方案,分解落实;三是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四是要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增强核心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取得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新突破。
(三)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经济发展新思路。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某种程度上是体制、机制的竞争。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方式,特别是抓好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二是要大力创新土地、金融、人才、科技等体制和机制,促进资源向县域聚集,让县域经济迸发出蓬勃生机;三是要创新县域产业群发展机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加快培育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履职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各级党委政府一要牢固树立“履职为民”理念,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在民生上,要有改善民生的紧迫感,不解决群众民生问题,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二要坚持富民为先,发展县域经济始终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点和最终目的,不断增加人民收入,确保人民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三要积极为民解决难事、办好事,真正把工作的政绩和满意点放在改善民生上,充分发挥各级职能部门优势、创造性开展工作,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主动作为,开创县域经济学会新局面
新一届县城经济学会要秉持“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更高的要求,更快的速度、更强的措施,更优质的服务,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充分发挥学会专家荟萃、智囊密集的优势,利用学会平台,做到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谋的准,主动作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
要办出会刊特色,提升学会影响力。会刊应以发展县域经济为主线,大力宣传县域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成功经验,为市州县领导搭建好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同时,学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抓住热点、观注难点、突出重点,使会刊内容更加丰富,观点更加新颖,提升学会影响力。
要做响论坛品牌,提升学会竞争力。论坛和研讨会的举办,要紧紧围绕“状大县域经济”为主题,充分发挥学会优势,整合专家资源,多层次、全方位对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城乡统筹、产城一体、天府新建设、扩权强县、民营经济发展等重点课题进行共同研究探讨、层层深入、逐一突破,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提升论坛的竞争力。
要深化专题调研,提升学会公信力。积极探索参与中心,融入全局的新方式、新方法,充分发挥学会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优势,围绕事关全省县域经济全面协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多提一些具有战略性、建议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的建议。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专题研讨,政情交流平台,做到立论献策尽心力,发展经济有推力,使学会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工作更加富有成效,提升学会的公信力。
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学会执行力。学会应着力加强县域经济理论的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把学会建成“省委、省政府的高端智库”,为推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一是健全学会机构。要以本次学会换届为契机,搭建好班子,组建好队伍,将热心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和社会贤达组织起来,共同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献计出力;二是要主动学习。通过学习,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拓宽知识面,不断改善知识结构,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三是要主动作为。学会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敢想人之为想,勇为人之为,坚持跑起来干事,跳起来摸高,永葆一流工作状态,围绕核心,贴近中心,凝聚人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发展,不断提升学会的执行力。
同志们,事业凝聚人心,使命催人奋进,我省发展正处在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新的起点上,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主动作为,为实现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在座的各位都是市州领导和精英,希望你们并通过你们,大家都来支持学会工作,办好刊物,办好论坛,共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祝县域经济学会事业蒸蒸日上,红红火火,祝同志们身体健康!事事如意!
谢谢大家!